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急診患者家屬的心理分析及對策
時間:2022-07-09 02:48:00
導語:獨家原創:急診患者家屬的心理分析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家都知道急診患者家屬的心在沒有看到家屬安全那刻,他們的心理師忐忑不安的,家屬的焦慮表現均可影響患者,針對這問題,穩定了病人的情緒,提升了服務質量,提高了滿意度,重視急診患者家屬的心理護理越來越引起關注。
關鍵詞:急診,家屬,心理,對策
引言:本文首先探討急診患者家屬心理特點及心理需求,適應的提出幾點建議,幫助家屬度過難關,最后提出總結。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變得越來越復雜,什么高樓大廈到處可見,車多了,人多了,然而交通的事故和意外事件也多了,從而使得急診患者呈不斷上升趨勢。急診患者生命垂危時刻,家屬不同程度的存在焦慮,心理紊亂和情緒變化。在急救室的搶救治療過程中,家屬常被隔離在急診室外,故急診患者家屬的心理常被忽視和忽略。由此看來,了解急診患者家屬的需求及焦慮因素幫助急診患者家屬正確面對此類危機是非常重要的。
看現在的很多醫院只是負責把病人醫好,別的就不管了,這些家屬無人理會,只能干著急。其實對于患者家屬的焦慮可能也會影響到患者的情緒,為此應該對家屬給予一定的安慰。
首先,先分析患者家屬的心理;
1.作為患者的家屬,當然最關心的莫過于病人的安危,本來就看到自己的親人被推進去,心理就是忐忑不安,再加上自己不能看到親人的情況,只能站在門口等候,時不時會擔心親人會不會一下子閉上了眼睛。那種心態不是一般人能體會得到,那種想知道但又害怕知道的心理時不時的折磨著家屬,因此大部分的家屬都是坐立不安的樣子,有的還走來走去……在這里本人也有一次親身經歷,那就是當我讀四年級的時候小妹和奶奶被公共汽車撞到了……到了醫院,我看到父母走來走去的,眼里還帶著淚水,時不時地責怪自己,“為什么要去工作,早點回來不就行了……”,隨著時間一秒一秒的過去,父親時不時的走過去問護士,“怎么那么久,會不會有危險?”當時我也忍不住哭了,“妹妹,奶奶還好嗎?”一直到醫生出來說,已經脫離生命危險,我們才放的下心來。
2.對一些家庭來說費用也是一個非常擔心的因素,相對來說現在醫院的收費相當的高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支付,對于一些急診患者要的是時間,如果家屬不能準時的交上醫藥費,一些醫院不肯給病人動手術,看見親人痛苦的樣子,家屬焦急的心態會表現出來。特別的當家屬聽到親人大喊痛時,自己也開始驚慌失色。
3.一些家長對病情不認識,一看到自己的親人出事,就亂成一團,什么事都亂想,一會兒擔心這,一會兒擔心那。這樣很容易也是旁邊的人也跟著擔心起來。
4.對一些富家子弟來說,一般都是獨生子女。一些家屬就是等不及了,走來走去的,有的會吵到醫生,求求你把我的兒子醫院好,不管花多少錢都行,有的還擔心醫院的條件不好或醫生的醫術不高。
那么我們該如何做呢:
1.開設家屬休息場所;由于患者家屬在焦慮中全身也是非常的累,所以設立一個休息場所,可以的話,盡可能的和家屬談話,盡量開導他們,讓家屬訴說心中的感覺,還可以開一些小聲的音樂,緩解一下家屬的情緒。
2.完善收費制度;資料顯示,焦慮與費用有很大的關聯,在這里筆者提出醫院能結合醫院的情況列出一份詳細的費用單,使家屬了解賬目減少憂慮,特別的,一些醫生在開始的時候給家長一個大概的醫藥費的范圍,讓家屬有充分的準備,不要過于憂慮。如果醫院允許,可以讓一些特別困難的家庭分期付款(反正在住院期間付清)。
3.分析家屬焦急的原因,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對一些文化比較的家屬文化層次低的家屬,由于受自身文化的限制,對疾病方面的信息了解較少,因而產生茫然與焦慮;文化層次較高者,對患者疾病的發展及轉歸有比較科學的認識,心理承受的壓力相對較低。護理人員應耐心對待文化層次較低的家屬,使其及早了解病情,消除不必要的顧慮。給予他們心理上的輔導。護理人員應勸其接受現實,不要過分激動,也不要壓抑、悲觀,要與其他親友多交談,疏泄積郁,同時護理人員應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持,并耐心解釋有關需要了解的問題。
4.考慮實際情況,對家屬說明患者的危險性,告訴他們擔心是沒有多大作用的,不好的話可能會影響到病者的情緒,使其努力配合醫護搶救工作。
5.設立一個關于安慰家屬的機構,首先可以通過宣傳,讓更多的人知道擔心沒有多大的作用,讓他們明白配合醫生的治療才能使患者的達到最好治療效果。
總結:急診室是搶救危重患者的第一線,每天要接納大量包括各種疾病患者及家屬。據統計,急診患者家屬平均焦慮程度明顯高于一般門診患者家屬,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常忽視與家屬交流,更無暇顧及對家屬心理需求的反饋,易造成患者家屬出現焦慮、心理紊亂和情緒變化。作為醫護人員,不僅要把病人治療好,同時還要關心患者的家屬,秉著醫者父母心的理念工作,
參考文獻:
•[1]房海英張志軍杜芳等.老年腦血管病患者家屬的心理護理對整體護理的影響[J].現代護理,2006,12(27):2611.
•[2]曹曉東王世平.運用人文關懷理念增進護患溝通有效性[J].現代護理,2006,12(27):2565.
•[3]皮紅英.急診患者家屬焦慮程度的調查分析及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1996,31(11):629.632.
•[4]鄭淑蘭.護士對病人心理反饋內涵及效應[J].實用護理雜志,1995,11(8):38.39.
- 上一篇: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實施意見
- 下一篇:財政票據管理和使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