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內部控制建設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8 04:41:00
導語:醫院內部控制建設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醫院所面臨的經營和管理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如何在新形勢下通過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來保證資產的安全,提高資產運營效率,最終通過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提高經濟效益和承擔其社會責任是醫院院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
關鍵詞:醫院;內部控制;預算管理
一、醫院內部控制概述
(一)醫院內部控制的概念
醫院內部控制是醫院為保證業務活動的合法性、保護資產安全和完整、提高經營管理效率、保證信息質量真實可靠和發展戰略得以實現等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二)醫院內部控制的意義
1.保證安全
保證醫院生產經營的安全性是內部控制的基本目標。醫院經營安全包括很多層面的意思,概括來說主要有:
(1)經營的合法性。醫院經營的合法合規是醫院生成和發展的基礎,通過內部控制保證醫院經營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堅決杜絕因違法違規而引起的各類醫療事故的發生,以優質的醫療服務承擔醫院救死扶傷的社會責任。
(2)資產安全。資產安全主要是指維護資產數量的完整,保證資產質量的完備。保證資產的安全有利于抑制企業資產因認為原因造成的流失和損壞,為醫院的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保證。
(3)信息安全。內部控制通過對經營活動的跟蹤和會計處理的監督,有效地保證了信息報告的真實性、準確性,為管理層決策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同時為社會公眾和監管部門對醫院的營運活動及業績作出正確的認識,繼而為實施有效的監控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2.提高效率
醫院在充分結合自身所處的內外部環境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的內部控制措施對經營活動的跟蹤分析,對經營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有效地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通過對員工科學合理的考核,改變了“大鍋飯”式的薪酬制度,使能者多勞,多勞多得極大地提高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內部控制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效率,使醫院在經營和管理中努力作出符合發展要求、有利于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創造長久價值的策略選擇。
二、醫院內部控制的組織框架
(一)從內部管理控制來看
內部管理控制是單位為了提高管理效率,確保經營目標的實現,針對醫院藥品采購、藥品使用、醫療服務、技術研發等過程實施的多層次、多環節的直接控制活動。其中,預算管理控制是使用最多,也是效果最好的一種內部管理控制手段。預算控制系統由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預算考核分析等部分構成。醫院通過建立統一的預算控制系統,強化預算對醫院經濟活動的約束力,使預算管理成為全局性的管理活動,對醫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從內部會計控制來看
內部會計控制主要是指單位依照有關的會計法律法規的要求,通過制定和實施一系列的會計方法、措施和程序,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確保資產安全性和完整性。內部會計控制主要在職位設置、授權批準、會計記錄、資產保護、報告制度等環節設置一定的規章制度并加以監督,來規范相應的業務活動。當前,醫藥會計還停留在記賬核算的階段,沒有充分認識到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性,致使建立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實際操作時并未按照有關制度規定來執行。
三、醫院完善內部控制的措施
(一)實施全面預算管理
醫院全面預算是指為達到醫院的既定目標,對醫院的各項業務編制詳細的預算或計劃,并通過授權,由有關部門對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控制。預算控制的內容涵蓋了醫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通過對前期預算完成情況的分析,及時發現隱患采取措施,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中,從而達到防患于未然,降低經營風險。通過監督預算的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合理地調整工作流程,優化資源的配置。實施全面預算,有利于明確醫院各級管理人員的責任和目標,提高醫院工作效率。實行全面預算管理,首先要求醫院管理層的大力支持。醫院必須加強預算管理的宣傳教育,將運用全面預算對醫院進行目標管理的理念作為一種組織文化進行建設,由上及下,由點到面,不斷地強化各級各部門的預算管理觀念,從而使全院上下達到共識,促進全面預算工作的有效開展。(二)建立健全財務規章制度
1.建立授權審批制度
對涉及財務活動的業務建立嚴格的授權批準制度,明確審批人對業務的授權批準方式、權限、程序、責任和相關控制措施,規定經辦人的職責范圍和工作要求。
