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鐵路運營安全風險管理淺析

時間:2022-11-30 09:49:47

導語:高速鐵路運營安全風險管理淺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速鐵路運營安全風險管理淺析

摘要:高速鐵路已經成為當下國內較為常見的交通運輸方式,具有速度快、安全性高、清潔便捷的優勢,受到社會各階人士的歡迎。需要引起重視的是高鐵運行技術較為關鍵,其運營風險需引起關注。本文主要針對高鐵運營風險管理的流程進行了探討,結合國內行業規范、法律條例等進行了安全風險分析,提出相關風險控制措施,旨在最大程度地降低事件負面影響。

關鍵詞:高速鐵路;運營安全;風險管理;控制

當下,安全風險管理控制技術對整個鐵路行業的穩定運營起到了關鍵作用。風險防控體系需要結合鐵路運行實際狀況進行風險識別分析,最大程度地使用可利用資源,從而達到降低事故概率、壓縮損失、提高投資效益的功效。高速鐵路是與社會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工程項目,國內高鐵建設運營已經步入規模性階段,及時進行高鐵風險防控等級的優化,提高整個技術體系的影響作用,建立在當下較為完善的保證機制上進行安全風險最小化處理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1高鐵運營安全風險控制流程

高鐵運營中,其安全風險控制技術是建立在風險控制、人機工程、安全工程基礎之上的綜合化作業體系。需要考慮高速鐵路全局性要求,借助科學技術手段進行系統內部風險分析和子系統的危害分析,根據相關模型進行風險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來進行風險控制。高鐵運營的風險控制流程包括4個步驟,分析如下。1.1識別危險事件。相關機構在進行危險事件識別中,需要先對高速鐵路系統的基礎設施和移動設備的影響因素、子系統接口、外部環境作用效果等方面進行綜合化分析,將系統危害事件進行系統化分析。高速鐵路作為一個復雜化、規模化的體系,必須考慮其危險事件識別的完整性、合理性,結合子系統功能、框架結構等進行分析,一般將其劃分為線路工程、牽引供電、通信服務、客運服務等幾大部分,目的在于識別出潛在危險的子系統。此外,考慮到各個子系統的功能、結構具有一定獨立性,整體表現出集成化,為此,針對子系統之間的潛在風險進行合理識別是很重要的。1.2風險評估、風險分析。風險評估和風險分析是建立在整個鐵路系統安全措施的基礎上,借助風險矩陣等進行事件分析和風險評估。結合業內常見方法,當下較為常見的風險分析評估法包括定量法、定性法兩種形式,低風險區域一般會借助定性法進行分析,目的在于降低時間成本、資源耗費成本等;而定量分析可提供更加精確的結果,在高風險狀況下較為常見,定量分析還可進一步細化為故障樹、事件樹兩種方法。一般狀況下,高鐵運營風險分析包括:風險概率、大小和分布;結合線路風險的位置、時間等進行量化處理,計算風險發生概率;風險評估中,相關作業人員需結合決策后果及時作出處理。1.3風險處理方法。風險處理是針對已經被識別出的高風險事件進行一系列合理的操作,目的在于降低其危險程度,保證其風險在大眾可承受的范圍內。從操作原理出發,風險處理措施可分為成因控制措施、后果控制措施。根據控制措施可結合下述順序進行妥善管理:“消除、預防、降低、減輕”。結合實踐運作可發現,風險控制計劃主要采用兩種運作模式。其一,防范于未然法,即相關人員需要盡最大努力來降低風險作用或消除風險,將風險負面作用控制在最低范圍內。其二,借助風險轉移法來降低負面因素對主體的影響,加強風險成本、風險效益方面的關系分析,盡量從經濟角度出發進行主觀、客觀要素的綜合分析,從而選擇最佳風險控制方案。高鐵運營的風險評估在進行可預見性風險進行防范中具有較好效果。但是如果風險無法規避,則需要及時向低風險或降低不良后果影響程度方面進行轉移。一旦相關人員發現某事件的風險概率高、損失大,且并沒有相關對策來進行挽救時,可放棄原計劃方案來規避風險,這是降低損失的必要策略。此外,還可采用某種方法將風險后果及風險權利責任進行轉移,一般是借助市場機制將其轉移給保險公司。風險發生后,保險公司可提供一定的經濟補償。因此高鐵運營機構可為乘客提供交通安全險,事故發生后可由公司進行理賠。1.4風險管理及監測分析。風險管理和風險監測是針對整個事件進行全面的整理,保證其快速形成可追溯文檔,從而便于后期查閱,保證相關機構可及時地對整個系統的風險進行管理和動態監測。一般狀況下,針對高速鐵路系統進行改變、升級后,均需要重新做出風險評估處理,這是保證整個體系安全運營的基礎,促進整個鐵路系統在風險水平控制范圍之內。實踐經驗表面,危害記錄表是安全參考依據的重要組成部分,危險識別、風險分析等相關記錄均會記錄在高速鐵路運營的危害記錄表里。該表格涉及危險識別、風險評估、后期控制措施整個流程,對類似事故問題可以起到一個參考作用,達到降低風險等級的目的。一般危害記錄表需要隨時間變化進行更新,該記錄表重要價值突出。

