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事業單位投資企業監管論文
時間:2022-03-18 05:08:36
導語:水利事業單位投資企業監管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水利事業單位投資企業資產結構問題
①資產規模較小導致市場競爭優勢不明顯。由于缺乏統一規劃,各事業單位從自身業務范圍出發設立企業,這造成了投資企業數量多、資產規模較小、市場競爭優勢不明顯的現狀。根據水利部財務司最新統計,部所屬事業單位中有123家投資設立了808家企業,其中全資企業有671家,這些企業的資產總額還不到萬億元。根據《中央企業2013年度總體運行情況》報告顯示,國資委監管的113家中央企資產總額35萬億元,其中資產總額超過千億元的企業68家。因企業資產分散、戰略定位不準、市場目標多元等問題,這些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不強,盈利水平低下,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能力較弱。近幾年企業平均保值增值率在102%~105%之間,低于國資委監管的央企2013年度平均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的106.5%。
②投資層級過長,不利于管理。據統計,有的事業單位投資企業層級達到7級。復雜的產業鏈條造成了企業主業不突出、股權關系錯綜復雜、產權結構不明晰,既不利于投資企業的良性運行,也不利于上級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和有效控制。
2.事業單位所屬企業人事管理機制復雜
隨著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人員分流是機構精簡的重要工作。一些事業單位為了安置分流人員,將事業單位改革中的部分員工通過投資新辦企業進行安置。這些企業的設立沒有市場目標,沒有核心產品,沒有競爭性,也無法獨立生存,長期依靠政策性補貼勉強生存。另外,事業單位領導與投資企業領導之間存在重疊的問題。部分人員不僅在事業單位任職,還在企業中掛職;或者本人在事業單位任職,近親家屬在相關下屬企業任職。這就造成政企不分、人事混亂、自己監管自己,監管機制形同虛設,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
3.財務管理與資產管理機制不規范
按照國家相關規定,事業單位投資企業應按照《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相關規定計入“長期投資”科目核算,同時通過“事業基金—一般基金”和“事業基金—投資基金”核算。據水利部財務司調查,部分事業單位投資企業違反規定通過“其他應收款”或“專項應收款”等科目核算,有的雖進入了“長期投資”科目,但未通過“事業基金”核算,這造成決算報表不能正確反應單位資金變化。事業單位資金往來記賬規則違背財稅制度。有的企業為偷逃企業所得稅,以勞務費名義向事業單位轉移收入,事業單位同時沖減事業支出,造成事業單位事業支出和收入不實。部分事業單位以非貨幣資產甚至是非經營性資產投資企業不按規定進行資產評估和備案管理,國有資產價值被低估,出資股權比例被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國有資產的貶值、轉移甚至流失。
4.企業管理與激勵機制制度不完善事業單位投資企業的行政化管理
目前仍是主流模式,對投資企業的高管缺乏有效激勵和約束機制。雖然水利部相關部門已經出臺了關于企業管理者薪資與經營效益盈虧掛鉤的政策,但考核指標體系設計的科學性值得商榷。同時,調動員工積極性的手段不多,員工薪酬體系的激勵機制不足,企業創造效益的動力缺乏。在人才引進機制上受體制制約嚴重。事業單位投資企業在人員招聘上存在復雜的“裙帶”關系,“蘿卜招聘”現象,無法引進真正適合自身企業發展,幫助企業發展的人才。人才的缺失,先進理念的不足使得企業在市場中缺少前瞻性、競爭性。
二、加強事業單位對投資企業監管的措施和建議
針對上述現象,水利部印發了《水利部關于加強事業單位投資企業監督管理的意見》,強調事業單位履行出資人職責,建立以產權管理為核心的現代企業制度,這是加強事業單位對投資企業監管的重點。
1.促進事業單位投資企業前期可行性論證和民主決策,加快水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步伐
2011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水利部事業單位要貫徹指導意見的要求,對轉為行政機構的事業單位,按照有關規定通過合并、劃轉等方式與投資企業脫鉤。事業單位投資新企業要進行詳細、充分的可行性研究,了解相關投資政策、產業政策、行業規劃,對市場供求現狀及發展趨勢、行業前景等進行科學預測,必要時可聘請專業的人員或者機構進行專項調研,組織可行性論證并撰寫可行性報告。從根本上杜絕事業單位投資企業的盲目性、隨意性,降低投資風險,保障國有資產安全。
2.以效率為原則,整合資源、減少層級、推行扁平管理針對目前投資企業層級較多的
