企業技術創新動力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30 09:56:00
導語:企業技術創新動力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企業規模與技術創新動力的理論研究入手,指出中小企業更有技術創新的動力,同時論述了3種不同的市場結構形態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動力的影響,從產業組織理論分析,壟斷競爭的市場結構能使中小企業產生更大的技術創新動力,并圍繞增強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動力,指出了相應的市場結構改善措施。
[關鍵詞]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動力;市場結構
一、企業規模與技術創新動力
隨著技術的發展進步,企業規模存在著擴大與分散兩種趨勢,對于到底什么樣的規模能使企業更有技術創新的動力,學者們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
熊彼特(J.A.Schumpeter)的創新理論認為壟斷利潤是技術創新活動的基本目標,壟斷的存在是企業家愿意投資于創新的前提。美國制度經濟學家加爾布雷思進一步論述了大企業最適合于技術創新的觀點:首先,壟斷或大企業能夠承擔創新風險,而且對壟斷利潤的預期可以成為創新的激勵機制;其次,技術創新是競爭的一個要素,大廠商的引進技術創新并不消除競爭,反而因廠商追求創新而增強了競爭;第三,完全競爭下的小廠商不可能為R&D支付最佳費用,而大企業卻可以開發和利用R&D成果。
謝勒(Scherer.F.M.)等人的觀點完全相反,他們認為小企業在推動技術進步方面的作用最大,理由是:首先,大企業在試圖形成壟斷力量的過程中確實會從事技術進步活動,但是壟斷地位一旦形成,技術創新的動力和行為就會逐漸消失,市場支配能力反而成為限制技術創新的障礙,因此競爭才是技術進步的原動力;其次,大企業所擁有的大規模在技術進步的過程中也會成為劣勢,如決策過程的低效率、技術開發人員之間的相互掣肘、管理層對某些獨特的創新活動的忽略和不支持;最后,實踐表明,在許多產業中,小企業能對技術進步做出重要的貢獻。
德姆塞茨論證:創新前壟斷企業限制產量對于競爭市場條件下的創新動力會更大。德姆塞茨通過經濟學證明得出如下結論:市場規模較大的壟斷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動力要大于市場規模較小的競爭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動力??査桑˙.Carlson)在研究新技術引入對產業結構、企業規模影響時認為,技術進步降低了生產的最小有效規模。這表明在中小企業中出現規模經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唆敻衤≒.R.Krugman)提出,技術創新或開發型技術進步可以在專業化程度的提高中出現。
二、市場結構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動力的影響
市場結構是指“構成市場的賣者相互之間、買者相互之間以及賣者和買者集團之間等諸關系及特征,是影響競爭和壟斷的性質和程度的市場性”,它反映著企業在市場上的交易地位和相互關系,體現了企業之間壟斷和競爭的基本關系。在現代西方產業組織理論中,根據市場競爭和壟斷程度,市場結構包括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完全壟斷的市場結構和壟斷競爭的市場結構3種類型。
1.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動力。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動力有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市場競爭是市場運行發展和技術進步的外部動力,連續性的企業技術創新和趕超,推動著產業生產技術向更高效率的方向發展。市場競爭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命運和發展前途,它迫使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以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降低個別勞動消耗,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技術迅速發展。另一方面,完全競爭市場結構對企業技術創新會帶來競爭的無序性,這種無序的競爭主要表現為:無償模仿受到專利制度保護的技術,侵害發明者或所有者的利益;利用虛假標識,損害其他競爭者的商業信譽;竊取技術秘密和商業秘密,以低于成本水平的價格銷售商品等,其結果會使技術創新者的利益受到侵害,降低創新活動的期望價值,從而導致創新者減少研究與開發的投入,有礙于企業技術創新。
2.完全壟斷的市場結構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動力。從有利的方面看,完全壟斷的市場結構形態具有刺激技術創新的作用。專利是形成壟斷的一種原因,企業只要創造了一種新產品、勞務或新的加工技術并獲得了專利,就會形成對這種產品、勞務或加工技術的壟斷;同時,只有對創新進行專利保護,授予創新者以壟斷權力,才能促進創新。這是因為完全壟斷的市場結構通過專利形式給予創新者以壟斷排他性的權利,使創新者在一定時期內享有創新所帶來的經濟利益。然而,在完全壟斷的市場條件下,一個廠商控制著全部的市場供給,并直接決定著價格,沒有別的廠商與之競爭,因而壟斷廠商沒有絲毫動力與壓力去進行技術創新;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條件下,技術創新也并不活躍,因為眾多的競爭者中,沒有哪一家廠商更占優勢,可以控制更多的市場份額,因而其技術創新的可能收益不大,但卻面臨極大的風險,企業技術創新的內在動力不足。
