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兩鏈”風險化解創新途徑的探索

時間:2022-01-15 11:09:11

導語:企業“兩鏈”風險化解創新途徑的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兩鏈”風險化解創新途徑的探索

摘要:本文就溫州企業“兩鏈”風險現狀著手,從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過度依賴擔保貸款、塊狀經濟誘發擔保鏈群,銀行缺乏科學的風險控制機制、過度授信超出實體經濟需求、風險處置機制不健全等角度分析風險產生的原因,并就此探索化解企業“兩鏈”風險的創新途徑。

關鍵詞:企業“;兩鏈”風險;化解

一、溫州企業“兩鏈”風險現狀

首先來看一個例子。溫州D鞋業有限公司主業經營良好,生產經營正常,是當地納稅大戶。因其對外擔保的K鞋業有限公司出險而肩負大額擔保債務,加上對外投資過度,2013年出現“兩鏈”風險。經了解,D鞋業在銀行貸款達6.2億元,涉及擔保企業10家;此外,該企業對外擔保金額4.6億元,涉及被擔保企業16家(含5家互保企業),其中4家被擔保企業已出現資金鏈風險。D鞋業在10余家銀行的貸款正陸續發生逾期,企業償還利息困難,若不能及時化解其資金問題,將對區域經濟及其行業發展帶來重創。

(一)“兩鏈”風險成溫州企業出險主因

自2011年溫州民間金融風波發生以來,部分企業遭遇由資金鏈、擔保鏈引發的“兩鏈”風險。2011年,部分企業由于經營不善、民間借貸風波引發的資金鏈問題逐步擴散蔓延,引發擔保鏈風險;至2013年,資金鏈風險、擔保鏈風險呈逐年上升的態勢;2014年擔保鏈擴散問題影響愈發突出,根據溫州市鹿城區申請政府幫扶的出險企業情況來看,當年風險企業涉及的擔保金額達18.49億元,占涉及風險金額的34.18%,較上年增加近10億元,占涉及風險金額的比例上升了14個百分點。

(二)企業“兩鏈”風險傳播迅速且易引發區域性風險

由于企業擔保普遍存在,在關聯企業、上下游企業和合作密切的企業、個人之間,擔保關系以“線、環、網”聯結在一起,錯綜復雜。如果一家企業資金鏈崩壞,大批企業將面臨巨額代償風險,風險就如同鏈式反應,隨著擔保鏈條向擔保圈外的企業層層蔓延,誘發行業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三)企業“兩鏈”風險逐漸向優質企業擴散

由于目前企業擔保、互保往往呈現區域集聚、產業集聚的特征,從一開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資金鏈風險,逐漸經由擔保關系蔓延擴散至規上、限上企業及行業龍頭企業。優質企業若不堪重負,其擔保鏈上金融風險將導致更大面積的擴散,可能會威脅轄區內整個產業。如溫州D鞋業有限公司、Q有限公司都是當地優質企業、納稅大戶,因受“兩鏈”風險影響面臨危機,經過屬地政府及處置辦多次幫扶、協調,已基本遏制企業風險蔓延。但由于涉及的擔保金額大,涉及的擔保企業多,一旦處置不善,其擔保鏈、擔保圈風險仍可能爆發而引發下一輪企業擔保圈風波。

二、企業“兩鏈”風險產生的原因

(一)企業自身原因

1.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溫州企業仍以家族式經營的傳統模式為主流,大多數企業尚未建立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財務管理水平較為落后,缺乏對自身現金流的統籌管理,往往盲目擴大企業生產規模、拓展企業經營范圍,導致了負債率過高、過度對外投資,使財務成本超出了企業承受范圍,資金鏈緊張甚至斷裂。不少企業對外擔保決策隨意,甚至在不清楚被擔保企業的現狀、擔保責任額度的情況下就草率同意提供擔保。2.企業融資過程中過度依賴擔保貸款。當前企業融資渠道單一,大部分企業以銀行貸款為主要融資渠道,當抵押物不足難以獲得所需資金時,企業的擔保、互保、聯保就成為獲取銀行高額度貸款的便利渠道。不少企業甚至缺乏風險意識,盲目對外提供擔保。此舉看似為企業解決了當前的資金問題,但事實上大大提高了擔保企業的隱性負債。大量風險集聚在擔保鏈上,在經濟大趨勢向下時,使一家企業的資金鏈風險快速傳遞,導致大批量企業陷入危機。3.溫州塊狀經濟孕育發展擔保鏈群。溫州塊狀經濟特色十分明顯,呈現行業集聚、抱團發展的特點,如溫州市鹿城區鞋革行業、平陽縣蕭江鎮塑包行業等等。這也孕育出典型的社會網絡型產業集群,通過家族社會關系和企業間關系等聯結在一起,而擔保鏈也依附這一關系網絡繁衍擴張,在區域內、行業內高度集聚,成為區域“兩鏈”風險滋生的土壤。

