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型多校區學校管理機制研究

時間:2022-03-02 08:22:07

導語:擴展型多校區學校管理機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擴展型多校區學校管理機制研究

[摘要]多校區辦學已經成為當前高校發展的新趨勢,由于資源配置、距離阻隔等問題也帶來了諸多挑戰。本研究以南京農業大學為例,探究多校區資源管理實際面臨的困難與問題,提出提升多校區學校管理質量和優化資源配置的舉措,為多校區學校管理優化資源配置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多校區;學校管理;資源優化配置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推進,更多的學生進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為適應不斷增加的人數,擴大辦學規模,我國出現了一大批多校區大學。多校區大學,是與單校區大學相區別的高等院校辦學格局的實體稱謂,指具有一個獨立法人辦學實體名稱,在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空間地理位置的校區進行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管理運營、服務社會的高等院校。新校區的產生主要出于兩方面原因,一是由于政策調整,原有的兩所或多所高校合并成一所,因此產生了合并型新校區;二是由于高校為拓展辦學規模,在原有校區的基礎上另建新校區,這種被稱為拓展型新校區。本文以南京農業大學為例,深入剖析多校區學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旨在推進多校區學校管理的資源優化配置。

1南京農業大學教學管理概況及問題

南京農業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和“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目前有兩個校區: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區的是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位于江蘇南京白馬國家農業科技園科技創新核心區的是南京農業大學白馬教學科研基地。2018年9月,南京農業大學新校區正式奠基,新校區位于江北新區核心區,占地面積168.27公頃,構建“兩校區、一園區”的新局面,突破了辦學空間的制約,新校區的建立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與挑戰。1.1行政管理難。隨著新校區的建設和辦學規模的擴大,行政管理問題成為校園管理的首要問題。一方面,多校區的建設分割了原本的行政機構,各校區的行政人員溝通不暢,信息傳達不及時,可能導致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影響重大決策執行。另一方面,多校區建設帶來的行政審批問題過于煩瑣,在跨校區的管理問題方面,需要跨校區的行政機關合作,還要經過層層審批,影響行政效率,在面臨突發事件時,不能及時準確地做出決定,可能造成嚴重的影響。1.2教育資源配置難。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問題也是多校區建設的重點問題。隨著多校區的建設,如何將有限的資源合理地分配在不同校區以達到最優效果是當前的難點問題,尤其是新建設的校區在較為偏遠的地區,尚未開發完整,配套設施不健全,師生面臨著許多生活不便的問題。同時也要注意資源的重復利用問題,以減少教育資源的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隨著多校區的建設和辦學規模的擴大,學科布局問題日益凸顯。許多學校的多校區建設都面臨著學科布局不科學,沒有突出學科特色,導致泛化的現象。南京農業大學是一所以農業和生命科學為優勢的大學,在新校區的發展中,協調各學科的統籌發展,凸顯本校的重點和特色,打造有特色的農業綜合性大學。1.3人心凝聚難。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新校區難以短時間內營造完善的校園文化氛圍,存在心理缺位、歸屬感缺位的問題。尤其是許多高校的新校區為本科的大一、大二年級的學生,尚未形成完整的校園文化觀,加之地域分散,缺乏對老校區的了解,不理解老校區校園文化,使新舊校園文化不相容,導致學生對校園文化的認識產生差異,缺乏歸屬感。新校區招納的新教職工工作中可能產生被邊緣化的問題,也面臨著歸屬感缺位的問題,教職工的心理缺位也間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導致多校區的人心凝聚難。1.4評價與質量評估難多校區的建設容易缺乏統一的標準與監督機制,因此就難以基于平等的視角評價教學的質量,評估資源的配置問題,也難以衡量教學的真實效果,不能獲得教學與科研的真實數據,影響規模效益的提高。如新的教學樓、實驗室建設,如果缺乏統一的評價標準體系,容易造成實驗設備、教學資源等重復與浪費,對設施沒有形成完整的認識,影響對后續資源的投入與產出

