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護理責任與素質研究論文

時間:2022-06-28 10:26:00

導語:獨家原創:護理責任與素質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護理責任與素質研究論文

【摘要】護理工作是醫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競爭日趨激烈的醫療市場中,護理質量的好壞直接反映了醫療水平的高低,當今護理學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已經形成一門綜合性多學科的應用科學。常言道“三分治療,七分護理”,這句話雖然并不十分準確,但卻反映了護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為了適應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現代護理工作要求護士必須掌握充分的業務知識。護理職業是一個了不起的職業,但也要有了不起的素養和形象。

【關鍵詞】護理責任素質

常言道“三分治療,七分護理”,這句話雖然并不十分準確,但卻反映了護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護理人員對病人體貼入微的精心護理,細心地觀察,并及時地發現病情變化,采取有效措施使病人轉危為安,與醫生密切配合,運用護理程序加速病人康復的進程,以及不為名利,“以病人為中心”,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老護士身上隨處可見,表現出了老一輩護理工作者高尚的職業道德,由于對人民的健康做出了積極貢獻,從而受到了社會的尊敬,被譽為“白衣天使”。護理工作是醫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競爭日趨激烈的醫療市場中,護理質量的好壞直接反映了醫療水平的高低,當今護理學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已經形成一門綜合性多學科的應用科學。

一、護理工作的意義

護理工作是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醫學的進步,客觀上對護理學科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醫學模式由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作為現代醫學領域中的一門學科,其理論體系,功能任務,工作內容,活動空間等各方面都在發生重大變化,護理模式的轉變是護理工作的一項重大變革,將涉及到護理管理,護理教育和臨床護理等各個方面。

護理人員常說的“醫生的嘴,護士的腿”概括了這種特點。在這種模式下護理人員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到一定的制約,造成將護理工作局限在以疾病為中心,處于從屬地位,以協助醫生完成醫囑為目的,束縛了護理專業的發展。因此,要使我國護理學科有一個質的飛躍,必須更新觀念,使我們的思想適應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要求,從以疾病為中心轉變到以病人為中心樹立整體護理的觀念。

在整個衛生保健系統中,護士與其他衛生人員共同承擔,保證促進健康,預防疾病及照顧病人和殘疾人的健康。從定義上可以看出,護士職能不僅是照顧病人,而是要與其他人員共同為人民的預防保健的大目標而共同協作。因此,現代護士的角色是多方位的。

整體護理是要使護理的水平提高,不但要醫他的人、醫他的病,而且要醫他的心。人是身體、心理、社會的整體,又是社會中的一員,護士既要關心整體的人,又要注意人所生活和休養的自然與社會環境,使人能安全、健康地生存于環境之中。護士對病人應作全面了解,在實施疾病治療的同時,幫助病人及其家屬獲得有關疾病自我監控和健康促進的知識,使之最大程度達到積極的心理狀態,提高生命質量,早日回歸社會。

二、護理工作的重要性

醫院是病人聚集的場所,容易發生交叉感染。醫院感染工作涉及面廣,復雜且繁瑣,每一小環節做不到位就有可能釀成不良后果。醫院感染是伴隨著醫院的建立和發展而存在的,同時護理工作也是造成醫院感染和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環節.護理工作在醫院管理中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護理質量的核心則是醫院感染控制。護理質量管理工作包含著諸多方面的內容。加強護理質量管理才能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同時也能提高醫院的醫療護理質量,所以護理質量管理與控制醫院感染應貫穿于護理工作的全過程

在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全過程中,護理管理者及護理人員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主力。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的關鍵措施為:消毒、滅菌、無菌技術、隔離、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檢測效果評價。這些無一不與護理工作密切相關,實際上這些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的手段,就是護理工作的基礎。

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醫院新技術新療法的開展,各種新發傳染病流行并擴散,非規范使用抗生素而顯得日益突出,大量介入性診斷、微創手術及治療技術的普遍應用,放療、化療等免疫抑制劑、抗菌藥物的不斷更新換代與廣泛應用,伴隨我國疾病譜的改變和老齡人口的迅速增長,以及病原體的變異,導致醫院感染在感染源、感染途徑和易感人群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使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面臨著更多的挑戰。