現狀,應減少層級,縮短管理鏈條,實現扁平化發展。要貫徹落實水利部相關文件精神,對3級以下符合主業發展方向的投資企業,通過無償劃轉、產權轉讓等方式提升管理層次。對非主業、效益差、負債率高的企業,可無償劃轉、改制、出售、解散或實施破產等手段進行整合。對因債務、擔保等原因難以注銷破產的企業,可先歇業。通過整合,形成一批主業突出、資產規模較大、盈利能力持續的企業,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3.貫徹國有企業改革指導精神,試行建立國有資產運營公司
對事業單位投資企業的性質進行分類。以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勞動力密集型為標準,對產品服務市場化程度高、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引入多元投資主體,實現做大做強。對產品、服務目標單一,地域性強,發展制約因素較多的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方式進行資源整合,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對水利系統事業單位投資企業的資產整合,建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治理結構,負責企業的內部管理。事業單位以出資人身份通過法人治理結構實現資本的意圖。企業主要負責人不再由政府直接任免,改為股東大會選聘產生,并經政府主管部門履行備案。
4.建立健全責、權、利對等的激勵約束機制
在貫徹落實《水利部關于印發〈規范水利部事業單位所屬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指導意見〉和〈規范水利部事業單位所屬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指導意見〉的通知》文件精神基礎上,根據企業資產規模、市場競爭程度、行業平均利潤水平等情況的差異,進一步完善企業績效評價考核體系,對市場化競爭充分的企業逐步加大EVA(經濟增加值)在經營業績考核的比重。建立以經濟目標責任制為前提、以績效考核制度為手段、以激勵約束制度為核心的一整套激勵約束管理機制。
5.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市場化
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是企業成功制勝的根本性資源。因此,不僅要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建立市場人才評價和準入制度,引進海內外優秀人才,特別是重點引進掌握核心技術和豐富資源的海外人才,建立有效的聘用爭端解決機制,為有關聘用問題提供有效的咨詢意見和解決方法。而且還要創新人才引進方法,建立求有所用、來去自由的柔性流動機制,建立專職兼職相結合的人才引進方法,建立完善詳盡的人才考核制度,健全優勝劣汰機制。
6.落實《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嚴格水利系統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管理和監督
《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進一步明確了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在維護國家和出資人利益、忠實履行職責、正確行使經營管理權、勤儉節約、作風建設等方面的行為規范,規定了不得有的39種行為,要求將這些規定納入公司章程,建立健全監督約束機制,并規定了違反規定行為的處理措施。進一步完善國有水利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職代會制度,強化上級單位對下級企業的監督管理責任,一級管一級,人人負責任,層層抓落實,切實做到預防為先、關口前移,及時糾正并嚴肅處理違反“若干規定”的行為。
7.強化事業單位對企業的活動監督和審計監管
一是要督促企業建立完善、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風險控制制度、重大經濟事項審批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等,形成有效的制度管理體系,以制度管理規范日常經營管理。二是加強日常監督。企業重大決策和管理事項要向事業單位報批或備案,事業單位通過委派高級管理人員的方式參與企業的日常管理進行日常監督。為加強監督,可定期或不定期對不同崗位管理人員進行輪換。三要加強企業活動審計監管。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企業應該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建立符合企業發展的審計章程,明確審計師在審計工作中的職責范圍,對企業的組織控制、風險、治理、經營和財務活動進行常態化的檢查和評價。四要定期邀請專家進行外部審計工作,內外結合,加強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管理。
作者:肖莉王珩郭衛平單位: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上一篇:市場經濟體制下公路運輸論文
- 下一篇:新型農村社區物業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