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務信息整合監管探索

時間:2022-07-21 03:02:07

導語:高職教務信息整合監管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教務信息整合監管探索

摘要:闡述運用云技術對高職教務信息整合監管的的思路;從教務排課采用云技術的背景和形勢、教務管理、云技術進行排課管理的具體實施方案及技術路線、排課信息化的模塊化和交互性、小結及分析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論述;運用云技術進行教務排課管理會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力和流程優化能力,利用大數據系統快速分析可以發現排課因素的變化特征,進一步為排課管理層提供參考建議,達到更好的統籌效果。教務管理可以運用云技術使排課工作更加信息化、現代化,提高排課效率。

關鍵詞:云技術;大數據;教務管理;排課工作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其中指出“職業教育具備了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諸多有利條件和良好工作基礎”,倡導“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優化學校、專業布局,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和育人機制改革”,“大幅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務管理能力必須與時俱進,跟上時展的潮流才能永不落后,所以采用云技術進行教務管理勢在必行。

1目前教務管理系統采用云技術的背景和形勢

目前職業技術學院老師來自于五湖四海,從個人的生活作息習慣、家庭住址遠近、家庭成員情況、教學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差異。這就決定了教師成分復雜化、多元化,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情況復雜多變。而目前排課信息的反饋機制還是采用非電子化、半電子化的形式。但專業擴招后課程數量增加,學時也隨之增多,基層教學的各種事物繁雜,用傳統的人工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手段已經跟不上形勢的要求,因此采用云技術的新興手段勢在必行。云數據(Clouddata)是基于云計算模式應用的數據集成、數據分析、數據整合、數據分配、數據預警的技術與平臺的總稱[2]。大數據(bigdata),是指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大數據具有5V特點,即多樣(Variety)、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低價值密度(Value)、真實性(Veracity)。2015年9月國務院印發總理《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系統部署大數據發展工作?!毒V要》明確要推動大數據的發展和應用,在未來5至10年打造精準治理、多方協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建立運行平穩、安全高效的經濟運行新機制,構建以人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務新體系,開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驅動新格局,培育高端智能、新興繁榮的產業發展新生態。這同樣適用于職業院校的教務管理工作。職業院校完全可以運用互聯網新技術,把IT技術新手段擴充到教務工作中來,改變目前人工非信息化、半信息化管理機制,改變落后于時代、效率低下的現狀,及時整改和迎頭跟進,使職業院校的教務工作更加快捷、便利、整體化。

2教務管理、排課工作采用云技術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在認真學習、深入領會、貫徹落實黨的教育精神的基礎上,探索與研究如何運用云數據分析、大數據管理平臺對職業院校教務排課系統進行信息整合監管,以此推動和提高排課效率的信息共享,卓有成效地提升排課效率,促進教務排課工作的先進性、科學性和時代性特征。如何搭建云數據分析平臺和大數據管理平臺,以及如何進行現代化排課管理措施的普及是促進職業技術學院教務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條件,也是教務管理部門要突破的難題。職業院校的優勢是,一般都有信息網絡中心,有網絡辦公平臺,因此可以利用現有平臺進行整合,利用現有技術人才、技術力量以及硬件設施進行升級,用最小的投入和代價達到最高最好的效果。除了利用現有辦公平臺,還可以開發獨立管理軟件,這些要應用的數據庫開發技術一般院校的技術力量都可以勝任完成。目前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和網絡化、信息一體化的共享機制,對職業院校教務系統的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實踐中可以將與信息網絡中心的合作研究作為契機,力求提高教務排課管理的現代化、網絡化、信息化,努力實現先進的教師授課信息共享;同時將教師自身的時間特點以及反饋意見融合到云數據、大數據系統中去,形成大型電子信息神經網絡,更有助于發揮教務管理系統的整體生命力。