3.壟斷競爭的市場結構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動力。技術創新可分為競爭推動型和壟斷推動型兩種。如果只存在競爭推動的技術創新,沒有超額壟斷利潤的誘惑,那么創新活動就很難出現,因為人們都想做風險小和成本低的模仿者,而不愿意做風險大和成本高的技術創新者;反之,如果只存在壟斷推動的技術創新,缺乏競爭的壓力,那么創新活動到一定的階段就會消失,因為企業已經獨占了壟斷利潤。所以,在壟斷競爭的市場結構中,既有競爭對手的威脅,又有能維持技術創新的持久收益,才可以有效地把競爭推動的技術創新和壟斷推動的技術創新綜合起來,共存共榮,積極地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因此壟斷競爭的市場結構形態是中小企業最能產生技術創新動力的最佳市場結構。在這種市場結構下,相對壟斷者之間激烈的競爭迫使他們不得不進行持續的技術創新,以防其市場份額的丟失;壟斷者相對眾多小型競爭者的優勢,以及其對市場的相對控制使其從技術創新中獲得壟斷利潤成為可能。
三、改善市場結構,增強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動力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還處于經濟轉型期,在制定產業組織政策過程中,要更加重視規范企業行為,培育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以及完善各種相關制度,增強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
1.打破自然壟斷性行業完全壟斷的市場結構。近年來,我國已經開始在一些自然壟斷性行業中放松了管制,并取得了積極的成果。然而應該看到,我國自然壟斷性行業的開放還遠遠不夠,即使引入了競爭,競爭機制也不可能有效地發揮作用。要從根本上促進我國自然壟斷性行業的技術創新,必須首先在政府管理體制上做出重大變革,改變政企合一的體制,打破管制機構與被管制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其次,鼓勵多家公司進入并開展競爭,充分發揮競爭機制的作用,促進產業技術創新和經濟效益的提高;第三,對于仍需管制的領域,應引入激勵性管制方式,以刺激壟斷企業提高效率。
2.規范和控制非壟斷行業的競爭。中國加入WTO后,民族工業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因此,要建立一個開放、統一、有序的市場環境進行公平競爭,而不是一個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結構形態。我國目前還處于市場經濟發展初期,政府在強化行政管理的同時,應大力推進市場競爭的法律規范工作,防止因為無序競爭而阻礙企業的技術創新,導致市場和社會的混亂。
3.實施專利制度,激勵企業技術創新。從長遠看,專利壟斷的有限性必將推進整個經濟的發展。在實踐中,正是靠專有權這種壟斷性的存在,延遲了模仿者進入市場的時間,為技術擁有者進一步創新提供了動力,因此,必須對技術創新予以知識產權保護,嚴厲打擊假冒行為和地方保護主義。
4.鼓勵企業合作、合并與兼并,實現科研開發規模經濟。針對我國工業企業95%以上規模小、自有資金有限、無力搞大的突破性開發項目的特點,政府應鼓勵企業合并,組織同行業的企業通過多種形式擴大規模、多方合作搞技術創新,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等以技術股的形式,與企業聯合開發應用新技術,充分發揮各自在人才、設備和資金上的優勢,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并實現科研與開發的規模經濟。在維護自由公平競爭與利用規模經濟間尋找最佳的結合點,既不能因反壟斷過度而傷及規模經濟效益,又要防止因合并的失度而妨礙自由公平的競爭,以達到優化企業技術創新的市場結構的目的。
主要參考文獻
[1]肯尼斯·W·克拉克森,羅杰·勒奮瓦·米勒。產業組織:理論、證據和公共政策[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89.
[2]Scherer,FM,Roses,D.Industrialmarketstructureandeconomicperformance[M].Houghton,1990.MifflinCompany,Boston.
[3]Demsetz,H.IndustryStructure,MarketRivalryandPublicPolicy[J].JournalofLawandEconomics,Vol.1973.
[4]AcsZJ,AudretschDB.InnovationandSmallFirms[M].MassachusettsLondon:TheMTTPressCambridge,1990,P60.
[5]PRKrugman.Amodelofinnovation,Technologytransferandtheworddistributionofincome[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79,P87-253.
- 上一篇:企業電子商務網站評價研究論文
- 下一篇:商業模式基本概念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