(二)銀行方面原因

1.銀行缺乏科學的風險控制機制。當前很多銀行過分強調抵押、擔保,普遍存在類似“典當文化”的風險控制機制,疏于對風險的長遠管控,不注重企業的第一還款來源,不認真分析借款人實際償債能力。銀行在對企業還款能力缺乏足夠了解的情況下,憑企業提供的抵押、擔保就予以貸款,風險管控不到位,為企業“兩鏈”風險爆發埋下隱患。2.銀行過度授信超出實體經濟需求。銀行在信貸管理中存在“重營銷,輕管理”的傾向。各銀行為競爭大客戶,甚至出現惡性競爭,減低準入門檻,對一些大客戶過度授信或多頭授信,實際上遠遠超出企業主營業務發展需要,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企業的投資沖動和過度負債。不少企業因此過度擴張企業規模、盲目拓展新業務、大規模投資房地產項目等,最終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難逃“兩鏈”風險。3.銀行風險處置機制不夠健全。當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使金融機構不易察覺處于萌發階段的企業“兩鏈”風險,一旦風險暴露,其中一家貸款銀行抽回貸款后,就會引發多家貸款銀行紛紛抽貸,直接加速企業資金鏈斷裂和擔保問題擴散。此外,發現一家企業出現資金鏈問題后,各銀行即開始對同一擔保鏈上正常經營的企業抽貸、壓貸,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受到影響。

三“、兩鏈”風險化解創新途徑探索

(一)加快信用體系建設

1.政府牽頭完善征信平臺建設

由發改局信用辦牽頭,逐步打通不同部門、行業間的信用信息壁壘,充分整合工商、稅務、質監、公安、法院、土地、房管、金融機構等的信用信息,實現信用資訊整合。

2.健全企業信息披露制度

規范企業經營,建立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披露真實的經營信息和資信情況,既有利于形成市場對企業的約束,又是銀行準確掌握企業實際情況的保障。

3.加強懲戒以提高失信成本

通過信用平臺對失信行為予以曝光,并采取限制高消費、降低銀行信用級別等相應的信用懲戒手段。這可以有效促使企業注重誠信、踐行誠信,規范自身行為,避免逃廢債務的行為。

(二)完善銀行風控機制

1.授信總額聯合管理

銀監和人行應著重引導銀行建立有效的風險防控機制,實現各銀行授信總額聯合管理,防范過度授信和多頭授信,并限制企業擔保的環節、次數。

2.跟蹤企業風險動態

銀行要從貸前、貸中、貸后三個環節入手,做好盡職調查和后續跟蹤,充分掌握企業財務情況、負債信息、經營能力、行業風險等多方面的動態信息,實施全方位的風險防控。

3.提高從業人員風險意識

要提高銀行從業人員素質,定期培訓,規范信貸管理,并提高工作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和風險識別能力,做好嚴格把關,及時發現風險。

(三)構筑擔保防火墻

1.暫時擱置擔保鏈問題

在處置不良貸款過程中,建議債權銀行暫時擱置擔保問題,先處置貸款主體企業資產,再追究擔保企業的相應法律責任,避免生產經營正常的擔保企業因受擔保鏈影響而承擔超負荷的債務,引發企業大量倒閉。

2.維持擔保企業“造血”功能

在明確擔保責任后,應鼓勵企業主動與銀行協商還款方案,以債務平移、分期償還等方式,使企業可以分段、分批清償擔保債務,從而以時間換空間,繼續生產經營,獲得周轉資金。

(四)優化不良資產處置機制

1.推動司法破產和重整

要推動司法破產和重整,來處置企業不良資產,減輕債務負擔。通過破產重整等途徑,對落后產能的企業加快破產清算;幫助有市場、有前景的企業剝離品牌、營銷網絡、專利等無形資產,引進戰略投資者,開展對優質資源的重整,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2.增加不良資產處置參與主體

地方政府可以引進國內成熟的資產管理公司,或吸收民間資本組建本地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開展不良資產處置;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參與資產重組,整合風險企業的有形、無形優質資產,實現雙贏。

3.多舉措化解不良貸款

銀行要綜合采取清收、核銷、打包轉讓、盤活、轉貸、訴訟等渠道開展處置,并根據風險企業的實際情況,“一企一策”制定減免息、分期償還、貸款平移、資產置換、以資抵債等處置方案。

(五)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1.積極創新銀行信貸方式

鼓勵和引導銀行開發新型信貸產品,如知識產權、股權、訂單、應收賬款抵押貸款等,為不同類型的企業提供特色融資服務。

2.加快培育多層次資本市場

要引導企業跳出間接融資的框架,提高直接融資比例,通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資產股份化、上市公司并購等多種渠道解決中小企業資金問題。

作者:周文泉 單位:溫州市鹿城區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

參考文獻:

[1]浙江溫州銀監分局調研組.溫州企業擔保鏈風險狀況與化解機制研究[J].中國農村金融.2015(11)

[2]張樂才.企業資金擔保鏈:風險消釋、風險傳染與風險共享——基于浙江的案例研究[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1(10)

[3]王去非,易振華.浙江擔保鏈風險現狀、傳染機制及產生原因研究[J].浙江金融.2012(12)

[4]江衍妙,邵頌紅.中小企業信貸擔保鏈風險防范與化解的對策研究——以溫州市中小企業的實地調研為例[J].浙江金融,2014(05)

[5]王澤平.健全監管長效機制防控企業資金鏈斷裂風險[J].中國金融家,2012(06)

[6]張光森.從企業資料鏈風險反思銀行信貸管理體制[N].金融時報,2014年12月9日第011版[7]俞罡.擔保鏈風險的動態控制[J].中國金融,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