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社會轉型背景下企業的社會責任

時間:2022-06-07 06:00:00

導語:深究社會轉型背景下企業的社會責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究社會轉型背景下企業的社會責任

隨著我國社會轉型,企業的股份制產權形式充分發展,這使得市民社會能夠向企業施加足夠壓力使企業形成企業的社會責任。隨著私有制越來越采取股份制這種“共有制”的表現形式,企業就越來越發展成為一種社會細胞,這時,企業不是一個資本家的私有物,也不僅僅是少數大股東的財產,而是演變為社會公眾的投資對象。因此,現代企業制度在本質上意味著社會公眾即全體股民的“共同所有權”,而不再是個別所有者的“個人所有權”。這樣股份制愈是普及,社會公眾作為證券投資者的權利就愈是擴張,社會公眾就愈是有條件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用腳投票”的方式來影響和修正企業的行為。從長期看,企業社會責任運動正在形成一種國際潮流,其發展態勢不可逆轉,是大勢所趨。

1、提升企業倫理境界,樹立社會責任理念

企業應從思想上提升企業的倫理境界,樹立社會責任的理念,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認識到經營利潤只有建立在尊重社會道德和履行社會責任的基礎上,才可以取得長期的更大利益。

從自身生存和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具有戰略思維,追求長期效益,充分認識到企業與社會的密切關系,提高承擔社會責任的主動意識,在社會中樹立良好的企業信譽,強化企業自律精神,主動地盡可能多地承擔社會責任;樹立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生態文明觀,加強環保意識,切實履行企業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責任。爭取做一個好的“企業公民”,回饋當地社會。

2、加強企業道德建設

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道德建設的核心理念,構建基于社會責任的中小企業道德基礎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企業的道德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離不開經營者和員工的整體參與。本文按照企業道德建設的進程,提出如下建議:首先、企業經營者要轉變經營理念。相比大企業,中小企業經營者的道德影響力對于企業道德建設更為重要。企業經營者要真正認識到“為社會”也是“為企業”,樹立責任競爭力的戰略眼光。一旦其定格了自覺自愿的意識,傳統經營理念中的單一化和短視化傾向自然會被擯棄;其次、重視員工社會責任觀的培育。對于員工而言,最基本的責任意識即為敬業、守業、愛業。除此之外,企業還應通過教育培訓和文化活動引導員工形成更廣泛的責任觀,如職場誠信、團隊合作、對企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等;再次、將社會責任納入企業日??己?。如一些中小企業紛紛引入質量管理體系并實行定期監督審核,成效明顯。企業道德建設的落實,關鍵還是要從戰略到謀略、意識到行動、定性到可控;最后、建立企業道德文化。企業的文化標志是企業綜合競爭實力中的無形資產,而企業道德是企業文化的核心最終要升華到企業的靈魂之中。企業道德建設的最高階段,是將“以人為”、“社會和諧”等主流核心價值觀納入企業文化。在優秀企業文化的熏陶下,企業經營者和員工會自主地考慮并履踐生產、經營、管理等環節中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3、增強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實力

中國企業由于規模小、實力弱,造成承擔社會責任能力不足。為此,企業首先應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和強化內部管理,創造更多的利潤。利潤多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實力增強了。其次抓住政府深化國企改革的機遇,通過兼并收購等戰略性重組,壯大自身實力,提高規模效益。這既可增強承擔社會責任的實力,又能增強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再次盡快轉變觀念,積極主動與社會交往,樹立社會營銷觀念,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感,當企業生產經營對消費者和環境等產生負外部性時,要勇于承擔責任,積極糾正那些由自身運行引起的不良社會影響,求得企業自身長遠發展。

4、強化工會在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實施中的作用

工會是企業與員工之間的協調方,應該成為廣大的職工自己的組織。應該為維護員工合法權益積極與企業進行集體協商和集體談判。因此,工會代表勞動者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最終要落實在對企業的監督制約上。為此,政府要加快推動基層工會的組織建設,為工會提供支持。工會要在市場經濟和對外貿易日益發展的新形勢下,不僅要通過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和民主參與、民主監督,不斷完善企業內部的維權機制,而且要通過社會化的維權渠道、專業化的維權隊伍、法制化的維權手段來實現維權機制的創新,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形成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有效監督和制約。

5、強化企業內部監督機制

相當數量的中小企業遵循所有權和經營權兩權合一的組織管理模式,這不符合現代公司治理合理分工、相互制衡的要求。公司治理的根源是結構上的,因此企業在達到一定規模后,可以引入股東、董事、監事和職業經理人,并設置監事會性質的企業社會責任會。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社會責任會可以由副董事長分管,下設分會,由專人負責各部門工作。企業應賦予專門負責人實權,并建立直接通報的溝通機制。

6、加強外部監督

從社會方面看,首先應充分發揮輿論媒介和消費者協會、工會等社會群眾團體組織的作用,加強社會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監督,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監督體系。同時,媒體要加大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宣傳,讓全社會都來關注企業社會責任,參與到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運動中來,營造推進企業社會責任的社會氛圍。使企業在一個積極促進企業社會責任的環境中認識到推行社會責任,將有利于企業發展。其次,社會大眾要提高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程度。多年以來實行的計劃經濟體制以及由此造成的影響使得人們對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習以為常,由此形成了心理和意識上的松弛。許多人認為諸如環境保護、慈善事業、員工的發展應是政府或個人的責任,而與企業沒有關系?,F在,作為企業產品的消費者也應認識到,我們的環境保護、社會的和諧發展都與企業的責任密切相關。公眾應該對污染環境、不善待員工等等的不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產品采取抵制措施,使企業認識到不承擔社會責任的嚴重后果。企業生存、發展的關系。最后,重視理論的宣傳和傳播,在高等院校的經濟學和管理學專業開設相關的課程,使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和理念及早進入未來企業經營者的腦中和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