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力調度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工作

時間:2022-10-15 05:32:46

導語:淺談電力調度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電力調度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工作

摘要: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國電力系統正逐步走向現代化。電力系統的發展決定了電力調度生產管理體系中工作流系統的應用頻率不斷提高,尤其是后續控制系統的檢驗得到更為廣泛應用,對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起到無可替代的促進作用。因此,為實現電力調度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保證運用新技術安裝的大型電力調度系統的工程質量達標,相關人員需要繼續加大對關鍵施工技術的研究力度,不斷更新系統管理模式。

關鍵詞:電力調度;生產管理;工作流系統

0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與科技的高速發展,城市電力體系逐漸完善,電力調度系統也日益豐富。在科技發達城市,具有地方特色的電力生產調度體系很好地促進了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成為當地的發展標志之一。隨著國內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與電力調度管理信息的不斷完善,同時為適應電力服務要求,管理體系中電力管理工作流系統逐漸增多。電力調度因素的變化提升了我國處理電力調度生產管理信息系統的能力,同時電力調度的改善也促進了電力控制系統的優化。然而,電力控制技術水平的提高并沒有徹底解決電力控制方面的所有問題,難以保證電力調度生產管理信息系統的絕對安全,之前發生過的電力生產信息泄露事故仍然在發生,對國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依然構成威脅。分析大量事故發現,多數電力調度管理信息外漏是由于控制電力調度的工作流系統存在安全漏洞,因此,為避免信息再次泄露,需要深入研究電力調度管理信息系統的工作流施工技術,確保電力調度系統的穩定安全,相關工作機構必須具備強烈的責任意識,為電力系統用戶的人身財產安全負責。

1工作流概念

在多變的世界經濟環境下,工作流具有高效靈活的特點,在高科技產品中應用廣泛,尤其是在高科技產業的辦公自動化與智能控制領域。隨著網絡的高速發展,在開放的網絡環境下,發達的技術得到中小企業的青睞,在生產中應用較為頻繁。在生產程序自動運行過程中,工作流是在動態模式下被開發者固定的。因此,以滿足使用者需求為目標,開展將動態模型固定在產品中的相關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現實意義。工作流在產業應用中需要克服單一的系統控制模式,它會在信息管理系統的程序自動化、智能控制、程序運行以及生產處理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促進系統的升級。工作就是作為多個命令集合在一起的單一子程序活動,也就是多個相關程序之間的應用活動關系。起初,工作流由技術人員操作,信息流轉效率較慢,手工操作浪費了大量人力資源。參與者會被要求在某個流程運行過程中先申請流程,之后再交由其他參與人員批閱審查,建立相應的目標,接著批閱審查補充相應的流程內容,方可允許把流程文件轉交至下一環節進行批改審核,最后被執行審批通過。工作效率異常低下,而且在固定的人工操作下工作流有很多缺陷,如在監控任務工作流程方面,只能依靠人工檢查處理,若檢查不及時,會造成損失,而且流程進度的快慢、時間長短的把握以及成本的預算支出皆無法控制。

2工作流的技術原理

2.1流程編輯工具

技術人員在執行操作時,只需對相應的板塊進行簡單的點擊拖拽,便可按照要求操作相應的板塊功能,包括工作流模板與使程序流程圖形模塊化等,同時為給用戶提供更簡潔方便的操作體驗,可根據具體要求對流程進行相應的修改和簡化。

2.2工作流引擎

引擎是工作流的核心,對維管理信息系統的運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決定著系統的運行快慢和性能質量,同時引擎的性能質量會影響工作流的穩定和安全。工作流引擎由如下部分構成:

(1)引擎發動內核,與內部數據結構和邏輯相關,如流程順序和節點方向定義;

(2)流程運行數據接入口,主要通過接入外部設備對引擎內部數據進行邏輯方面的訪問,訪問內容包括流程實例和相關數據;

(3)設備擴展接口,接入指令包括任務指定和處理問題組件,可為流程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4)服務處理接口層,主要用以為引擎提供對外的服務。

2.3管理機制

管理機制主要指對工作流的運行過程進行有效及時的監控,快速準確查詢需要的信息,并對產生的問題進行修正和編輯處理。它在工作流的運行問題處理過程中起著最重要的作用,意義十分重大。利用管理機制的編輯功能,可對原有流程進行適當添加,刪除多余信息,也可對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進行合理高效分配,做到人盡其用。流程的基本初始信息可以分為開始、一般、審核和結束四種,任務相互獨立,彼此不產生干擾,由單一的媒介連接,而所有信息包括任務的名稱、ID地址、執行方式的選擇和相應的處理順序。用戶還可以利用工作流強大的信息圖形化功能,實現多個獨立路由之間的點擊拖拽,參照流程順序和重要性最終確定系統邏輯關系和結構構成。