2.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
醫藥要明確規定和保證不相容職責的分離,主要包括:授權批準、業務經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和稽核檢查等職務做到相互牽制。不相容崗位的分離是內部控制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個人權力過大帶來的“權力侵蝕”造成對單位財產的侵蝕。
3.確保充分的文件保管和記錄
會計記錄是整個財務活動的依據,是會計業務的起點,也是明確責任和義務的依據,因此必須做好財務活動的記錄工作,對財務活動形成充分的文件記錄,主要包括:各種授權審批文件、收支記錄、支票等票據存根等。
4.建立內部稽核制度
建立對財務活動業務的監督檢查制度,明確監督檢查機構或人員的職責權限,定期和不定期地進行檢查。對監督
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內部控制中的薄弱環節,應當及時采取措施,加以糾正和完善。
(三)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
醫院管理層還未充分認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意義,導致醫院在風險管理的機制建設上嚴重滯后于先進的管理制度。因此,要提高醫院內部控制效果首先要把風險管理的思想充分融會到內部控制的各個階段,從體制建設和執行實施入手,在充分考慮藥品采購、醫療執業安全、固定資產使用、藥品保管及檢查等的基礎之上,完善企業風險控制體系的建設。
1.建立風險管理組織機構
科學合理的風險管理組織機構是醫院實施風險控制體系的制度保障。在實際工作中,醫院要根據自身規模大小、管理水平、風險程度以及生產經營的性質等方面的因素,建立適合自身經營特點的風險控制機構。通過完善的制度明確不同組織單位的權利和職責,及時分析風險產生的原因和所處的風險階段,及時不斷地調整經營管理的應對策略,使醫院風險管理體系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2.建立風險預警系統
風險預警制度的建立是希望能夠通過對風險進行提前的預測,分析與醫院相關的各種內外因素的變化,通過科學分析預測醫院可能發生的風險,預計可能遇到的不利情況,使醫院相關部門提前采取預防措施。風險預警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醫院避免風險、減少風險。
(四)加強醫院的內部審計
醫院要想真正發揮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系統中的作用,必須對內部審計的定位、運轉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一步解決。首先要設立獨立性、權威性較高的內部審計機構。建議內部審計機構由管理當局和審計委員會領導,這樣就可以保證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有利于內部審計機構發揮其職能。其次,明確內部審計機構的職責。最后,改進內部審計運行機制。內部審計功能的實現,除了依賴于有效的機構設置、良好的人員素質外,良好的運行機制非常重要。首先,要有規范的審計行為。內部審計作為一種審計形式,應該有一套公認的職業規范,建立適合自身實際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來指導內部審計行為,將內部審計納入規范化的軌道。其次,要求審計人員有效的參與活動。內部審計機構或審計人員只有有效地參與實質性的經營管理活動,才能發現問題,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最后,要形成有力的審計報告。有力的審計報告是內部審計機構發揮作用的關鍵環節,內部審計部門在編寫審計報告時,要注意事實的準確性、清晰性,保證建議的可行性。
(五)建立內部控制的自我評估制度
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是指由醫院自身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其內部控制系統進行評估,評估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實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達成內部控制目標。為了更好的實施自我評估,醫院可以聘請外部審計機構對自身的內部控制進行審核,以便及時發現自身不能發現的問題。內部控制自我評估的方法對于醫院加強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改進內部審計程序和控制風險等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六)提高內部控制人員的素質
由于內部控制在性質、目標、服務領域等方面發生了新的變化,相應地對內部控制人員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這一變化,醫院單位應當不斷激勵內部控制人員提高個人素質。首先要加強內控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高內控人員的執業道德水平,自覺規范個人行為,對違反規章制度的不法行為堅決予以抵制。同時,通過在職培訓等方式不斷地更新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廣度和深度,提高內控人員的業務水平。
參考文獻:
[1]許仙鐘.醫院內部控制的現狀與對策[J].中華現代醫院管理,2003,(1).
[2]黃娟娟.如何健全及完善醫院內部控制[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1).
[3]衛生部.衛生部關于醫療機構財務會計內部控制規定(試行)[Z].2006.
- 上一篇:醫院會計制度改革探究論文
- 下一篇:醫院欠費的管理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