三、護理人員應具備的素質

(一)崇高的奉獻精神。這是我們護理工作者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和出發點,也是做好護理工作的思想基礎。眾所周知,護理工作是高尚的,但也是很辛苦的,一年365天,一天24h,每時每刻我們都應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用自己辛勤勞動幫助病人解除病痛,使其盡快恢復健康。所有的節假日也毫不例外,這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特點。

(二)熟練的技能。只有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愿望而缺乏專業技能,是無法完成護理工作任務的,因為護士從事的工作不只是打針發藥、生活護理等簡單的勞動,而是包括護理學在內的醫學工作,對象是人,這就賦予了護理工作神圣而重要的地位。由于護理要體現在臨床醫學的各個方面,各種臨床工作,尤其是一些治療性工作,都必須通過護理實現和完成。在日常工作中護士要配合醫生做好對病人的各種檢查和治療,同時要按時做好各項護理工作,預防各種并發癥的發生。通過精神撫慰,可使病人順利地接受治療,增強治愈疾病的信心。做好護理工作需要嫻熟的護理技能。

(三)勤快而細致。一個護士進入病房,從觀察病情,處理醫囑,打針,發藥,乃至病人的生活照顧等各項工作都包含著護理藝術和技術,因為無論做哪項事情都必須輕巧而細致。必須實事求是,嚴肅認真地工作,同時要求護士要有“慎獨”的修養,因為多數時間護士是獨自進行操作的,因此必須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決不可馬虎從事。

(四)熱情和藹。護理人員的態度直接影響病人的情緒和治療效果。一般來講,住院病人往往都會有些思慮,如焦急、憂慮、甚至猜疑、悲觀等心理現象,護理人員與其接觸時,說話聲音的大小、聲調表情、態度、動作姿勢等都會對其心理狀態產生影響,病人希望從護理人員的言行中獲得安慰、依賴和希望。護理人員應該重視自己日常工作中的言行態度,這是對病人心理護理和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當護士穿上工作服,跨進病房,就是進入“角色”,對病人的照顧和關切,都通過一啟齒、一舉手、一投足而自然表達出來,絕不能帶著情緒上班,如果帶著情緒甚至往病人身上發泄是非常錯誤的。

四、護理工作中的壓力及調節

護士被人們稱為“白衣天使”''''呵護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對于急診護士而言,院前急救工作社會性強,急救活動涉及社會各個方面,跨出了純粹的醫學領域,除了專業技術,對護士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作性質緊張,設計疾病多樣復雜,現場急救環境差,干擾因素多,人力物力有限,急救護理工作技術含量高、專業性強,需要護理隊伍的相對穩定。隨著急診醫療體系的建立與完善,緣于特定的工作性質和強度,護士在院前急救過程中往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心理壓力,從而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質量。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人際關系敏感化、軀體化、焦慮、敵對。

居于第一位的當是工作量太大,倒班多、工作量飽和。夜班使人體生物鐘紊亂,長期熬夜,缺乏休息和睡眠,造成人體生理機能失調,及易發生疲勞,對人的神經行為影響也是很嚴重的。

隨著護齡的延長,許多護理人員的工作經驗也隨之增多,但工作時間越長,越擔心出現差錯事故;在指導護生時害怕出現問題而產生心理壓力。

面對這種實際存在的狀況,醫院及護士長應做好護士的宏觀調配,合理排班。在工作中盡力以“人本原則”為基礎,做好“以人為本”的管理,護士是“關懷者”,同時也是“被關懷者”。同時作為護理人員自身應加強心理素質訓練,提高心理素質及心理耐受力。護士應學會從容面對壓力,積極采取放松技巧,給自己創造一個輕松的工作氛圍,有利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病人是我們生存的基本來源,護理人員應該有相當的生存意識,最大限度地爭取病人的認可和接受,最大限度地爭取社會的承認。護理工作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和艱巨性,而社會對護理人員的要求也愈來愈高。在某種程度上說,護理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科學。

參考文獻《護理論文寫作大全》

《護理管理學學習指導》

《臨床護士“三基”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