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形勢下的施工企業管理

時間:2022-04-29 05:40:00

導語:中國文化形勢下的施工企業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文化形勢下的施工企業管理

一直以來,我國企業管理的研究與教學大多數沿用國外的框架和思路。翻開目前主流的管理教材,充斥著國外的理論和案例。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很多人發現照搬國外的管理理論并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亞洲四小龍的經濟騰飛,尤其是日本的飛速發展開始使日本思考東方文化背景下的管理。眾所周知的是,東方文化的主要發源地是中國,近年來中國文化背景下的管理也逐漸成為研究的熱點。目前,在論述中國文化與管理的關系時,主要存在以下幾種觀點。一種認為中國文化制約企業進一步的壯大,并阻礙企業的國際化和現代化(宋冬林李政,2007)。林峰(2007)也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下的領導是專制型的,表現為任人唯親和獨斷專行,這些都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另外一種觀點認為中國文化有其獨特的優勢,我們應該將其運用到管理中,并利用這種優勢來克服西方管理理論所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曾仕強,2004)。我們認為,在實際的管理過程要在中國文化背景下展開,同時利用中國文化的有利因素。

在國外經濟增速下降,出口減少的國際形勢下,通過擴大內需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成為了我國的一個基本的政策導向。我國政府將投入4萬億的資金來拉動內需,這些資金的很大一部分將用于施工建設,因此施工企業的管理是當前非常重要的現實問題??v觀國內研究,目前的施工單位管理的研究多從制度、資金和技術的角度來展開(宋福淵耿冬青劉曉輝,2005;趙輝,2007),很少關注人的管理,忽視了人的因素。目前施工單位的實際工作中,對人的管理的重視程度也不夠。當前頻頻爆發的施工過程中的群體事件和惡性事件也暴露了目前施工企業管理的不足。我們認為,施工單位的管理既要重視制度、資金和技術等非人的因素,也要重視人的因素。

本文將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結合施工企業的具體情況,來探討施工單位的管理。

1.中國文化的核心特征

中國文化的形成受到各派學說的影響,包括道家、儒家和法家學說的影響,但儒家學說占據了中國文化的主流。中國文化的核心特征也正是儒家所強調的一些內容,概括起來可以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1中國文化強調以“仁”為本

在儒家學說的經典典籍《論語》中,曾多次提到“仁”的概念,而孟子作為孔子思想的繼承者,也把仁作為他的學說的重點,可以說儒家文化是以“仁”為本的(潘承烈虞祖堯,2001)??鬃诱f:“仁者,人也”(《禮記•中庸》),可見仁的本質和核心是人。西方的人本主義文化也強調人的重要性??档轮赋?,在任何時候人都要作為目的,而不能是手段,因此西方的人本主義和儒家的“仁”本主義是有相似的地方的;然而兩種思想也有不同的地方?!叭省辈粌H強調人,還強調關系,儒家所有關于“仁”的論述都是在關系的基礎上展開的;而西方的人本主義則強調抽象的單個的人。仁的字形結構也可以看出它強調關系的一面,“仁”字由“二”和“人”組成,表明仁所指的不是孤立的人??鬃淤x予仁以豐富的內涵,包括了孝悌、忠恕、寬惠、克己等。仁的目標包括修己和安人。修己即從個人的角度去追求君子式的理想人格,安人則是從社會的角度來實現“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治長》)的目的。

1.2中國文化強調以家為中心

家是中國國家結構的基本組成部分,西方則以團隊為基本組成部分(費孝通,1998)。中國人對各種人際關系的描述也是“家庭化”的,例如皇帝叫天子,而大臣叫臣子,老百姓則稱呼當地官員為“父母官”,關系很好的男性朋友之間互稱“兄弟”,親密無間的女性朋友之間則互稱“姐妹”。中國的一切重要關系都可以看做家庭關系的推衍,君臣是父子的推衍,所謂君父一體;朋友是兄弟的推衍,所謂四海之類皆兄弟(張宏宇,2002)。對于中國人,家的概念并不僅僅局限于父母和孩子,中國人家的范圍可以因時因地變化和伸縮。