2高鐵運營風險管理體系的優化對策分析

2.1優化風險管理意識。針對高鐵進行風險管理的體系屬于系統型架構,包括結合現狀制定風險管理戰略、建立并優化高鐵管理流程、設計整個風險識別的組織結構,促進高鐵管理建立長效機制,達到控制風險等級的目的。首先,需要及時地將高鐵運行建立在長期發展戰略目標之上,借助該風險管理體系與戰略目標結合后進行分析。其次,鐵道部、鐵路局等相關機構需要完善經營理念,及時強化其高鐵運營的風險管理意識,借助先進管理策略來提高其實踐能力。然后,鐵路局內部需要從風險理論、風險意識等方面進行培訓,力求短期內達到全員風險管理目標,所有高鐵運行相關作業人員都是風險控制方和管理方,必須最大程度地降低風險事故概率,避免人為原因導致的損失。2.2高鐵運營管理體系的構建。在進行高鐵運營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中,需要考慮其經濟性、實用性。與傳統管理行為類似,風險管理活動都是在經濟利益驅動下進行的操作,一方面不可用巨大人力財力來換取微小的風險控制回報;另一方面不可趨于小風險作用而放棄企業更大的盈利機會。高鐵運營管理體系正在升級優化,其中較為重要的工作內容是盡快建立風險管理小組,一般由鐵路局局長直接負責整個小組的監管處理,保證其運輸、供電、信號、通信等滿足調度要求和指揮運作要求等。同時還需要增加其他專業的風險管理人員進行整個高鐵運營體系的規劃。高鐵運營在進行風險管理中成立的團隊,需要及時履行指導相關部門進行風險管理職能的責任,嚴格約束相關部門進行運營風險管理控制。一般狀況下,高鐵運營風險管理小組需要借助培訓、會議等方面來運作,風險管理小組需要將相關指標作為相關人員績效考評的分支部分,實行月考評、獎懲制的管理模式,目的在于提高高鐵運營風險管理的有效性。

本文結合高鐵運營管理現狀進行了全面分析,提出相關研究理論,針對風險管理的概念、運作模式和基本流程等進行了探討,并在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控制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初步總結。相關結論在當代高鐵運營的風險管理中較為適用。實踐經驗表明高鐵運營需要配套管理體系的更新,及時建立規范高效的運營機制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運輸效率,以保證經濟效益。及時在高鐵運營中引入風險管理理念是促進高鐵行業穩定運行的關鍵要素。

參考文獻

[1]王宇光.基于原因———后果模型的高速鐵路運營安全風險分析研究[D].北京: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2017.

[2]張津淞.高速鐵路運營安全風險分析及管理方法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29):288.

[3]李宛玉.極值理論在高速鐵路運營安全風險分析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2017.

作者:王玉花 單位: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有限公司工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