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資助過程管理研究
時間:2022-03-01 05:31:51
導語:高校學生資助過程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新時代背景下,通過對合肥市高校部分教師和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對高校學生資助的整個過程進行研究。調查結果表明,合肥市高校學生資助政策總體執行度良好,但申請資助評選標準不夠嚴格規范,評選過程沒有完全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后期監督和反饋工作欠缺,學生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滿意度有待提高。在調查結果的基礎上,提出完善資助評選標準、提高評選過程透明度、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學生資助;過程管理
一、引言
黨的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是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基石,做好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幫助更多貧困生完成高校學習生活,是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在進行高校學生資助的過程中,如何將公平落到實處,做到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讓貧困生真正受益,不斷提高學生發展的滿意度,是新時代背景下發展教育亟須解決的問題。目前,有學者對學生資助工作進行了研究。吳麗仙闡述應當建立精準學生資助工作機制,對資助對象實行精準識別、精準資助和精準管理[1];白華等人認為,應當將PDCA模型引入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2];范曉婷對學生資助經費的管理進行研究[3],但現有研究只針對學生資助工作的部分過程進行了分析。雖然國家已形成比較完善的高校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實現了資助方式的多元化,包括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學費減免、綠色通道等,但在資助的整個過程中,資助評選標準是否規范?資助評選過程是否公平、公正、公開?資助工作的后續監督管理如何?學生滿意程度如何?現有研究對這些問題并未做出系統具體地探討。本文通過對合肥市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進行問卷調查,總結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整個過程的成效和不足,從而為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建言獻策。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針對高校學生的資助過程,主要包括申請資助前期審核、資助評選過程、資助后續監管和反饋以及影響學生滿意度的因素,按照調研對象的不同,分別設計調查問卷。調查持續時間為2019年1月至2月,調查范圍是合肥市高校,采用抽樣調查方法??紤]樣本的全面性和科學性,選取省部共建的安徽大學和安徽農業大學、地方公辦的合肥師范學院和安徽行政學院、地方民辦(本科)的安徽三聯學院和安徽外國語學院、地方民辦(??疲┑暮戏士萍悸殬I學院和合肥經濟技術職業學院共8所高校。通過對高校學生資助過程管理的研究,分析各高校在資助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共同點和差別,總結優勢不足,讓資助工作做到更加公開、公平、公正,提高學生的滿意度,促進整個教育的發展。根據不同的調查對象,采取不同的調查方法。第一類調查對象為各高校教師,主要包括輔導員和資助中心的教師,采用電話訪問或面對面交流的方式進行。這部分群體是高校資助政策的執行者,掌握著第一手資助資料,熟悉資助過程的各個環節和細節。第二類調查對象為各高校學生,采用網絡問卷調查的方法,調查影響學生滿意度的因素,借助自媒體的力量,提高問卷調查的時效性和準確性。調查內容見表1。
三、調查結果分析與探討
本次針對教師的調查問卷共收集16份。每所學校2份。據統計,16名教師中從事學生資助工作的年限最低為5年,最高達到13年。從事的年限越長,說明其對學生資助工作越熟悉,對這些教師的調查,能夠比較全面的了解資助工作的信息,也能了解各高校資助工作的發展變化。針對學生的調查共收集網絡問卷436份,剔除無效問卷38份,問卷有效率為91.28%。(一)國家資助政策執國家資助政策執行度良好。調查顯示,各高校按照《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等各種國家資助政策文件,認真做好學生資助工作。各高校的資助種類與國家要求的資助種類一致,包括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特殊困難補助、勤工助學、學費減免等。根據學生問卷的統計結果,申請助學金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比例分別為85.59%和33.43%,國家助學金是資助類型的主力軍。申請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的比例均達到了8%以上,這說明國家實行獎勵型資助政策更加能激勵學生提升自己。社會資助的比例僅占到2.59%,這說明社會資助的空間還有待提升。(二)資助評選細節存在較大差異資助評選細節存在較大差異,公平、公正、公開程度有待提升。1.申請資料提交的全面程度有差異。5所高校要求每學年都提供家庭經濟困難調查表,而另外3所高校則實行只要大一期間提供即可。除了需要提交申請書、鎮政府開具的貧困證明或家庭經濟困難調查表、班級同學推薦表等,對于家中有殘疾或患有重大疾病人員的家庭,極小一部分學生提交病例復印件。對于這部分學生來說,家中患病成員的嚴重程度和疾病是否好轉的情況比較難核實。2.下學年不能申請資助的情形有差異。60%以上的學生認為嚴重違反大學生行為準則、平時有高消費行為、隱瞞家庭情況、弄虛作假騙取資助的情況將不能申請。33.92%的學生認為,家庭經濟情況發生明顯好轉者將不能申請。而對于掛科不嚴重的情形,86%以上的學生認為可以申請。在調查的8所高校中,有兩所學校規定對于掛科的情形是不能申請資助的。有學生表明,正是因為太貧困,才導致這部分學生用在兼職上的時間較多,從而導致掛科,學校不應一票否決,應當視具體情況而定。3.內部平衡機制有差異。調查顯示,尤其是對于國家助學金的評選,部分高校對于名額分配有內部平衡機制,各班級在保證資助總額不變的基礎上,根據貧困生的認定情況,平衡各年級、班級的名額數量和檔次。調查結果統計表明,實行內部平衡機制高校的學生滿意度明顯高于不實行內部平衡機制的高校,這項平衡措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滿意度。4.公平、公正、公開程度有待提升。在國家助學金以及特殊困難補助的過程中,評議小組成員包括班級未申請資助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占學生總數的83.42%,這說明總體上能夠避免學生自己給自己打分的情形。