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物流成本分析及優化
時間:2022-05-17 04:40:00
導語:蔬菜物流成本分析及優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按照西方經濟學的觀點,蔬菜市場屬完全競爭市場,在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下,蔬菜價格應呈蛛網型波動。然而從2009年1月份至2011年9月份蔬菜價格指數圖可以看出,自2011年如春以來重慶市蔬菜價格開始大幅的下跌,改變了自2009年至2010年不斷上漲的局面,在“菜賤傷農”的現象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的同時,仍然存在“蔬菜賤賣難買”的現象。蔬菜生產具有地域性和季節性的特征,而蔬菜的消費則是普遍的全年的。二者之間的對立,使得蔬菜的供給與消費之間存在嚴重的矛盾,發展現代蔬菜物流無疑是解決這一矛盾最好的途徑。1985年中央1號文件中提出了對蔬菜等鮮活商品的統購、派購制度的改革,蔬菜物流開始逐步擺脫計劃體制的束縛,然而我國蔬菜物流無論技術還是管理仍然都存在著諸多的不足。據統計,我國的果蔬在流通過程中的損耗率高達25%—35%,而發達國家果蔬產品的損耗率品為5%左右,美國僅為1%-2%。如何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已成為我國亟待解決的難題。文章根據蔬菜生產的特點對蔬菜物流系統進行劃分,并根據此劃分分析物流成本的構成,結合重慶市蔬菜物流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降低蔬菜物流成本的優化策略。
一、蔬菜物流過程
蔬菜物流師一個獨立的、綜合的物流系統,按照蔬菜生產經營的特點,蔬菜物流系統可分為蔬菜供應物流、蔬菜生產物流、蔬菜銷售物流、蔬菜廢棄物及再生物物流等。
二、蔬菜物流成本的構成
1.供應物流成本。供應物流成本,指從原材料(包裝容器、包裝材料)采購到從供應商購入,這一物流過程所耗費的費用。蔬菜物流的供應成本一般包括蔬菜種子、地膜、農藥、化肥等基本生產資料,也包括一定的生產工具及機械設備的投入。
2.生產物流成本。生產物流成本,指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與物流相關的費用。蔬菜物流的生產成本一般包括種植期間的育苗、鋤田、澆水、殺蟲及收獲等一系列活動所產生的人力成本。由蔬菜生產的特點可知,其生產物流成本與供應物流城本一般都會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而增加,但單位成本變動較小。
3.銷售物流成本。銷售物流成本,指從確定向顧客銷售到向顧客交貨這一物流過程所需要耗費的成本。蔬菜物流的銷售費用一般包括在產地的包裝材料費(包裝袋、吸水紙、膠帶等)、在產地和蔬菜到貨后的裝卸搬運材料費和人工費、代銷費等。蔬菜屬鮮活產品,具有易腐性,蔬菜在因儲存不當等因素造成的貨損也屬銷售物流成本,而在重慶蔬菜銷售物流成本還包括市場管理費、貨車進場費、固定攤位費和治安管理費等名目繁多的費用。因為重慶多為丘陵地貌,不僅抬高了運輸成本,也不利于機械作業的使用,裝卸搬運等作業活動多靠人力,所以裝卸搬運成本及運輸費用極高,這也使得重慶市蔬菜的銷售物流成本在整個物流成本中所占比重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4.退貨物流成本。這里以退貨物流成本,來衡量圖一蔬菜物流過程中的回收物流成本,退貨物流成本指隨售出商品的退貨而發生在物流活動過程中所需要的費用。而根據蔬菜這一商品易腐性、一次性消費的特點可知,退貨發生的概率很小,也就是說蔬菜物流的回收成本是極小的。
5.廢棄物流成本。廢棄物流成本,指由于產品、包裝或運輸容器材料等的廢棄所耗的費用。蔬菜具有易腐性,且重慶多丘陵地貌,使得運輸的距離和難度都較大,而我國的保鮮技術近幾年雖有一定發展,但仍無法滿足我國對鮮活農產品運輸的需求,所以整個蔬菜物流過程中的貨損極大,這必然會產生很多廢棄的蔬菜;同時蔬菜的包裝使用的一次性的包裝袋較多,會產生很多的,在可降解材料的研發運用較困難的情況下,對廢棄物物流進行合理的組織無疑是解決蔬菜廢棄物和“白色污染”問題最好的途徑。
三、重慶蔬菜物流成本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1.蔬菜物流供應鏈冗長,鏈上生產者與消費者都極其分散,為供應鏈上批發市場等眾元的存在提供了條件。形成“中間笑兩頭叫”的怪相。
2.蔬菜物流流通成本偏高。啟程超重返程空駛、倒流運輸和重復運輸等多種不合理運輸方式并存方式,導致蔬菜運輸成本過高。首先,重慶作為橋都,繁重的過橋費加上其他名目繁多的收費及稅負使得運輸企業不堪其重,出現“不超載就不賺錢”的觀點,啟程超載返程空車現象在重慶范圍內普遍存在;其次,部分郊縣的菜價比市區還高,這主要是由蔬菜的“倒流”引起的———一方面很多蔬菜如渝之后要經過中轉后才能到達郊縣,另一方面,由于蔬菜經過批發市場等環節的中轉流回郊區,使得郊縣蔬菜價格高于市區;最后,很多城市“貨車不能直接進入市區”的規定,產生了“最后一公里問題”。為了將蔬菜運送到市區客戶手中,雖面臨“客貨混裝”被罰款的風險,但很多貨主仍選擇用面包車將蔬菜“偷運”到市區,這一方面增加了二次運輸的成本,另一方面增加了裝卸搬運的次數,使得貨損增加,嚴重影響了蔬菜物流運輸的順利進行。同時,也有運力、運輸工具、運輸線路選擇不當等問題,不僅增加蔬菜流通成本的同時,增加了蔬菜損耗的概率,最后導致蔬菜價格的上漲。
3.信息技術落后。農民獲取信息的渠道單一,且數量和質量都有限,菜農無法及時了解市場的供需。多數僅根據上期的蔬菜價格來決定本期的種植品種和規模,不可謂是導致蔬菜價格陷入“大漲大落”的怪圈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重慶蔬菜物流成本管理的優化策略
1.基于供應鏈的視角,將生產者、物流企業、消費者都分別集中起來以提高各自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首先,把菜農組織起來,改變菜農在整個蔬菜供應鏈條上的劣勢地位;其次,改變物流企業“小、散、弱、差”的局面。正如崔介何的建議:“物流行業應實施行業準入制度,進而形成現代化的大型物流集團,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通過規?;\營降低物流成本?!保蛔詈?,通過團購等方式將消費者組織起來。只有將這三面都組織起來,才能真正做到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流通費用。進而為產銷對接提供條件,消除“蔬菜賤賣難買”的怪相。改善運輸模式和稅費體制,降低蔬菜的流通成本。首先,要盡可能的實現配送的協同化和共同化;其次,應盡可能恢復路橋作為公共產品的屬性,并讓路橋費的收取接受公眾的監督;最后改革物流稅的征收體制,用增值稅代替營業稅,統一稅費標準,為蔬菜物流的流通創造良好的環境。
2.加強對菜農的培訓和指導,引導菜農認識市場規律,打破傳統農業思維的束縛,使其種植模式能過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而改變,在減少菜農所面臨的市場風險的同時,也使蔬菜價格跳出大漲大跌的怪圈。
- 上一篇:全縣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規定
- 下一篇:縣直部門履職考評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