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危急值信息化管理實踐探索
時間:2022-04-08 03:52:05
導語:臨床危急值信息化管理實踐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利用信息化進行危急值管理的實踐效果。方法我院醫務部依托醫院信息化平臺建設契機,將改造后的危急值信息傳遞流程和數據監管流程,嵌入醫療信息系統,構建醫院臨床危急值管理模式。結果信息化危急值管理模式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及工作質量,保障了醫療質量安全,以2018年第3季度為例,運用信息化危急值管理平臺結合病歷系統,抽查危急值459例,危急值及時處置率達99.39%,規范書寫危急值病程記錄及時率達98.16%,同時促使了我院管理水平和能力向專業化、精細化和規范化轉變。結論臨床危急值報告制度是醫療核心制度之一,也是醫院信息系統信息化管理的目標和重要方向,利用信息化進行危急值管理有利于全面提升我院管理水平和能力。
【關鍵詞】危急值;醫療質量管理;醫療信息化
危急值概念首先由美國學者Lundberg于1972年當作“病理生理學功能紊亂”提出,強調該狀況下,如果不能立即進行有效治療將危及生命[1]。由此而來,危急值指與正常參考范圍偏離較大的檢驗或檢查結果,當這種異常結果出現時,表明患者可能正處于有生命危險的邊緣狀態,臨床醫生需要及時得到醫技信息,迅速給予患者有效的干預措施或治療,才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則就有可能出現嚴重后果,失去最佳搶救機會。原國家衛生部在2011年4月18日下發的《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2011年版)》及《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1年版)》中,明確將“臨床危急值報告制度”列為48項條款之一,并作為等級醫院評審單項否決項[2]。自此,危急值報告制度的執行一直受到各家醫院醫務部門嚴格監管。危急值的快速甄別、審核、、及時接收、處置以及對全流程的質量監控、分析等是危急值管理的質量把控重點,也是醫院系統信息化管理的目標和方向[3]。
1背景
1.1我院傳統的臨床危急值質量控制面臨巨大挑戰。我院是一所擁有3個院區、55個病區單元、實有床位2469張、年出院量達9.7萬人次的市級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醫院現有規模下,臨床危急值報告體量巨大,以檢驗科為例,2018年2季度共計發出6695例危急值報告。傳統的臨床危急值報告流程單純依靠電話方式聯系患者所屬科室的醫護人員,醫務部采用人工抽檢的質控管理方式,每個月抽檢各病區2例~3例危急值。隨著醫療業務量逐年遞增的現狀,傳統臨床危急值報告流程和醫務部定期質控抽檢均顯現出嚴重弊端。醫技科室漏報、遲報和錯報時有發生,臨床科室護理人員接到危急值報告后,信息傳達困難,處理時效性滯后,易發生責任歸屬糾紛。醫務部門在面對體量巨大的臨床危急值報告時,呈現出監管人員短缺,不能進行針對性監管,甚至部分時間段內監管缺失。如何進行有效的臨床危急值報告和質控流程改造,提升臨床危急值處理效率,改善臨床危急值質控能力,是醫療管理部門需要面對的重大課題。1.2醫院信息化建設給醫療質量監管帶來的契機。為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需求,我院于2016年正式啟動全面醫院信息化建設?,F今,各種利用大數據進行發展的領域正在協助企業不斷地發展新業務,創新運營模式。我院醫療質量管理所涉及的大量醫療信息符合大數據概念要求,臨床危急值管理信息化管理被當做第一批試點。因此,一種全新的危急值信息傳遞流程和數據監管流程,被嵌入新的醫療信息系統,新的流程不僅分析和幫助醫技檢驗人員、臨床醫護人員對臨床危急值信息處理的行為習慣養成,還要對信息數據流向進行實時監管和回顧性分析,從而進行全面的改善與優化。
2全面臨床危急值信息化質量控制舉措
2.1臨床危急值雙軌制流程。我院主干系統為醫院信息系統(HIS)和互聯網醫院系統,經與檢驗科的實驗室信息系統(LIS)、放射科醫學影像系統(PACS)、病理科瑯珈系統等專科系統進行數據對接,建立信息化臨床危急值報告模塊,并匯集形成監控管理界面。我院臨床危急值報告流程采用雙軌制流程。以檢驗科LIS系統為例,系統設定危急值范圍后,可自動判斷危急值,并自動通過HIS系統,在患者所屬科室工作電腦提示信息,直至科室醫生簽名后關閉提示。此為臨床危急值報告的自動信息化處理流程,完全由信息系統自動化執行。檢驗科醫師簽發報告前,再次審核危急值,并將危急值確認推送至消息平臺,在運用信息化自動報警的同時結合人工電話報告方式一并進行。消息平臺按設計規則可發送至具體負責醫師,也可推送至病區或科室所有在線醫師。臨床科室對危急值信息響應有時間限制,消息超時無響應時自動進入閉環管理機制,系統會對檢驗科醫師發出超時提醒,提示檢驗科醫師通過其他方式聯系臨床醫師,一般采用電話方式直接聯系所屬科室醫護人員。自2016年12月新系統上線至今,按雙軌制流程處理臨床危急值報告已超50000份,信息自醫技科室傳遞至臨床科室流程零差錯,部分信息傳遞不及時的情況多見于臨床科室護理人員向主管醫師或值班醫師報告不及時。2.2科學設定臨床危急值范圍。我國各醫院各項醫技報告尚無統一的危急值范圍,各院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危急值項目[4]。我院醫務部組織臨床科室、醫技科室專家進行論證,分析不同病種、不同年齡等因素對危急值的不同要求,在既保障充分發揮危急值的價值,又避免人力資源浪費的基礎上,建立了臨床危急值項目分類標準。例如2016年11月,根據臨床工作需求和參照國內大型醫院的管理方法,將“妊娠晚期發現血管前置”增設為產前超聲科危急值范圍。同時,結合實際工作需求動態精簡、修訂危急值范圍。2.3嚴格的臨床危急值監管和反饋流程。醫務部按醫院要求對臨床危急值信息匯報和處理流程進行嚴格監管,首先,制定臨床危急值質量考核實施細則,使臨床危急值處理與科室績效分配掛鉤。其次,每月召開醫療質控會議,對臨床危急值處理過程發現的問題進行追蹤和反饋,尤其突出對急危重癥患者的臨床危急值處理追蹤。嚴格反饋控制模式,保證了臨床危急值管理能持續有效開展。
