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公共危機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23 09:58:27
導語:村干部公共危機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宣傳公共危機知識,使農民樹立公共危機觀念
我國現在處于社會的轉型期,要正確地進行農村公共危機管理,就要求村干部樹立新的理念,主要包括快速應對的效率觀念、一切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有章可循有法必依的法制理念、信息和政務公開的“陽光政府”理念、決策民主化的理念、尊重科學規律的理念、積極協作的合作理念等。一個政府,只有他能夠保障社會利益,促進事先社會意志及其目的,真正履行其責任的時候,才是合乎理性、道理,合法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村干部首先必須從自身做起,樹立農村社會公共危機事件管理意識,把履行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的基本責任,作為村干部行政的最高目標。對農村公共危機事件危機意識的教育和普及主要包括農村社會公共危機事件防范意識的教育,對道德責任感的培養,對科學知識的普及,應對農村公共危機管理事件的心里教育、輔導和心里疏導。通過教育和普及。使村民對農村公共危機管理有一個科學的認識,樹立起良好的道德責任感和發生事件時較強的承受能力。
(二)對農村公共危機事件進行預警管理
農村公共危機事件預警預防預控管理,主要包括突發事件信息預警和反饋機制的建立、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建立危機預警預防和預控機制、建立公共危機的檢測體系,注重信息聯動系統,信息處理制度的建設以及對其進行管理,不斷完善危機信息的收集、傳遞、處理、識別以及信息的和信息互動系統,一旦發現有危機的征兆,就可以迅速的進行分析和確認,以便及時發出預警警報,并能立即采取預控等措施,盡可能把危機消滅在萌芽狀態。村干部應盡快的建立相應的預警體系,避免更大災害的發生。
(三)危機發生時實施應急處置與控制管理
應急處置是公共危機管理過程中最重要、最緊迫、最關鍵的一環。要事先感知及早處理公共危機并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必須有足夠的條件和因素,才可以有效的進行。在公共危機發生后,必須迅速做出有效的處理,才有可能將危機轉化為轉機。許多農村公共危機事件,比如說重大的農村自然災害,雖然是不能避免的,但卻可以控制和管理。一個國家如何公共危機事件進行有效的管理,體現除了這個國家的能力和政府的管理化水平,同時也能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在公共危機影響擴大并惡化的時候,應急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減少損傷,恢復公信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并控制事態的發展。
(四)對農村公共危機的善后管理
在控制管理與應急處置的后期,農村公共危機進入善后處置階段。對這個階段的管理,村干部的工作主要包括:善后安置、善后救助、對農民進行慰問和安撫、善后賠償問題等。危機消除之后,要盡快恢復公共服務與設施,組織被疏導的村民重返家園,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對生活困難的村民進行民政救濟。組織心理專家,對心理收到創傷的村民進行干預,幫助其恢復健康。
(五)推動農村公共危機管理創新
農村公共危機管理與常態管理相比有更多的危險與挑戰。村干部必須不管的總結經驗教訓,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應對危機的能力,提高管理農村公共危機的水平。
二、村干部管理農村公共危機的問題
(一)農村公共危機管理理念老化、陳舊
公共危機發生時,村干部傾向于根據自己的經驗去進行決策,沒有聽取群眾的意見,不尊重科學規律;信息透明化程度不高,造成村民不知道真實情況,散播謠言,造成恐慌;村干部容易把政府和自身的利益放到第一位,把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了第二位。
(二)缺乏公共危機管理的專業知識
我國的村干部一般是由本村有聲望的人擔任,大多數村干部沒有收到大學的教育,很少會接觸到公共危機管理的知識。目前,村委會也有一定的大學生村官,他們在大學學到的專業知識多種多樣,即使有相應的人才,因為是“外人”,村民們的排外,使他們很難施展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才能。
(三)農村公共危機管理意識不強
在農村,自然災害事故和群體性事件是比較常見的公共危機。其中自然災害發生有一定的季節性規律,村干部可以根據以往的經驗配合上級部門進行處理;群體性事件主要表現在集體上訪,近年來近郊的農村多發生此類事件,土地被征用賠償不合理是村民集體上訪的主要原因,村干部在對發生此類事件的處理上也形成了一定的程序。但是,如果發生不可預知或者沒有以往的經驗可供參考的公共危機事件,村干部對事件的處理則會手忙腳亂,耽誤了處理事件的最佳時機,造成危機事件影響的擴大。
(四)處理公共危機時的法律責任意識不健全
公共危機發生后,對造成的重大影響,村干部因擔心自己的前途和個人影響,把責任相互推諉,不愿意承擔責任,“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不利于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村干部管理農村公共危機的對策
(一)明確職責,建立責任機制
村干部對危機管理各個階段的決策、領導和控制職責,對危機事態的擴大應承擔主要責任,甚至絕大部分責任。
1.明確村干部的職責。村干部是對農村公共危機活動進行管理的主要人員,因此,村干部的職責始終貫穿在危機管理活動之中。當危機情境出現時,村干部需要及時出擊,在盡可能短的時限內遏制危機苗頭。當危機發生時,危機管理者要沖在前面,要面面俱到,不能忽視任何細節。危機過后,村干部需要對恢復和重建進行管理。
2.建立責任機制。在農村公共危機管理過程中的一切失職、失察、失范行政行為,致使時間損害擴大或未能實現可能實現的減少、降低損失目標,都必須進行責任追究,或要求責任人說明情況,或要求責任人引咎辭職。
(二)提高村干部的素質
人是公共危機管理中特別是在危機處理中的決定因素,關系到國家的安危和生命財產的保護。因此村干部應提高自己的公共危機管理意識,及時學習新的知識和案例,以備在危機發生時可以借鑒相關經驗。同時,村干部村干部還要有良好的心理控制能力、創新能力、較強的客觀判斷力、溝通能力、適應能力和團隊精神。
(三)對村干部進行激勵
村干部長期工作在農村第一線,工作條件艱苦。在河南省輝縣市周邊調查的幾個村莊中,村干部每月得到政府補貼600元,另外還有各個村委會發的補貼,根據村里經濟情況所發數量不等。村干部一年干下來工資收入還不如村民出外打工掙的錢多,村干部心理積極性很受打擊。而且村干部的退休保障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養老問題也使村干部們憂心忡忡。特別是在一些窮村,當村干部的收入更低,并且還要花時間處理村中的日常事務,影響了個人經濟收入增加。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無疑使村干部喪失了工作的積極性。為了使他們爭強自己的公共危機管理意識,要對在公共危機管理過程中表現突出的村干部進行直接的經濟補償,并開表彰大會,使他們在精神上和經濟上得到雙重的激勵。
作者:王維琳黃建強單位:湖南農業大學
- 上一篇:質監局業務管理工作總結
- 下一篇:高校網絡輿情監測危機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