3云技術進行排課管理的具體實施方案及技術路線

具體實施方案和技術路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進行教務排課工作中對教師信息進行基于云計算模式應用的數據集成、數據分析、數據整合、數據分發、教學事故預警的技術與平臺云數據的建立。其次,采用現代化手段建立大數據處理平臺,該平臺通過高頻數據篩選技術,建立完整的教師信息數據分析模型,為教務管理提供高效的決策參考。以數據層(數據流)—信息層(信息流)—多維整合平臺—多功能集成分配層—信息推送平臺—事故報警系統為中心的大數據處理平臺,是完整的教學排課信息高速處理平臺[3]。該實施方案技術路線圖如圖1所示。從理論、技術和實踐三個方面展開工作,進一步利用信息技術強化固本。在理論層面,先要進行構思,建立模型,根據專家意見進行多方面嚴格的理論審核,達到成熟、完整、沒有理論死角。然后在此理論基礎上進行技術開發,包括專用軟件開發和融合現有工作平臺建設,可以引進社會技術力量和資金進行輔助,也可以購買或定制軟件。最后搭建起平臺后,進行數據庫信息錄入,反復進行整改和完善,并且要進行防病毒處理,防止數據損壞和被黑客侵入,要進行必要的資料備份,并進行預案演習。

4排課信息化的模塊化和交互性

排課信息化不僅僅是教務管理手段的變化,它更是管理人員觀念與理念的提升,基于IT的創新教務排課模式就是從人工管理到數字管理,再到人工智能管理。其大數據信息平臺圍繞高效、有序的排課任務,以現有教室信息為基礎,建設前瞻性、有效性、計算機化處理的教師排課分配組合信息群,顯示了個體化和整體化結合的數字管理模塊。①個體化和整體化結合的人工智能學習模塊:不同教學重點在每學期的排課都不同,所以該模塊要立足當前實際,加強實際操作來開設具有專業特長和優勢的網絡教學目錄。②個體化的教師教學交流平臺:利用校園排課信息共享建設教師教學交流平臺,該平臺最富有生命力的特征就是使學術交流更加靈活方便,使教師可以進行電子教學交流,暢所欲言,進行充分溝通和交流,克服傳統教學交流中時空的局限性。③個性化的后臺保障服務平臺:直接服務于教務工作的后臺維護是平臺的基礎保障,與大數據云數據的管理工作息息相關,必須加以強化,保證系統運行的穩定性。④數據視覺性轉化:數據視覺性轉化處理能夠準確、高速地傳遞信息,它主要利用視覺感受以及用戶界面,對數據加以可視化解釋。比起枯燥乏味的數值,可視化的數據能夠加深人的印象。

5云數據教務排課的特點分析

教務排課云數據分析是運用多學科知識分析大數據所展現的優勢,在進行數據處理行為的同時也要充分結合控制論、統籌方法、人文社科等知識。教師在網絡上是虛擬化的,既有個體化的性質,也具有集體性等特征,而且還有獨特的一面:①涉及的數據量巨大而且廣泛,比如涉及排課的元素教師,學生,課程,校區和教學資源等數據之間的相對獨立又統一的關系,可以利用現代科學方法大數據分析法把這些海量數據進行分析整合運用到排課工作中。②囊括了豐富的資源,用戶的選擇極為廣泛,他們可以觀看課程、進行互動、回答做題、提問和討論等等,網絡數據量在高速增長的規模中,一方面,促進教師教學能力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教師因此也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③獲取教學信息更為便利,網絡信息化背景下,老師有自己的講課習慣和講課方式、講課特點,而且其行為還會受到很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在出現不穩定因素時,網絡大數據克服了人工傳遞信息的滯后性缺點。當然,仍有很多困難要解決,比如網絡安全和入侵監測、數據庫設計和網站管理、從教師在線活動數據入手分析教師的時間變化及其與排課目標之間的關系等都是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6結語

運用云數據分析或大數據等巨量資料進行教務排課管理會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力和流程優化能力,利用大數據系統進行輔助指導,能夠為排課流程提供建設性意見,還可以優化教師排課時間的規律化趨勢和特征,使排課更具人性化,教學工作也達到更合理的管理效果。在云數據處理階段,引入人工智能理念,利用數據挖掘技術挖掘有效信息,發現隱含的、有意義的啟示,從云數據中挖掘出有矛盾、有沖突的模式并進行解決和處理,以此反面的改正來促進正面決策實施,即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整理→信息清理→信息轉化→量化挖掘實施→效果評估→決策??傊\用云技術對高職教務排課信息進行整合監管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權麟春.論十八大精神對高校黨建工作的指導作用[J].大理學院學報,2014,13(5):54-55.

[2]劉正偉,文中領,張海濤.云計算和云數據管理技術[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2,49(1):26-31.

[3]程學旗,靳小龍,王元卓,等.大數據系統和分析技術[J].綜述軟件學報,2014,25(9):1889-1908.

作者:王艷敏 單位:廣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