2多校區學校管理的優化路徑

2.1加強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在多校區校園建設中,既要發揮各個校區的辦學特色,又要加強學校的整體規劃與總體設計,實現教學資源配置的科學性、整體性,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首先,依據各校區的功能定位,結合不同校區的特色,對各校區進行有區別的教學資源分配;其次,依據國家經濟發展長遠規劃、產業結構調整與變革趨勢以及科學技術發展方向,建立以產業結構調整為導向,適應我國產業結構發展實際的教育學科結構體系,使優質教學資源的分配向特色學科、重點學科傾斜,合理分配學科布局,推進各學科的均衡發展;同時,重視學校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加強對青年教師、科研崗位人員的培養,加大人才引進力度,調動青年教師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加強行政人員培訓,合理分配行政部門、教學單位和教輔部門人員編制,優化人員結構,提高行政人員的服務能力與工作效率;此外,加強教學設備、實驗室器材等設施建設,提高圖書館和數字化校園信息系統建設。在辦學形式上開展校校聯合、校企聯合辦學,鼓勵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到高校擔任專兼職教師,形成多種教學資源互相補充、有機結合的資源配置局面,從而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供條件。2.2加強高校的教師隊伍管理。在多校區學校管理過程中,應當加強教師隊伍管理,具體如下。一是將育人放在第一位。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教書育人,多校區大學新校區在發展過程中應首先明確自身的責任是培養高質量的人才,高校的管理與建設應服務于人。學生工作隊伍是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體,因此要加強學工隊伍建設。輔導員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群體,通過與學生的不斷交流能獲得學生的真實想法。因此要加強學工隊伍建設,不斷提升他們的政治素養,培養創新意識,提升自身水平與綜合素質,以更好地達成教育育人的目的。二是多校區統一規劃、協同管理。在充分考慮不同校區差異、特色的基礎上,統一辦學理念、辦學目標、總體發展規劃、管理模式,運用信息化手段創辦數字化校園,最終形成統一的主體、統一的機構和領導、統一的管理制度、統一的發展規劃、統一的學科制度的格局,避免由于資源分配不均導致的某一校區過度建設、過度發展,而另一校區相對落后的狀況,保障多校區學校共同發展,共同進步。三是構建交流平臺,師生共同參與學校建設。師生是一所學校的主要構成人員,在一個學校的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師生是新校區的主體,因此應該在學校建設中充分發揮師生的重要作用。此外,還應充分發揮學生會、志愿者聯合會、大學生藝術團等學生團體的重要作用,充分調動聯動各校區師生,發揮師生創新的積極性,充分聽取師生的意見,最大化地滿足師生的訴求。讓各校區的師生共同參與進來,讓他們充分認識到自己就是校園建設的主體,是學校的一分子,同時也是建設的利益相關者,由此增強師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2.3建立健全監督體制。在多校區學校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建立統一的評價標準,基于平等的視角對學校資源、教學實施進行評價整合,對學校資源配置進行科學的分析評價,結合定量和定性分析,掌握學校的真實發展情況;同時,建立健全監督體系,保證各校區資源分配的公正科學,及時準確地反饋真實信息,指導各校區資源配置的后續工作,推進學校工作的長遠發展。依據考核評估的結果,可適當地采用獎懲措施,對考核結果較差的單位進行適當的懲罰,對考核結果較好的單位可以給予優先政策和適當照顧,通過這種獎懲措施調動各單位的積極性。健全完善統一的評價標準和監督機制,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率,推進各校區工作的協調平衡發展。2.4加強文化管理機制及保障機制建設。在高校多校區學校管理過程中,應加強文化管理機制及保障機制建設,具體如下。一是加強多校區文化保障制度建設。校園文化物質保障是多校區文化協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合多校區文化協同發展資源的必要前提,是開展精神文化保障與制度文化保障順利進行的重要支撐。加強整體統一的物質文化建設,既是加強多校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步驟和途徑,也是多校區高校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合理分配新老校區之間的經費比例,防止經費分配不均;同時整合新老校區之間的資源,合理調配,充分發揮資源的最大作用;此外,加強相應的配套設施建設,滿足基本的教學要求;大力加強精神文化建設,跨校區舉辦學術講座,營造良好的學術文化氛圍,充分展現學術的風采與魅力。舉辦各種類型的文化交流活動,加強各校區之間的有效互動,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圍。二是建立多校區文化協同機制。從全局出發,在拓展新校區的規劃布局階段,要延續老校區硬件設施條件、建筑風格、景觀規劃,整體布局,盡量保持統一。使不同校區的師生與來校人員產生一種“一校多區,多區一?!钡恼J同感。同時注重多校區之間文化的協調發展,一所學校、一個品牌、一種文化傳統、一種精神理念,使學校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提升,逐步形成自己的多校區文化協同發展的精髓。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輻射作用,充分傳播、推廣正能量的校園文化。大力提倡學生到其他校區參加各種文化活動,促進思想交流,從而逐漸增加學生對學校整體的親切感、歸屬感,繼而增強對多校區文化的認同感等。充分發揮學生會、志愿者聯合會、社團組織的溝通協調作用,加強校區間的交流與聯系,從而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統一的校園文化,這對維護高校穩定,規范行為,增強學校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強調多校區大學整體統一性的同時,也應使校區軟硬設施上的標志直觀體現學校的發展理念,形成特有的品牌識別系統,并進行校內外的有效宣傳和推廣。

參考文獻

[1]陳運超,沈紅.淺論多校區大學管理[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1(2).

[2]王同孝.高等學校多校區財務管理實踐性思考[J].會計之友,2012(2).

[3]馬紅紅,蔡雪芍.高校多校區財務管理實踐與思考[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作者:魯韋韋 劉方 單位:南京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