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檔案數字化管理措施
時間:2022-07-02 08:54:41
導語:非遺檔案數字化管理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山西省非遺普查工作的開展
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對其進行普查保護是對瀕危遺產進行搶救的有效措施,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根據文化部2005年6月關于在全國開展非遺普查工作的部署,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我省的非遺普查工作有序進行。2005年省政府辦公廳頒布《關于加強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對非遺普查作出具體要求:“認真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各市要將普查摸底工作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礎性工作來抓,統一部署,有序進行……通過普查,記錄或錄制流傳了千百年、與民眾生活有密切關系,甚至影響著民眾生活和群體社會的各類民間作品和民間技藝,以及歲時節日、慶典儀式、風俗習慣、民間信仰等民俗事象?!弊?006年到2010年1月初,非遺普查工作人員遍訪山西全省,按照“試點先行,取得經驗,由點到面,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積極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廣泛參與非遺普查工作,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宣傳、田野調查、建立數據庫等多項工作,確保了普查的力度、廣度和深度,取得了顯著成效。據不完全統計,這次普查工作,直接參與人員約80萬人,其中包括山西大學、山西師范大學和大同大學的教師、研究生、本科生共271人。非遺普查工作同山西各高校展開合作,不僅提高了普查工作的效率,而且帶來了大量可以深入到普查一線的優秀人才。另外,通過各種媒體了解非遺的群眾約1000萬人,普查真正成為了一個社會性的大行動。這是山西歷史上首次針對16大類非遺資源開展的全面普查,其中民間文學40306個……游藝、傳統體育和競技2584個。普查遍及全省所有119個縣(市、區)和1198個鄉鎮,足跡遍及全省2.8萬多個村莊。共搜集線索20.5萬條,采錄信息8.23萬條,發現重大項目135條,采訪并登記了傳承人8.8萬人,拍攝照片21.3萬張,拍攝視頻資料3091小時,錄制音頻資料3366小時,命名了山西“非遺”普查十大發現(花腔鼓、蔣村麻紙制作技藝、晉中媽祖信仰、臨猗地臺戲、“四句”秧歌劇、翅果油熬制技藝、汾西地燈秧歌、靈丘制針、中和節、迎喜神)。山西省“非遺”普查所取得的這些成績受到文化部的高度肯定,當年《中國文化報》分別以《三晉“非遺”寶藏令人興奮》、《發現一個藏著的山西》、《山西“非遺”普查十大發現》為題,報道了山西普查的經驗和成果,并且受到當時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和認可。通過非遺普查工作的開展,使我們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山西各地區非遺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情況、生存環境、保護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使我們認識到了建立非遺檔案以保證非遺長久存在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即非遺的科學化檔案管理的重要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是指國家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個人為保護或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運用文字、錄音、錄像、數字化多媒體等各種形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真實、系統和全面地記錄和收集整理而形成的對社會有保存價值的各種載體的歷史記錄?!敖⒎俏镔|文化遺產檔案是存活、流傳民間文化的需要,是適應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展的需要,也是豐富歷史檔案館藏,建立特色檔案的需要?!彼?,對非遺檔案科學地開發利用,有助于非遺的傳承傳播,我們要改變傳統對待非遺的態度,積極地“走向田野”,開展非遺普查活動并對普查結果建立合理完善的檔案管理機制,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順利進行。一方面,非遺檔案管理工作的開展有利于非遺普查活動科學有序地進行。如果在保護非遺的過程中,我們只重視非遺普查工作,發現、收集散落在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不重視將收集到的這些珍貴資料進行檔案化管理,非遺普查工作就會陷入一種無序混亂的局面,最終影響非遺保護工作的開展。