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生教育管理思考

時間:2022-10-08 09:04:22

導語:國際學生教育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學生教育管理思考

我校是國家教育部指定的招收外國留學生的教學單位,是國務院僑辦批準設立的全國華文教育基地,從1963年招收第一名國際學生至今,共培養來自全球72個國家和地區各類國際學生4000余人,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哈薩克斯坦學籍學生魯斯蘭(藍天),在學校四年讀書期間,每年均二次無償獻出稀有血型RH陰性血(俗稱“熊貓血”)救助中國病患者,受到習的高度贊揚,稱贊他是中哈友誼的使者。

一、我校來華留學學生思想特性

由于留學生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千差萬別,他們的思想特點表現出很大差異性。但由于國際學生來華留學期間共處于同一個社會環境,面對同樣的問題和挑戰,這一特殊群表現為如下共性特點:1.抱團取暖。留學生來到異地文化環境中迫切需要和自己有相同背景和經歷的同學減輕自己的焦慮,給予自己安全感。隨著時間流逝,語言能力強、跨文化適應好、交際能力較強的留學生會跳出同胞圈,發展自己的人際圈。但有更多的留學生不愿意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只與同胞交往,他們具有抱團取暖傾向。2.優越感與特權意識。在涉外事務中,我國長期以“外事無小事”為指導思想,從政府的政策制定到高校具體落實,無一不反映著對留學生的優待。留學生有更好的住宿條件,辦事會享受更好的服務甚至在學業和考試中得到特別關照,這些本是對背井離鄉的留學生的一種體諒和關心。但長此以往,逐漸滋長留學生的優越感和特權意識,部分留學生覺得自己高中國學生一等。如果學校對他們的訴求不予滿足,他們甚至采取極端行為威脅學校。3.紀律意識淡薄、自由散漫。部分留學生甚至有的還是拿著豐厚獎學金的留學生長期曠課、夜不歸宿、打架斗毆,非法打工,給高校管理帶來嚴峻的挑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管理體制和執行層面的問題,另一方面是留學生鍍金拿文憑、享樂主義思想嚴重,不懂感恩,缺乏責任感。4.不懂中國國情文化。很多在中國學習生活多年,即使過了HSK六級的留學生在與中國人相處時對中國的很多現象還是不能理解。很多與留學生打交道的老師職員與留學生溝通起來很困難,這種困難不是語言上的困難,而是由于深層次的心理和文化差異而導致的困難。雖然很多高校為留學生開設中國概況、中國歷史文化等課程,而要把這種書本上的抽象知識轉化為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和交際的力量,需要專門的思想教育類課程的配合。

二、開展留學生思想教育的主要內容

留學生思想教育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握我國來華留學生教育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結合留學生的思想特點,堅持總理提出的來華留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針:學習上嚴格要求,認真幫助;政治上積極影響,不強加于人;生活上適當照顧,嚴肅管理。留學生的思想教育包含以下內容:1.法制教育及安全教育,樹立規則意識。通過新生入學教育、專題講座、班主任主題班會、網絡微信平臺推送等各種形式加強對留學生簽證、就業、治安管理等相關法律法規的教育,和學生簽署安全責任書。建立和完善學校關于留學生的管理規章制度,加強執行力度,樹立留學生的規章意識。2.中國國情教育。在積極影響、不強加于人的原則下,應加強對留學生的中國國情文化教育,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國民性等,為留學生解讀各種社會現象的淵源、形成、發展,以生動的案例為留學生揭示中國人最深刻的國民性、人情世故以及禮儀文化,教會留學生如何與中國人相處。3.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同時注重校園環境建設,堅持“以人為本”。來華留學生從不同的國度來中國,由于各種跨文化差異導致一系列的跨文化沖突。教育中,老師對學生遵紀守規的優良行為視而不見,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小題大做嚴厲批評。這種做法缺乏令學生心悅誠服的說服力,不能使學生從優良行為的獎勵中獲得成功的愉快和動力,教育要求很難內化成學生自身道德的需要甚至會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4.心理健康與生涯規劃教育。大多數留學生處于青年時期,與其他中國學生一樣面臨大學適應、戀愛煩惱、學業壓力等問題,對留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的全面發展。雖然目前留學生在中國的就業機會很少,但他們同樣面臨回國發展的就業壓力,幫助留學生澄清生涯目標,增強就業技能,幫助留學生把在中國所學所得轉化為自己的競爭力,是提高我們教育服務水平的重要環節。5.跨文化適應及實踐性教育。利用好“語伴橋”和青年志愿者協會等學生會組織,以校園活動為載體,開展各種活動,如新生一對一語言伙伴等,每位留學生新生都配一位中國伙伴,幫助留學生克服文化休克,盡快適應在中國的留學生活,不斷增強跨文化適應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以各種校園文體活動、文化體驗、企業參觀、勤工助學、實習等多種方式豐富課余生活,讓留學生感受真實的中國社會,親歷中國社會發展,在工作過程中逐漸了解中國組織機構的管理模式、企業文化以及中國人的做事方式,消除他們的思想困惑和排斥心理,真正成為知華、友華、愛華人士。

三、管理工作具體措施

國際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政策性強,牽一發而動全身。特點是組織性、紀律性較差,違法不多,違紀常常發生。為了管理好這一特殊群體,學院教工黨支部應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做好國際學生的管理和服務。1.安全教育。教工黨員根據留學生實際情況對學生文明守紀、人身安全、財產安全、消防用電安全、飲食衛生安全、打工、保險、簽證等各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開展專題安全教育講座或通過班級通知等方式不斷宣傳、提醒,確保學生時刻注意安全。2.班主任制度。為每個留學生班級配一名教師作為班主任,特別是為落后班級配備黨員教師擔任班主任,采取一對一的辦法,幫助學生適應新生活,提高學習漢語的興趣;便于及時掌握留學生的動態,傳達學校及學院的文件通知,幫助留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深受留學生歡迎。3.考勤約談。為端正留學生學風,同時也為掌握留學生的學習情況,采取每堂課記考勤的措施。教工黨員分別對缺課達到一定時間的留學生進行分別及多次談話,了解情況并督促學生正常上課。此過程一方面能加強學風建設,同時也能通過與學生的談話更好地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狀況,更好地為他們服務。4.校外住宿學生走訪。學校留學生宿舍不足,部分學生住在校外,為幫助住在校外的留學生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幫助他們排查安全隱患,教工黨員定期走訪住在校外的學生,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給他們各種在華生活的建議,使學生體會到學校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5.突發事件處理。針對國際學生存在的各種突發事件,教工黨支部應積極根據國家和學校的規章制度及時處理,幫助涉事留學生處理相關工作。

作者:林堯俊 單位:海南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