2.中國文化背景下的施工單位管理

2.1當代中國企業管理雙手段雙目標模型的建構

中國文化背景下的企業管理,應該兼顧中國文化的特征和當代企業管理的新的潮流和趨勢,應該使得施工單位的發展既能與中國文化相契合,又能融入國際化的浪潮;因此當代中國的企業管理應該結合東西方管理的精髓。我們根據中國文化的核心特征,和西方管理思想的重點,建構了以下雙手段和雙目標模型。在西方管理思想中,是以任務為導向,以制度為手段的。在中國企業融入國家化經濟體系的過程中,必須要適應這一管理思想。當今企業任務的內涵包括績效和品牌兩部分,也就是說企業不僅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創造出它們的產品,更為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打造企業的品牌。施工單位的建設和發展也需要有品牌意識,不能僅僅是完成建設任務,而要把每次的施工作業都當作是提升企業品牌的機會。在中國文化背景下,我們建構了新的管理思想體系,即以人為導向,以情感為手段。上文提到,仁是中國文化的核心,而修己和安人則是仁的目的,因此我們將修己和安人整合到企業管理的思想體系之中。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者,首先要通過自我管理提升自己,才能很好地管理下屬,這就是所謂的修己;所以修己是管理的前提。另外一方面,在管理實踐中,領導的個人素質也會不斷提升,因此修己也是一個重要的目標。也就是說,修己既是管理的前提,也是管理的目的。中國式管理另外一個目的就是安人,這里主要指讓員工獲得一個和諧溫暖的工作環境。在中國,領導者對員工的影響非常大,而組織對員工的影響較小。高日光和孫建敏(2009)研究發現,在中國組織背景下,效忠主管比效忠組織對員工行為績效的影響更大;效忠主管對周邊績效、任務績效和偏差行為都有顯著影響,而效忠組織對這些變量的影響不顯著。因此,作為領導者,不光要激發員工對組織的忠誠,還要培養員工對自己個人的忠誠;這樣做并不是為了要培植自己的個人勢力,而是為了企業的發展。在中國文化背景下,領導對下屬施加影響,需要重視情感的力量,這和中國社會的特征有關。費孝通(1998)曾說:“在西洋社會里爭的是權利,而我們卻是攀關系,講交情?!睘榱嗣鞔_每個人的權利大小和范圍,嚴厲的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而為了培養和諧的人際關系,情感則是基礎。在中文中,“關系好”和“感情好”的內涵基本上是一樣的。另外一方面,中國人的責任也是以感情為基礎的。在好朋友之間常常會聽到這種說法,“你的事就是我的事”,這幾乎是中國人最負責任的承諾了。當下屬和上級關系很好的時候,他就會有強烈的責任心去把上級布置的任務完成。因此領導者不僅要關心員工的工作,也要關注他們的私人生活,注重和員工的直接交流,建立上下級之間深厚的情感。領導者對下屬情感上的關懷最終會得到下屬的感應,上司對下屬的珍惜和關懷將換取下屬的忠誠和努力,這就中國式管理所產生的“士為知己者死”的效果。孟子就曾說過:“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制度和情感的雙重作用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2.2“家”的觀念與施工單位管理

中國人習慣用“家”的概念來描述人際關系,很多企業也提倡愛廠如家的觀點,而企業本身也力圖給員工以家庭般的溫暖。在施工單位的企業管理中,也要很好地利用這一點,要愛護員工就像愛護家人一樣,要使員工有回到家般的歸屬感。除了上述的措施之外,企業還可以把它的關懷拓展到員工的家庭。臺灣著名管理學家曾仕強(2004)認為,企業應該兼顧員工的家庭生活,使其家庭和樂,教養有成。很多中國人工作的主要動力來自于家庭,企業對員工家庭成員的關懷可以使他們的工作更有動力。另外一方面,當員工的家庭成員感受到來自企業的關懷之后,也會更加支持員工的工作。在組織行為學中有一個大的研究主題叫做工作家庭沖突,這是西方企業所面臨的一個普遍的問題,而我國企業則可以通過把員工的小家庭納入企業大家庭的做法來化解這種沖突。那么施工單位如何通過具體的活動來關懷員工的家庭呢?其他行業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鑒。我國西部民營企業家,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四川鐵騎士事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雷文勇,就很重視“家”的觀念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他把“家和萬事興”的觀點推廣到員工子女身上,每年逢年過節,都給員工放假,讓員工回家和親人團聚。他們還舉辦“好媳婦賢內助”、“好兒童”的評選活動,讓員工家屬也融入企業的大家庭。他們公司甚至還設立了“家屬培訓基金”,資助員工家屬上大學深造。在這樣一種企業文化之下,雷文勇的企業取得了飛速發展。我們施工單位也可以結合實際的情況,塑造一種“家和萬事興”的企業文化。例如,可以適當地調整施工時間,讓員工節假日的時候可以陪伴家人;也可以舉辦一些活動讓員工和他們的家屬一起參加,增進員工家庭的感情以及員工家屬與企業的感情。另外,對于一些辛苦在建筑工地上的農民工,提供一些房間供前來探望的家屬居住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3.小結

管理從本質上來說是文化的,因此任何管理的構想如果脫離文化的特點,必然會失敗,這是管理特殊性的地方。另外一些方面,文化是動態變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西方文化的沖擊、社會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引起中國文化的變化和重構。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必須重視吸收其他文化中優秀的管理思想,將它們整合到本國的管理框架之中。因此,在動態的中國文化的背景之下,我國現代化的管理一方面要發揮傳統管理文化的優勢,另外一方面也要吸收西方管理思想的科學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