只有將非遺普查過程中收集到各種民間傳統文化藝術進行分類整理,建立科學化檔案管理機制,將這些能夠反映非遺的歷史起源、表現形式、傳承情況等各方面技藝以文獻典籍、影音資料、實物道具等方式保存下來,才能更新非遺保護的工作人員的觀念,多渠道、全方位地進行非遺普查工作。另一方面,非遺檔案管理工作的開展還有利于非遺普查結果長久穩定地傳承下去?!皺n案是固化的歷史信息,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史的活態遺存,兩者具有緊密的時空聯系和本質聯系?!狈沁z檔案是非遺的有形載體,它系統記錄非遺普查的內容,確保非遺普查結果傳承下去。許多原本已經瀕臨消亡的非遺,通過文獻記載或錄音錄像等檔案資料,能夠重新生動鮮活地展現在人們面前,留住非遺的影像和記憶,使人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它的傳承脈絡,對非遺的保護起到促進作用,促進非遺的傳承和發揚。
三、山西省非遺檔案數字化管理的成就與問題
(一)非遺科學化檔案管理取得的成就
為確保非遺普查過程中獲得的珍貴的文字、圖片、錄像、錄音等檔案資料能夠很好地得以保存,山西非遺科學化檔案管理已經進入到“數字化”時代,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非遺資源數據庫系統。2006年山西省非遺保護中心自行開發了非遺數據庫普查管理系統軟件,通過互聯網直接上傳文字、圖片、錄像、錄音等各種資料,實現全面、真實的記錄,并依此建立系統、完善的非遺檔案;2008年正式開通“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網”網站,它是山西非遺保護專業性門戶網站,使全省非遺保護擁有了一個重要的網絡平臺,這使得征集和建立非遺檔案及相關資料的工作由非遺保護中心統一保存和管理,而且該網站的建立也使非遺的申報工作實現數字化。如今項目申報、普查管理、專家評審、傳承人、保護經費管理等子系統已構成了山西非遺保護數據庫體系。2012年又頒布《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提出建立科學化檔案管理的要求。第九條指出:“文化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對發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予以確認、記錄,并收集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代表性實物,整理調查所取得的資料,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和數據庫?!蓖瑫r還確定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為非遺項目的保護單位,履行收集實物、資料,并登記、整理、建檔等職責??梢?,山西省政府已對這項工作給予高度的重視,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倡導下,社會各界積極地投身到非遺檔案建設的事業之中。
(二)非遺科學化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
1.科學化檔案管理的意識淡薄
在非遺保護的過程中,山西各級文化管理等部門過多地重視非遺項目的申報,忽略了非遺檔案的搶救與保護,特別是縣級以下,其建檔意識還沒形成,建檔工作不及時甚至不建檔,使得很多地區的非遺沒有相關的文獻、音頻、圖像資料,即使有也是零星地散存在各地,收集的檔案資料不完整、不系統,流失現象嚴重。而且各部門之間缺乏緊密地團結合作,上級部門對下級部門沒有及時給予準確的指導,重復征集、征集不全面、記錄形式單一等問題凸顯出來。在鄉村中,由于缺少非遺知識的普及,人們認識不到檔案資料的重要性,使得一些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非遺檔案資源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這些問題都使得山西非遺檔案保護工作處于被動地位。
2.科學化檔案管理的隊伍不健全
非遺檔案化保護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它的工作內容包括全面普查非遺項目、廣泛收集非遺資料、運用各種現代化手段記錄非遺的原貌、建立完整的非遺檔案和數據庫以及科學的管理、保護、開發利用非遺檔案,它涉及到的學科門類十分繁雜,需要各部門和具備不同專業知識背景的知識人才。目前,山西各級文化管理部門“仍處于沒有明確的組織機構地位、沒有明確的規劃指引、沒有明確的職責分工的狀態、始終處于邊緣地帶”。非遺檔案管理的整體文化隊伍建設參差不齊,專職從事非遺檔案式保護的人員較少,專業知識匱乏,與非遺專業性的要求差距較大。在非遺科學化檔案管理的過程中,高校參與度還比較低,需要政府部門更加積極地倡導,推進這項工作向更高水平發展。
3.科學化檔案管理的資金投入不足
