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信息化背景高校學生管理方法
時間:2022-07-14 03:11:29
導語:網絡信息化背景高校學生管理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現代網絡信息化技術憑借通信技術傳遞信息的功能和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的功能成為主流,不僅為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提供了便利,而且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幫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學生管理的便捷性和個性化水平,也是高校順應時展,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表現。文章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進行解讀,提出相應的理論方法及思路,并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實務重點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網絡信息化;高校管理;學生管理;工作方法
1引言
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相對特殊,由于高校內普遍學制較長,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和就業對口性,學生需要接受專業的教育指導,并在就業之前獲得相應的培訓,以確保能夠勝任崗位要求,成為可靠的現代化人才。這就要求高校除了要開展一般的學生管理之外,還應當思考如何實現個性化、針對性地管理措施,加強管理和教育效果。依托于網絡信息化技術,可以有效降低傳統管理的中間環節,并以主體樂于接受且便于操作的形式完成業務對接,提高高校自身管理水平。
2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
當前大環境以互聯網為基礎,依靠手機、電腦等工具,學生和學校等主體之間的交互更加頻繁,網絡信息化成為一種常態,也成為學生管理的主要手段。網絡環境下,學生依靠信息化工具了解各種信息,同時也能夠成為自媒體主體的一員,如自行瀏覽學校的各種信息,通過網絡相關信息等,學校也能依靠網絡向學生傳遞相應的信息或通過網絡了解和分析學生的現狀。因此,相較于傳統的學生管理工作,網絡信息化技術縮短了主體之間的交互時間,并且能夠快速完成信息傳遞,在網絡環境下也能實現學生日常管理事務的集中處理。依靠網絡工具開發出集日常管理、教育輔導、日常監督等綜合性功能系統,從而提高學生管理效率。
3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理論方法
3.1構建可靠的網絡信息化管理系統
新時期的網絡信息化管理系統應當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管理的需求在既有的學校官網、內部網絡等基礎上進行升級和完善。一方面應加強意見征集,深入了解學生對校園管理系統、網絡系統的意見和建議,并以此為參考完善相應功能,如幫助學生完成“校園一卡通”的管理,以月/季/期為時間區間,根據學生的消費情況設置“風險預警點”,一旦學生卡中剩余資金達到預定值或某時間內使用值過大則觸發預警告知,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消費觀念,降低學生生活費不足而出現的問題。另一方面以學生名單為基礎,集中輸入和動態記錄學生情況,建立個人、寢室、班級為主體的檔案,將日常管理中的各個方面進行量化登記,并以此作為判斷學生情況的重要參考。
3.2統籌學校資源
網絡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涉及到學校的各個方面,如檔案管理、公共管理、生活管理、教學工作等,不僅需要對學校內部多種資源的調配,還需要不同的部門參與其中,共同討論如何搜集與共享學生的真實信息,通過學科教學、傳統管理等基礎項目向心理培育、政治教育、職業規劃等方面發展,并且以學生的學業情況和個人素養為依據開展個性化的引導。加強學校資金和技術投入,確保系統的穩定運行和持續完善,還需要加強網絡信息化人才的儲備和培養,能夠及時準確地應對系統問題,也可以為系統的完善與建設提出建議。
3.3建立網絡互動通道
積極應用互聯網技術,通過多媒體網絡、校園自主開發移動軟件、社交媒體等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反饋意見,不斷創新管理育人新模式。通過線上平臺一鍵轉發、評論、點贊等方式,快速了解校園內外,輔導員老師多走進課堂、學生宿舍,與學生談心談話,做好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等立體式教育管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降低網絡世界帶給學生的社交孤獨和空虛感。線上平臺要及時更新學生的相關信息,結合學生日常管理工作,資助工作、評獎評優、志愿實踐等校園新聞動態和通知公告,構建整個校園一體化平臺[1]。對外也要加強學校與教育部門、水電企業、實習單位、公安部門等的聯系,方便學生咨詢,提高學習和生活的便捷性。
