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的瓶頸及解決
時間:2022-01-21 09:01:52
導語: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的瓶頸及解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商務的實質是商務,其核心內容是商品交易。商品的交易過程主要涉及四個方面的因素,即:資金流、商流、物流和信息流。而物流在這四個因素中最為特殊,物流主要是指實體物質的流動過程,具體包括儲存、運輸、裝卸、配送、物流信息管理和保管等多種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實現了商業領域的本質性變革,但是,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并沒有理想中那么完美,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物流發展滯后,在很大程度上拖了電子商務發展的后腿。
二、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遇到的瓶頸
(一)物流管理體制問題。目前,我國物流管理體制尚不健全,市場競爭雜亂無序。在整個物流行業的管理上,我國還存在無序和松散的情況。很多物流公司和個體工商戶受利益的驅使,出現了一些急功近利的行為,他們依托自身成本較低的現狀,任意下壓物流費用,并且存在超范圍經營的情況,在這種無序競爭的短期行為影響下,整個物流市場出現了惡意競爭現象,引發了很多安全方面的隱患。(二)物流基礎設施問題。目前我國物流行業普遍存在運輸設備簡陋、交通工具落后、服務設施缺乏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物流行業服務水平和質量的提高,導致消費者對物流行業存在很多不滿。(三)物流配送效率問題。電子商務物流的優勢就在于“快速”,這也是消費者對物流配送的主要評價指標之一。物流就應突出一個“快”字,但是,當前的電子商務物流行業常常出現“快遞變慢遞”的情況。尤其是在節假日期間,很多電商紛紛大搞降價促銷活動,導致物流企業“爆倉”,很多快件不能按時送達,普遍存在送達延誤的情況。
三、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的優化策略
(一)強化市場監管。強化電子商務物流市場監管,規范快遞市場經營行為。對物流市場主體準入進行嚴格把關,仔細審查物流市場中的格式合同,嚴禁出現模糊條款、“霸王條款”等現象,全面推行對合同示范文本的使用。強化對物流市場經營秩序的管理,防止出現無序惡意競爭行為,完善物流服務標準體系建設,規范各項物流服務行為,切實維護消費者的權益,積極構建有序、完善的物流市場競爭秩序。(二)規范物流企業管理。電子商務物流企業要強化企業內部管理,不斷提升企業服務能力和水平。對于在經營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及快遞詳情單上存在的不規范格式條款要及時進行整改。積極打造綜合性、全方位、跨區域的物流服務網絡,加大對關鍵性行業技術的研究力度,大力開展品牌戰略,強化行業自律,遵守職業操守,樹立商業誠信,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首先,針對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物流設備落后陳舊的情況,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對快遞服務設備進行及時更新,提升快遞運營速度。其次,物流企業應積極打造面向物流運營各環節的全過程跟蹤服務體系,建立健全預警機制,增強應對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提高售后服務水平。(四)構建電子商務物流體系。為促進電子商務物流行業更好更快發展,有關行業主管部門要不斷加強物流服務標準建設。另外,還應強化各部門之間的交流溝通,對部門性和區域性的法規進行調整,統一制定出臺國家層面的電子商務物流法規。相信,隨著我國物流行業環境條件和制度法規的不斷完善,電子商務物流會在我國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前景將無限廣闊。(五)提升物流人員素養。電子商務物流行業屬于服務型行業,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優質服務是物流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所以,物流企業應始終樹立“顧客就是上帝”的思想,時時處處以“顧客為中心”,所有工作的開展都以滿足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為出發點,逐步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不斷推動物流企業實現健康快速發展。物流企業要高度重視對全體員工綜合素質的提升,通過舉辦培訓班、以會代訓、開展專題講座等多種方式對物流人員進行業務知識培訓,牢固樹立起為客戶服務的意識,不斷提升員工素質,優化物流服務水平,提高物流服務附加值,促進物流企業做大做強。
總而言之,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物流業的發展,只有合理快速發展物流行業,才可更好地促進電子商務的健康快速發展。因此,應當積極構建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的物流體系,有效破解電子商務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瓶頸,可通過強化市場監管、規范物流企業管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電子商務物流體系、提升物流人員素養等多項有效策略,推動物流行業全面化、產業化和系統化發展,進而實現現代物流與電子商務的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紅旗.智慧物流背景下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改革探索[J].物流科技,2019(1).
[2]梁嬋卓.淺述基于工作過程的《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課程改革[J].物流科技,2018(4).
[3]宋芬.《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課程課賽融合教學模式改革探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2).
作者:劉江濤 單位:山東省高密市貿促會
- 上一篇:電力變電站運行安全管理建議
- 下一篇:高職物流管理教學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