2.3.1聚合邏輯

聚合邏輯通常指在程序循環流轉過程中多個分支匯聚在一個節點,具有并行聚合和串行聚合兩種不同類型。程序在并行聚合時,流程由開始、活動與結束構成,在聚合處結點聚合完成且所有分支完成流轉運行后,程序方開始流轉,流程會在第一個結點處向多個不同方向蔓延,產生多個獨立分支,各分支最后匯聚到同一結點,只有在所有分支都獨立完成任務后,下一個結點方能正常流轉運行。而在流程處于串行聚合狀態時,在聚合處結點之前的任意一個任務完成之后,流程都可以順序流轉,比如流程在開始的第1個結點處產生3個順序分支,最后匯聚到相同結點,3個順序分支只要其中一個完成任務,下面的結點便可正常流轉。

2.3.2分支邏輯

分支邏輯主要指在程序運行流轉到某一節點時,可依照預先設定的邏輯開展分析,采用合理方式流轉至下一結點。分支邏輯可分為并行和串行。當工作流運行并行分支時,具體流程包括開始、計算解決和結束。在流程運行通過結點時,多個流程會同時啟動,即一開始有多個分支,最后匯聚到同一結點時,流程結束,而活動運行到任意一節點時,多個活動并行啟動。在流程處于串行分支狀態時,系統將結合流轉順序條件對各個分支進行處理判斷,分析選擇最適宜的線路。

2.3.3監控工具

監控工具主要用來監視任務流轉過程與邏輯分析過程,可分析所有流程的走向狀況,及時發現錯誤并進行修復。在操作過程中,若因用戶操作失誤導致流程邏輯混亂,一般需要終止流程運行,更換操作人員。

3電力調度生產管理信息系統的工作流系統中存在的問題

3.1電能計量自動化施工設備的操作缺乏規范

當前,電力行業內的設備缺乏統一的標準,產品的型號和規格不夠齊全,導致在施工中,電廠無法對設備數據進行統一的記錄,在設備材料采購時缺乏準確的數據,與現實施工的數據不符,拉低了施工的總體質量。

3.2電網管理水平不足

部分企業盲目追求經濟效益,電能計量自動化設施的安裝和管理往往不達標。設計人員會要求客戶選擇自己指定的施工單位,在安裝前,未對各項方案和設計進行仔細的考察,而只是選擇利益最大化的方案,導致機電安裝完成后,無法進行及時詳細的安裝統計。此外,部分安裝單位未能與時俱進,在電能計量自動化安裝和管理方面依舊沒有改革創新,信息處理不及時,部分單位對電能計量自動化安裝管理條例也缺乏足夠的認知,安裝單位和電網公司之間的交涉存在許多問題。

4工作流系統的實現功能

4.1負荷管理

負荷管理系統主要用來控制負荷施加的計量點,并在控制的同時檢測不同時間的狀況。負荷管理系統由負荷計量裝置、電量采集裝置、電源裝置和信息傳輸通道構成,可用于檢查電網安全情況,檢驗是否存在線損,并將檢測到的線損狀況分析上傳,及時處理。

4.2電能計量遙測系統

電能計量遙測系統負責發電廠與變電站的電量采集裝置的檢測、電廠的主站系統的檢測、傳輸管道系統的檢測、計量設備的檢測以及對供電電源的檢測。電能計量遙感系統可用以監測計量點的運行狀態,基本每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進行一次測量。

5電力調度生產管理信息系統的工作流系統的具體執行

5.1工作流建模

(1)活動定義。具體業務應該映射到具體的活動,活動之間應具備對應的關系,處理和協調好各個活動之間的關系,需要對活動作出明確的定義。

(2)角色和權限定義。工作流的具體執行是一種流水線式的審查模式,需要對有關的角色和對應的崗位人員進行明確定義,使其各司其職,開展修理活動工作需要項目主要負責人、不同的部門主管、安全管理人員、技術管理人員以及分管領導等不同崗位人員執行特定操作的任務,并且這些不同的任務將在工作流引擎中以邏輯流程和權限控制形式輸出。

(3)控制節點。修理業務可按照時間順序劃分對應的節點,包括任務開工日期、執行日期、回裝調試日期以及成果任務驗收日期等,通過對系統不同時期的有效控制,工作流引擎可及時提醒用戶執行特定任務。

(4)過程建模。工作流的具體建模包括過程模型、數據模型和資源建模。

5.2運行控制與交互

工作流體系屬于業務流程自動流轉執行的程序化體系,不同角色執行不同的任務,而工作任務信息流是不同部門不同崗位協調配合的關鍵所在,用戶通過手機和門戶等終端設備及時了解電腦為自己安排的待辦任務,控制和掌握任務的進度和項目狀態。

6結論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先進電氣化設備已出現在人民生活之中。要求對這些電氣設備的更新換代具有一定認知和了解。當前所使用的電力調度系統還只是針對普通的設備,普及率并不高,相關人員應加大對電力調度管理信息系統中工作流的研究力度,促進我國電力調度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智成,宋國鵬,路茜.高層建筑強電系統安裝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C].四川省土木建筑學會學術年會,2009.

[2]劉子泉.加強高層建筑在施工中的質量和安全問題[J].廣東科技,2006,(5):68-69.

[3]許志攀.高層建筑框架結構施工質量管理探究[J].價值工程,2010,29(6):138.

[4]李峰.論施工現場安全管理[J].經營管理者,2010,(18):163.

作者:王春宇單位: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薛家灣供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