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術實驗室管理新模式
時間:2022-12-01 09:16:56
導語:信息化技術實驗室管理新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如今,信息化技術持續發展,信息化程度不斷加深,實驗室建設與管理也需要進行信息化改革,本文主要分析了實驗室管理的現狀及信息化實驗室管理的基本目標,同時提出了建立信息化實驗室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實驗室管理;有效策略
如今,傳統實驗室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的需要,故而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實驗室管理當中的應用需求已十分迫切。而且在目前的實驗室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著部分問題,為此,我們必須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建設信息化的實驗室管理模式,從而提高實驗室管理的質量。
一、實驗室管理現狀
(一)功能有待開發。一些單位設置的實驗室只是單純地為了能夠順利申請到某個課題和項目,待申請完成后,實驗室就已經處于無人問津的狀態。實驗室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而實驗室中的器材和設備造價較高,需要大筆的維護資金,若不能發揮其功能的多樣性,則實驗室的實用價值也會明顯降低。(二)設備有待整合。通常,不同領域的實驗室所使用的實驗設備有些都是相同的,又是比較貴重的儀器。例如:食品領域的實驗室和石化領域的實驗室都會用到“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器”價格在80萬左右;醫學類實驗室和動植檢類實驗室都會應用到“定量PCR儀”價格在65萬左右。每個實驗室的常用儀器有顯微鏡、培養皿等。不同的實驗室都會根據實驗的基本需求來選擇并購置實驗器材,而這就會出現較多重復的設備和器材,導致器材只能成為某一個實驗室的實驗工具,影響了實驗室整體應用的綜合性。(三)模式有待完善。一部分實驗室管理工作中依然采用傳統的管理模式,原有的信息化系統無法滿足不同領域的檢測要求,無紙化水平不高,人工錄入等干預情況多,易導致數據、證稿出錯,檢測工作效率低。且管理者無法及時、全面掌握每個實驗室的實時動態,無法在線監控實驗室檢測流程,獲取業務的及時狀態。
二、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目標
提高實驗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數字實驗室管理模式所要實現的主要目標,只有達到該目標,才能保證實驗室管理的規范性和科學性,提高實驗室的實用價值,促進檢測工作的順利開展。傳統的實驗室管理模式在功能上缺乏多樣性,設備容易重復使用,管理模式有待改進和完善,通過引入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網絡技術與實驗室現有的質量管理體系相結合,力求突破現有的管理瓶頸。(1)整合資源,實現檢測高效化。按照ISO/IEC17025-2017實驗室體系管理要求,建立人員信息庫。包括所有檢測人員建立技術檔案;建立設備信息庫。內容主要包括:設備類別、設備名稱、型號、所屬實驗室等;建立技術能力信息庫。內容主要包括:項目(參數)名稱、專業類別、方法標準號、領域等;檢測結果庫。主要包括檢測業務類別、檢測項目、方法標準、領域、檢測結果、結果單位、結果判定、判定依據、檢測人員、檢測時間等。降低重復記錄的工作強度,減輕檢測人員的工作負擔,提升檢測工作的質量和效率。(2)互聯互通,實現管理科學化?,F如今,信息技術在很多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實驗室管理當中充分應用信息技術能夠十分有效地保證實驗室的管理和運行質量,因而在管理工具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應采取積極可靠的手段加強實驗室信息化管理,完善實驗室管理的綜合水平。另外,要求管理中需迅速準確地查找和分析數據信息,而傳統的管理方式明顯無法滿足上述要求,采用動態化的實驗室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現代化的高新技術,則能夠在測試和校準過程中實施動態管理,從而保證實驗室檢測及校準的數據都能滿足相關規范的要求。也可以實現對檢測項目和檢測方法的有效控制,實時監控不合格情況,掌握設備使用率,及時對檢測數據統計分析,進行快速風險預警研判,形成科學化決策。(3)靈活統一,實現管理全覆蓋。同管理模式統一才能產生優勢,類型的實驗室統一檢測流程,統一操作規范,統一方法標準集,構建靈活的模塊化檢測流程,滿足各類實驗室個性化需求。并搭建移動終端的應用,實現辦公的靈活性,現場移動檢測,加快檢測業務的效率。并且要大力推進資源共享共用,不斷優化和提升檢測和科研水平。
三、建立數字化實驗室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
建立數字化實驗室管理模式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實驗室管理模式的建設質量及效果,實現數字化實驗室與原有實驗室資源管理平臺的互聯互通。筆者將結合自身經驗對建設數字化實驗室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進行簡要分析。(一)技術先進性。數字實驗室系統需要建立在大數據庫的基礎上,數據庫需要具有高穩定、速度快、容量大的特點。形成的客戶端需要具有傳輸高效、穿透性強,保密性好的有點;并且要具有實時升級,操作靈活便捷的特點。(二)系統完整性。體統中需擁有業務管理、客戶管理、資源管理、方法標準管理、辦公管理、系統管理及統計匯總等7答系統功能模塊,涵蓋實驗室工作的全過程,實現管理系統的完整性。(三)便捷實用性。系統需要具有界面簡單清晰,人機交互友好,系統數據分級管理,人員操作簡便的特點,同時輔助功能要較強大,所有復雜的運算可以一鍵完成,無需人為干預,使出錯率大大降低,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四)開放拓展性。需要充分考慮到實驗室現有的管理系統和數字化管理系統的兼容性,打造一個開放拓展性強,系統前瞻性遠的新管理平臺。
四、結束語
現如今信息化水平不斷完善,在實驗室管理工作中,傳統管理模式的弊端也逐漸顯露,為了提高實驗室管理的質量,我們應當積極應用信息化技術開展實驗室管理工作,打造一個數字化實驗室管理模式??梢哉f該管理模式的轉變,既加快了實驗室管理的效率,也加深了實驗室的應用價值,有力地推動實驗室進入了現代化管理的新階段。
參考文獻
[1]張瀚.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實驗室管理模式研究[J].知識文庫,2017(3).
[2]李永斌.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實驗室管理模式探索[J].山東工業技術.2018(11).
[3]余春英.周香鳳.信息化背景下實驗室管理創新探討[J].生物技術世界2016(045).
作者:孫迪 陳靜 單位:廣州海關技術中心
- 上一篇: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論述
- 下一篇:虛擬化技術在計算機實驗室管理的應用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