4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實務重點
4.1網絡信息化系統的構建
功能模塊設計上參照學生管理的傳統模式,以日常管理為基礎,在為學生提供信息查詢和網絡訪問服務時,結合學生的習慣和個人基礎信息、個人需求等建立學生檔案,結合班級管理、實習單位管理、場所管理等開展管理工作,學生可通過學號或個人賬號密匙接入管理系統,配合學校和實習單位的安排。在信息傳輸方面,適用多樣化的信息傳輸方式和數據庫建設方案,學生在教學和生活中的各種信息,可以通過文檔、圖片、音視頻等格式傳輸,作為考查學生和說明備注事務的資料。除此以外,高校內針對貧困學生的扶助工作較為重要,而關于申報、審核等工作較為繁瑣,可利用網絡工具對接貧困生本人、戶籍地相關部門、主管部門,依據一定的要求將相關資料分步傳輸,集中審核和發放資金。以學生住宿管理系統為例,系統預設參與主體包括學生、宿舍管理人員和系統管理人員。其中學生可以對個人信息進行修改,并且實時完成住宿登記,利用預留通道進行設備保修、信息反饋等;宿舍管理人員則負責宿舍日常管理信息的、對入住學生信息進行監督、定期整理和向學校上報住宿信息;系統管理人員主要對系統運行期間的參數監督、功能維護等進行管理。構建以學生信息化身份為基礎的“賬號”,單個學生通過學校賬號或住宿編號獲取系統身份,住宿系統依靠“一卡通”和“個人支付端”關聯公寓消費系統,由宿舍后臺編號關聯門禁系統,如按照區域、樓棟、樓層、宿舍號、床號對入住學生進行標號,在查詢時只需要根據數字編號就可以查詢對應學生在宿舍系統中的所有基本信息,包括消費、住宿表現、進出記錄等。該系統可拓展運用于在校消費系統、個人在校信息查詢和打印系統、在校報名考試系統、實習系統等,實現對學生的全面監管。
4.2網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強化要點
優化基礎管理工作,以快速查詢、微信、QQ、郵箱等作為公共通訊功能的基礎,以便于實現多樣化手段的溝通和管理。其中快速查詢是以學生和導師的基本信息為主要內容,通過輸入制定人設或代號即可獲取考核結果、科研成就、輪轉安排、近期表現等信息,便于進行內部管理和短期工作安排等相關工作。微信和QQ則用于綁定企業或學校官方賬號,由后臺技術人員負責設計模塊,定期定向信息,并且可進行實時通信,如在對話框輸入“活動”,即可彈出關于近期活動的具體地點、人員、時間等基本信息。郵箱則主要是公共郵箱建設和大文件傳輸,公共郵箱可以幫助信息公開,大文件傳輸通過郵箱發送和接收也會增加郵件的安全性[2]。在實習生初始報道時,由學生辦負責對學生的輪轉時間和科室等進行安排,并且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公示,在時間推移下逐步公布關于實習的考勤、崗位安排、基本評價、教師信息等,也可有計劃地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一些實習技巧和培訓內容。在實習完結階段,教師、實習生、實習單位均可以通過平臺評價和考核結果[3]。
4.3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未來展望
基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客觀環境,結合管理工作未來發展趨勢,在將來一段時間內高校需要重點注意多樣化的管理。網絡成為學生接觸外界的媒介,學生適應了網絡環境后,同樣根據個人的喜好建立起了相對個性化的需求,例如個人信息管理、學習資料的獲取、學校事務的查詢和相關事項的辦理等更加趨向于便捷性、互動性的需求,由此學校在進行學生管理時需要考慮如何提供多樣化的服務以滿足學生喜好,獲取學生的支持,優化管理效果,將管理、教育融為一體??紤]到高校學生專業或語言環境的特點,未來還將重點考慮到網絡的多語化建設,除構建不同語言基礎的界面或說明之外,可考慮采用在線翻譯功能,能夠快速地將不同語言表示的文件翻譯成指定語言類型,增加學校管理系統的功能價值。
5總結
網絡信息化時代下,社會生產、生活皆與網絡信息化技術息息相關,諸如手機、電腦等各類終端為高校帶來了變化,同時也進一步增加了學生、學校及第三方主體之間的關聯性,由此構建高校網絡信息化學生管理機制,是貼近實際的創新舉措。這也要求校方加大物資投入,同時還應當完善制度,做好專業的人才儲備,建立起廣泛互聯的平臺與通信通道,將網絡信息技術運用于高校專業教學、日常管理、信息交流等方面,推動教育教學水平進一步上升。
【參考文獻】
[1]季洪宇.對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探究[J].知識文庫,2019(18):154-155.
[2]蘇志華.高職院校學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和人工管理的對比研究[J].環球首映,2019(5):100.
[3]馮碩.網絡信息下高校學生管理觀念的現代化轉變[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19(4):76.
作者:徐秋羽 譚鵬程 單位:重慶醫科大學實驗教學管理中心計算機實驗室重慶 重慶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 上一篇:鐵路客運禮儀在線教學探討
- 下一篇:高職學校管理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