近年來,山西非遺檔案管理在資金投入和使用方面仍存在很多問題。首先,由于山西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財政支持力度參差不齊,大筆資金投入后,由于分散到各地區、各項目上,使資金顯得不夠,具體統計數字也不得而知,非遺科學化檔案管理還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其次,由于各地官員素質高低有差異,許多經費下撥之后沒有切實有效地運用在保護非遺及其檔案資料上,成為制約非遺檔案管理的一大瓶頸;再次,由于資金投入和運用不合理,許多非遺工作人員所具備的知識水平也參差不齊,專業程度不夠,降低了資金的使用率,嚴重影響這項工作的開展;同時監管部門在非遺經費的使用過程中監管不力,國家、省市級財政部門將資金下撥后,沒有充分履行職責,使得經費浪費嚴重,大筆資金流失,這都值得引起各部門的注意,及時解決非遺檔案管理資金投入不足問題。
四、山西非遺科學化檔案管理改進措施
(一)強化非遺建檔意識,壯大對其保護的隊伍
各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帶頭作用,擴大非遺檔案化保護的主體單位的范圍,加強檔案館、群藝館、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機構之間的合作,并且充分調動山西各高校、專家學者和民眾的積極性,使社會各界力量在非遺檔案保護工作的各個環節各盡其責。第一,政府要重視與各級檔案館的合作,依托其專業技術、設施和管理團隊,讓其充分發揮有序管理檔案,合理收集、整理、鑒定、保管、利用檔案等獨特優勢。第二,發揮各地群藝館的主角作用,重視在田野調查中運用文字、錄音、錄像等手段收集散落在民間的非遺相關資料;加強后續的保存管理工作,對一手檔案資料進行專門維護,防止文獻化的檔案資料老化,減緩其損壞速度。第三,發揮各級博物館和圖書館的優勢。在博物館和圖書館里常存有文獻、圖片或金石類的非遺檔案,為珍貴資料和實物檔案的修復、搶救提供保證,在非遺科學化檔案管理工作中充分發揮其優勢。第四,重視各高校、專家學者和民眾的參與。山西非遺內容豐富,需要不同學科的人才加入到保護它們的行列中,這就需要山西乃至全國各高校和專家學者們的支持。加強與山西各高校的聯系,與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是壯大非遺保護人才隊伍的有效措施。此外,人民也是保護非遺檔案的重要力量,是當之無愧的非遺檔案保護與管理的主體。
(二)完善非遺檔案資料的普查、收集和整理工作
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進一步完善非遺普查、收集和整理工作。各地區成立非遺普查小組,設立專職的普查人員,并對普查人員進行分組,每組負責一個地區的非遺調查工作。在非遺檔案的收集過程中要制定具體的、切實有效的普查、收集計劃,在山西省內展開拉網式普查,不遺漏每個村鎮、民間藝人、非遺項目等線索,同時堅持把傳統手段與現代技術手段結合起來,廣泛收集“非遺”檔案資料。為了保證非遺檔案資料的完整性,檔案的歸檔工作也尤為重要,是實現對檔案資料有效整理的重要步驟。山西省檔案館對非遺檔案保護名錄項目文件材料的歸檔范圍作出明確規定,歸檔范圍包括項目現狀調查文件材料、項目自身狀況文件材料、重要傳承人文件材料、保護過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這樣就形成一個包括非遺項目檔案、非遺傳承人檔案以及非遺“申遺”報告檔案在內的完整檔案。
(三)提供可靠的資金保障,推動非遺檔案科學化管理工作順利進行
非遺檔案的科學化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公益性事業,需要有可靠堅實的經費作為保障,才能夠穩步前進,因此必須加大資金投入來實現對其保護。山西在非遺保護上已投入大量的資金,但是還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資金投入機制。政府設立專項資金,適當擴大非遺檔案科學化管理的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例。鑒于其是一項長期性的公益事業,地方政府還沒有足夠的能力長期地給予財政的支持,需要中央與地方協調配合,互相補充。另外,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宣傳動員作用,通過企業、公眾參與,或者是對一些非遺項目實施招商引資,借助政府信譽讓人們敢于把自己的錢投入到這項事業中,這樣就擴大了經費來源,可以吸收更多的社會閑散資金支持它的發展。山西省財政部門對非遺的保護給予大力支持。2005年以來省級財政共投入600萬元……各級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投入逐步加強,累計投入300多萬元用于項目保護?!笨煽?、穩定的資金投入才能有效推進非遺科學化管理的順利進行。山西省近三千年的歷史,為我們留下了無形的、浩如煙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在山西這塊兒土地上世代相傳,“是我們這一族群的文化基因,是民族感的根本存在,是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我們要充分認識非遺普查和科學化檔案管理的關系,將這兩項工作結合起來,充分合理地利用非遺檔案資源,確保山西省非遺保護工作順利進行。
作者:李青 單位:山西大學研究生院
- 上一篇: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論文
- 下一篇:檔案信息化管理措施
精品范文
10非遺文化匠心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