3臨床危急值信息化管理的亮點
3.1持續深化對醫院信息化平臺的依托。下一步我院計劃將超時未處理者根據危急值權重、時間間隔進行篩選,然后將消息發送給責任科室主任或質控主任進行催辦,以確保對危重患者做出及時、準確的處理,并且將運用互聯網醫院平臺將門急診危急值以微信消息推送至客戶端。同時,質管部門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抓取質控危急值全流程各環節和時間點,以大幅提高質控效率及質量。3.2提升人才的核心生產力及縮短急救時間窗。在重視搭建信息平臺的同時,同步注重人力核心生產力的建設。放射科技術組在院領導和科主任的引領下,與質量管理部門共同探討具體實施方案:技師在完成本職攝片工作之余,通過外出進修深造、定期科內業務培訓、自我鉆研學習等多途徑提升閱片水平,在為患者攝片檢查過程中即時識別出臨床醫師未考慮到的危急值(例如肺栓塞),技師第一時間通知放射科醫師審閱該片,此舉大幅縮短患者急救時間窗,使患者得到及時救治,對患者的預后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我院也將該方法推廣至其他醫技科室,如心電診斷科,以推動技師在為患者進行檢查過程中第一時間準確甄別出危急值。3.3信息化管理的同時?!熬€下質控”不能松懈醫務部質管科定期抽查臨床科室急危重癥患者、特殊上報患者、48小時重返ICU患者、非計劃再次手術患者和住院超30天患者,核查醫技科室報告危急值有無存在誤判、漏報或遲報。核查臨床科室對危急值處理全流程各環節、各節點的登記、處置、醫囑以及分析記錄是否及時、準確。3.4臨床危急值信息化管理的持續改進。初期,醫療質量管理部門通過崗前培訓、專題培訓、考核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全院醫務人員的教育培訓,使醫務人員掌握危急值的報告、審核、接收、處置等流程。其后實行監督檢查,經多種檢查渠道發現問題,分析原因,統計缺陷率,制定整改措施并督導責任科室實施,情節嚴重者予以績效扣罰,運用PDCA循環進行持續質量改進,優化危急值報告流程及處理制度[5]。
4臨床危急值信息化管理的成效體會
4.1提高醫療質量的同時又節余了人力經費成本。危急值實時檢測系統能自動識別和警示LIS中的危急值,使檢驗人員避免通過人工方式從龐雜的數據中尋找危急值的弊端[6],減少了人工識別危急值的缺漏,可迅速發現危急值并立即復核確認和回報,提高了危急值回報率,節約了人力經費成本。4.2患者病情處置更加及時。全院醫務人員對危急值重視度明顯提高,危急值各個環節銜接有序,使臨床醫師及時獲得檢驗檢查危急值結果并積極處置。以2018年第3季度為例,運用信息化危急值管理平臺結合病歷系統,抽查危急值459例,危急值及時處置率達99.39%,規范書寫危急值病程記錄及時率達98.16%。
5未來對臨床危急值質量控制的推進計劃
以信息化為依托,促進以我院為牽頭醫院的醫療聯合體內1所三級醫院、4所二級醫院、6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實現危急值同質化管理。運用“互聯網+醫療”,實現危急值以企業微信消息推送至具體負責科室責任醫師,同時以恰當的方式將門急診患者危急值推送到綁定就診卡的手機客戶端。醫療質量是醫院發展的生命線[7],是醫院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醫院信息化水平以實現危急值全流程質量管理和質量缺陷的可溯源性,有利于醫院優質醫療質量品牌和患者卓越就醫體驗的打造。
參考文獻
[1]LundbergGD.Whentopanicoveranabnormalvalue[J].MedLabMedLabObserver,1972,4:47-54.
[2]曹德林,仇永貴.我國危急值管理現狀與思考[J].中國醫療管理科學,2015,5(5):13-15.
[3]鄒姮,是俊鳳,許健,等.運用PDCA提高門急診危急值信息化管理水平[J].中國衛生管理質量,2017,24(1):32-34.
[4]潘晨麟,是俊鳳,鄒姮,等.危急值報告系統優化設計與實踐[J].中國衛生管理質量,2018,25(2):35-37.
[5]曾倩,郭淑巖,李萌,等.醫技科室質量與安全考核體系構建與應用[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7,24(1):15-18.
[6]黃基南.醫院智慧化的危急值信息平臺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5(38):209-218.
[7]盧瑤,張健林,蔣小花.我院對提高病歷內涵質量的實踐探索[J].中國醫療管理科學,2018,8(3):28-30.
作者:蔣小花 盧瑤 張健林 徐君毅 單位:廣西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
- 上一篇:醫院病案室信息化管理優化探討
- 下一篇:二次供水信息化管理問題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