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管理與創新人才培養探析

時間:2022-08-30 09:41:51

導語:實驗室管理與創新人才培養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驗室管理與創新人才培養探析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運用驗證和加深理解課題理論知識的實驗教學模式,不利于創造性人才的培養,而開放實驗室則可以在時間、空間、教學和科研等各方面對學生全方位開放,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而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開放實驗室可以打破常規實驗室的封閉狀態,在一定條件下實現資源共享,有利于師生充分利用實驗室的儀器和設備,更好的培養學生和為社會服務。

一、開放實驗室有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1.開放實驗室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開放實驗室除了能為學生提供勤動手、勤動腦、發揮個人潛能的實驗環境,還能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對學生采取“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開放模式,根據不同年級和知識結構層次不同學生的特點,設置多層次實驗室開放內容,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進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2.開放實驗室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融合。通過開放實驗室,學生可以自主的開展各類創新設計和實驗探索,提升各種實驗操作技能,進而提升個人創新能力。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與教師一起確定研究方向或研究課題,通過自己獨立查文獻、定實驗方案,在實驗中不斷發現問題,通過與老師的探討進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自己創新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3.開放實驗室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疤魬鸨奔皣壹墑e的學科競賽吸引了很多大學生參與科技活動。這些競賽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創新能力和科研素質,也有利于加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二、實驗室開放模式探索

實驗室開放后,要考慮如何科學管理,這樣可以減少盲目開放實驗室對儀器的損耗,保證用有限的儀器最大化的滿足學生的需求。1.制定開放實驗室管理規章制度,完善開放實驗室的管理措施。主要從安全管理制度、設備管理制度和團隊管理制度三個方面展開。開放實驗室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安全,安全是保證實驗室正常使用和開發的前提。學生進入實驗室前,首先應對其進行安全教育培訓,由實驗小組負責人全面負責實驗室的安全,每個進入實驗室的學生要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有防水、防火和防事故的安全意識。在安全管理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有效利用實驗室的儀器設備。做到使用有記錄,有專人指導。對于學院已經批準的學科競賽項目小組,由組長負責團隊工作的管理與協調,做到及時與指導老師溝通。指導老師根據競賽項目的執行情況和團隊每個成員的表現情況,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做出指導,認真培養每個學生成才。2.合理劃分不同研究方向的開放實驗室,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參與開放實驗室的積極性。為了滿足學生根據興趣自主選擇開放實驗室和開放學科要求,需要我們合理劃分不同研究方向的開放實驗室。采用這種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相關的開放實驗室和項目,使得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學科優勢得以充分發揮。此外,當前我國大學教育存在學生與教師間交流互動能力不高的突出問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被動的,無主動意識。開放實驗室可以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和互動,學生可以隨時向教師咨詢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教師也可以通過與學生的溝通避免今后教學過程中的盲目性。學生通過開放實驗室與教師充分交流和互動,能促進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的顯著提高。3.設立開放實驗室基金。開放實驗室部分大型設備的運行需要有一定的資金做支持。材料工程系的相關設備,例如X射線衍射儀、紅外光譜儀、紫外光譜儀及掃描電鏡等需要定期進行養護和維修,因此需要從相關的項目中劃取一部分費用作為開放實驗室基金。開放實驗室是高校實驗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它是激發學生潛力的良好手段,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有效途徑。開放科研實驗室不僅能促進師生間的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新熱情,而且對于提高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也有很大的幫助,能有效促進學生就業和考研。但是在開放實驗室的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它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還需要做進一步的細化。因此,開放實驗室問題的研究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作,需要在實踐探索中不斷完善,為高校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作者:林曉霞 單位:金陵科技學院材料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濱,王芳等.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7(10):194-195.

[2]高云鵬,滕召勝等.開放實驗室與學科競賽平臺相結合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實驗室技術與管理,2012,29(4):360-362.

[3]陶輝錦,尹健等.創新人才培養的開放實驗室管理實踐與探索[J].實驗室技術與管理,2017,34(3):25-27.

[4]李軍,朱方明.依托開放實驗室,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J].教育現代化,2016,38:32-34.

[5]孫玲玲.高相交實驗室安全與環境管理導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6]劉芳,李翔等.開放實驗室推動創新人才的培養[J].教育現代化,2017,04,1-4.

[7]郭棟才,詹擁共等.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新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11):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