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

時間:2022-11-11 10:07:35

導語:博物館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博物館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

一、博物館信息化管理的內涵與發展意義

1.博物館信息化管理的內涵

我國政策表明:要完善標準的文物信息管理規范,建立信息數據庫,從而實現信息交流的標準化、數字化、國際化,面向所有的文化媒體、面向所有大眾,實現透明的文化體制制度,加強對外交流,提高我國博物館在信息化管理虛擬空間的地位和水平,推動我國整個文化行業的進步與對外交流。所謂的信息化指的是利用互聯網科學技術進行文物的采集、保護和傳播,將信息有效儲存下來,建立起面向社會的資源庫,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對于博物館來說,就是建立起文物的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和共享系統、檢索系統,達成對博物館數字化技術信息的服務與共享傳播。利用虛擬的自動化集成管理系統,可以對文物的信息數據庫進行有利的保護,并且創造出交流與深化的平臺以及條件。建立數字化博物館是指將計算機、多媒體運用到博物館的各個部門的日常,包括陳列、研究、教育、行政等各個平臺的工作。博物館管理系統的數字化解決了由于地域、文化和其他宏觀條件引起的對文物的局限性,計算機可以包含除了文物本身外的非物質文化,比如:音頻、視頻、圖片,而且通過互聯網使人們可以對文化遺產進行橫縱立體的了解,不同地域的不同的人都可以通過計算機對文化遺產進行參觀。這期間也同樣解決了實體博物館當中由于過度保護,活動受限的問題。

2.博物館數字化的發展意義

眾所周知,我國擁有著流傳千年的文化瑰寶和傳統寶藏,對非物質文化的傳播與普及關乎到整個民族的血脈。目前,我國在博物館進程中開始大規模開展數字化的工程,將互聯網信息技術運用在文化保護與傳播上,有利用將文物本身與非物質文明結合在一起,對文化進行完整的保護,各式各樣的多媒體技術將會對文化遺產各方面進行生動的展示,有利于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大眾參與到歷史文化交流與傳播當中。對于歷史研究工作者而言,采取管理系統的信息化有利于方便對文化遺產的信息交換、傳播、保護,更加促進了科研與教育的影響作用。

二、博物館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原則與重要性

1.博物館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原則

(1)安全性原則:所有的技術系統首先都要遵循安全的原則,一個系統的運營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安全穩定,所有的運營都要保證數據的長期穩定性、持續可恢復性,以防發生意外時對國家或系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2)經濟性原則:當今社會要求遵循可持續發展,系統的操作中盡量滿足較高的性價比,所有的系統設施應都保持好的上升空間,在保證自身正常運作業務的同時能經得起各方面的挑戰。所以在信息化處理過程中,要在經濟花銷較低的情況下滿足較高的性能和空間[3]。(3)可擴展性和高效性原則:為了滿足系統的持續高效運作,要求進行系統的性能的擴展,要求系統整體具有可塑性。并且在工作環境里,能保證高效能的運作。(4)兼容與開放性:對于一個系統來說,要做到廣泛的運用于傳播,必須自身兼容性較好,在各個平臺、各個環境都可以廣泛使用。系統具有連接到其他平臺的可能性時,也對其普及有著極大的作用,且提供多個接口的方式有利于對系統的再次開發,有利于達到管理系統的全面化、開放化。

2.博物館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重要性

信息化的管理系統有利于保護文化遺產的安全,減少暴露于外的次數,保持文物的完整性與觀賞性。博物館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立是面向大眾服務的一個途徑,對非專業人士、文物愛好者、研究者來說都無疑是一種方便、快捷的檢索手段,有利于達到全民的資源共享。不僅有效的整合了資源,而且做到了資源的反復的利用?;趯Σ┪镳^信息化的管理,有利于各個層面資源的再開發,可以根據文物的本身信息,進行相關信息的鏈接與調用,通過外部的軟件、程序調用博物館的資源管理庫的數據,以此達到高效能的運用。對于博物館的管理方面也有積極的影響,有利于人員的合理布局與調動,將以前用于認為管理數據的人員分散于其他需要的崗位,起到降低管理成本的作用。

三、我國博物館信息化系統管理現狀與建議

1.我國博物館信息化系統管理現狀

近幾年,國家的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推動了我國博物館信息化系統持續且迅猛的發展。故宮研究院組建了信息管理平臺,利用互聯網為介質,加強故宮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此外,上海、南京的博物館也實行了相應的信息化建設措施,推動了文物文化在全國的資源共享的態勢,依靠科技力量進行信息化建設,還培養了計算機方面的高、精、尖人才與專家。我國博物館現在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現有規范體制與龐大的文化遺產資源庫的矛盾,因為體制與信息資源建設有著相悖的因素存在,并且缺乏有效、統一、明確的宏觀政策對信息化系統管理進行有效支持。受傳統閉鎖文化的影響,對博物館的文物“重藏輕用”,導致文化遺產資源的交流受到嚴重的阻礙,博物館信息化進程收到抑制,呈現出文化孤島的不良現象。建立博物館信息化系統管理的關鍵環節就是建立詳細、精確的文物館藏信息記錄,以此可以減少文物的減少與流失。整理、錄入、鑒定文物信息需要依托法律與科技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國這方面的專業人員欠缺,不能很好地對文物進行錄入、整理,比如有些重量級的博物館對外聲明館藏文物的數量極多,而其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都沒有記錄在館藏文物的總賬里,因為技術的原因沒有能進行及時的鑒定、保護。因此可以得知很大部分的文物都沒有錄入進信息化系統中,所以更不能進行有效信息的傳播與反饋。其次就是信息化的體系在發展中的目標不太明確,技術布局相對比較散,局部的信息化系統管理著眼低,只對鄰近的資源進行整合、利用,缺乏確定宏觀的目標與規劃的意識。

2.對我國博物館信息化系統管理的建議

要實現我國博物館信息化系統管理的普及必須從我國政策入手,制定有效的評估文物信息的規定,大力推廣信息化進程在當今社會的應用。明確我國博物館信息化系統管理發展的方向與目標,制定統一、強制的管理措施。堅持改革開放,在開放的同時保障文物文化的安全性,完全遵守知識產權法,尊重屬于全人類的文物寶藏,切實保護國家文化遺產。制定標準的共享機制是極其重要的,博物館的信息化打破了地域、時間、機制的限制,而這個體系能健康可持續運作必須有相關標準化的建設規定。單獨的網絡個體所持的信息是不完整的,形式、內容都比較單一,只有將所有的互聯網區域的資源都共享起來,才能有效的利用全面的資源、進行更高配置的技術實施。而消除數據庫不兼容就成了重要要解決的問題,只有兼容和可擴展的系統才有利于資源共享體制的完善?;ヂ摼W上的信息開發、文博機構的信息傳播以及信息市場的維護都為我國博物館信息化系統管理提供了發展空間。信息資源的利用與開發有利于資源的整合與傳播,我們應該以保護文物本身特性為主,利用互聯網科技進行虛擬空間與市場的開放。信息化的資源整合與開發對節約文化資源有著很大的作用。只有以開放的體系為主,才能真正的實現我國博物館信息化系統管理的可持續發展性。

作者:梁慶鵬 單位:中國農業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