在評定學生資助過程是否公平、公正、公開時,72.46%的學生認為是公平、公正、公開的,但仍然有27.54%的學生持反對意見,原因主要是他們認為評選標準過于寬松。(三)高校學生資助的后期監督和反饋工作有待提升。調查表明,有6所學校都對學生進行過后期的回訪工作,同時還進行滿意度調查等,而另外兩所高校并無任何反饋工作。在學生問卷當中,67.09%的學生接受過貧困生問卷調查或面談調查,6%的學生接受過家庭訪問,17%的學生接受過電話回訪,但是仍然有學生沒有接受過任何反饋工作。學校應加強對受資助學生的回訪工作,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了解學生是否將資金真正用到實處,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四)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基本能得到學生的認可。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基本能得到學生的認可,但仍需改進學生的滿意程度表現了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成效。UniversityEducation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高校資助工作持滿意態度的比例為60.48%,這說明高校工作總體狀況良好,但仍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在對申請資助的程序上,44.72%的學生認為申請程序煩瑣;在對貧困生資助的力度上,46.73%的學生認為資助力度大,45.23%的學生認為資助力度一般;在對學校的資金是否足額準時發放的回答上,71.61%的學生認為學校的資助資金都能夠足額準時發放,僅有1.26%的學生認為沒有足額準時發放。這說明高校仍需改進資助評選的申請程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擴大社會資助覆蓋面。從學生的基本信息結果來看,在進行了資助申請的學生中,男生比例為31.98%,這可能是因為男生的自尊心相對女生來說比較要強,他們更愿意通過尋找更多的兼職機會來補貼大學期間的費用。有80.15%的貧困生來自于農村,而在這部分貧困生當中,有82.45%的學生來自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貧困縣城、農村地區,這說明當地經濟水平對家庭經濟水平有較大影響。在學生申請資助的原因中,自己屬于孤兒、殘疾以及單親家庭的比例占13.32%。學校在對學生資助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對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強人文關懷,尤其是貧困地區的男生、孤兒、殘疾以及單親家庭的學生,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滿意度。
四、高校學生資助過程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嚴格把控源頭嚴格把控源頭,完善資助評選標準。高校學生資助的整個過程是否公開、公平、公正,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控制好初期評選工作。應當嚴格把控源頭,完善資助評選標準。完善學生申請資助種類,包括申請書、家庭經濟困難調查表、殘疾證明、重大疾病病例復印件等,考慮家庭經濟變化的動態性,申請資助的學生每年都需要提交相關資料,以此杜絕弄虛作假的行為。同時,提前進行預評選,充分結合學生平時的日常表現,觀察其是否真正貧困,采取班級同學公開評定的辦法,提高評選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對于掛科不嚴重、家庭經濟困難、其他方面表現良好的學生,可以適當考慮同意其申請國家助學金。(二)提高評選過程的透明度。各二級學院和班級可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采取一定比例的機動名額分配。將名額真正分配給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在評選過程中,受資助學生不可以作為評議小組成員參加評議,為了對受資助學生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評議小組可盡量從每個宿舍當中平均抽取。同時,學校應加強對資助工作者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其道德水平,讓其真正認識到也許每一個細小的幫助,都可能改變學生的一生。(三)做好監督反饋工作。學生資助工作者應做好后期的監督管理工作。貧困生群體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應用動態的眼光去看待問題。高??梢越討B資助信息系統和網絡自媒體力量,創建網絡問卷迪調查和學生資助意見反饋郵箱,積極聽取廣大學生的意見和反饋。同時,可以將校園卡消費信息納入動態資助信息系統,做好貧困生的檔案資料,及時更新相關信息,保證貧困生信息的時效性和動態性。加強貧困生的回訪工作,包括實地訪問和電話回訪,確保學生貧困信息的真實性。(四)關注學生心理健康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彰顯人文關懷。貧困生在日常生活中承受著經濟和心理的雙重壓力。在幫困過程中,要實現幫困工作由簡單的“經濟資助”向“育人成才”轉變,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尤其對于貧困地區的農村男生,學校應加大對這些貧困群體的關懷。同時,盡量去保護學生的相關隱私,尤其是對于單親家庭、孤兒等,這些學生比其他貧困學生更需要關愛。(五)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學校在做資助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嚴格把控源頭不僅僅要求學校做到嚴格審核,更要求學生做到誠信,確實需要國家或者學校的資助才去申請,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發生,讓學生在校期間就有一個良好的信用度,從長遠來看這有利于整個國家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麗仙.建立精準學生資助工作機制研究[J].教育評論,2015(9):46-49.
[2]白華,徐英,李諾楓.高校貧困生資助的過程管理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7):38-40.
[3]范曉婷,曲紹衛.經濟新常態下全國高校學生資助經費管理研究:基于2007—2013年學生資助發展報告統計數據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15(19):47-52.
[4]楊書文,薛立強.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探討:基于天津市屬高校的調查[J].教育評論,2010(1):104-107.
作者:陳丹 操晶晶 單位:安徽三聯學院
- 上一篇:節假日留宿學生安全管理思考
- 下一篇:中醫專業與美容專業班主任管理對策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