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飲食護理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30 11:30:00
導語:消化性潰瘍飲食護理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潰瘍
NewTdeasofPepticUlcerFoodNursing
Keywords:Pepticulcer;Foodnursing;Newideas
消化性潰瘍(PU)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容易復發、產生并發癥。其形成和發展與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密切相關。潰瘍疼痛與飲食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和節律性。飲食護理消化性潰瘍,對促進潰瘍的愈合、預防和防止并發癥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根據臨床實踐經驗,提出一種全新的飲食護理新觀念,現報告如下。
1飲食心理護理
PU屬于典型的心身疾病范疇,心理、社會因素對發病起著重要的作用[1]。特別是并發出血時,患者由于知識缺乏,見到嘔血、黑便會緊張不安,產生恐懼心理,加上病程長、重,直接影響患者的工作與生活,因此常心情沮喪,對自己所擔負的社會角色和家庭角色產生質疑,使病人自我評價降低,自信心下降,自我控制和調節自己行為的能力減弱。因此患者易出現暴躁,在飲食上不能配合,甚至偏執于不良的飲食習慣及攝食行為,或者顧慮重重出現畏食現象。針對這種情況,應首先做好潰瘍病知識的宣教工作,針對不同的心理狀態,給予不同的疏導,或者請恢復較快的患者進行現身說法,給予積極的暗示使患者正確認識飲食在此病的轉歸中所起的作用,使病人積極配合護理工作,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讓病人參與飲食的決策
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護患關系也由原來的工作關系向護患合作型和共同參與型轉化,這種轉化就是要讓病人由被動的、消極的接受治療和護理而轉變成參與到自己的健康決策和自我護理中來。因此就要求我們主動為患者及家屬講解消化性潰瘍病的基本知識以及飲食護理的基本方法。針對不同疾病狀態、生活習慣、文化背景及年齡、活動情況,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制定不同的食譜,也就是讓病人學會運用合理的飲食,自我管理,控制疾病的發展,使身體早日康復。
3分期飲食護理
3.1急性發作期這期的病人主要表現為上腹部疼痛、腹脹、惡心及嘔吐等,故飲食的原則是嚴格限制對胃黏膜有化學性和物理性刺激的食物,食物易于消化,富含蛋白質維生素、清淡少油。進食宜少量多餐以減輕胃的負擔??煞譃槿A段進行:第一階段流質飲食,每日六餐,每餐約200ml,如牛奶、蒸蛋、藕粉、稠米湯等。經過3d~5d治療,如病人疼痛減輕可進行第二階段。此階段為保護胃黏膜可采用少渣半流飲食,如白米粥、蛋花粥、小餛飩、細面條、面包、魚丸等。在這一階段食用的時間較長,病人往往容易產生飲食單調,所以制備食物應變換花樣,注意色、香、味的調配,待病情穩定后,進入恢復期飲食。
3.2PU并發出血期PU并發出血是常見的并發癥。一次出血量在50ml,臨床上可出現黑便。有時可發生嘔血,在此情況下一般臨床上囑患者暫禁食,但出血停止后,無惡心、嘔吐癥狀可按醫囑進食冷流質飲食。臨床實踐證明禁食并不意味著使胃部休息,而給以少量食物以中和胃酸,反而可減輕胃酸對潰瘍的刺激,使病人稍感舒適,但食物的溫度要低,這樣可以防止血管擴張,減少出血量。因此,在大量出血時,可給予不加糖的冷牛奶、冷豆漿,每2h~3h給一次,每次150ml~200ml,一天6次~7次,而后逐漸進展到流質飲食、少渣半流飲食。如少量出血暫用流質飲食,少量多餐,進而過度到少渣半流飲食。進餐后需嚴密觀察病人腹部疾病及有無嘔血、便血,如有腹部不適、腹痛、腹脹及惡心、嘔吐等,應及時調整飲食的質或量。
3.3恢復期為鞏固療效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可采用少渣軟食,同時要注意蛋白質的補充,病人經過急性期一段時間的飲食限制,容易造成營養素的缺乏,因此應根據病人個人的耐受力可增加食物內容,并多樣化,使營養達到充分的平衡,可增加一些富于消化的含少量膳食纖維的蔬菜,如冬瓜、西紅柿,主食可逐漸吃一些饅頭、小肉包或軟飲等。以前按傳統方法應少量多餐,只吃細軟食物,飲食以牛奶、雞蛋等少渣飲食為主,防止進食刺激性食物,近年來研究認為,少吃多餐,飲食無規律,不僅不能減輕潰瘍病的癥狀,反而會加重病情,這是因為食物進入胃內,雖然能中和一部分胃酸,但食物又會刺激胃酸侵蝕,不利于潰瘍愈合?,F在主張在潰瘍出血期或急性發作期飲食以流質、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在潰瘍恢復期在抗酸治療的同時不必過分限制飲食,以清淡為主,避免暴飲暴食,并鼓勵進食正?;蚋呃w維飲食,因高纖維飲食中存在一種脂溶性保護因子而且含有較多的營養因子,這些具有防止潰瘍發生和復發作用[2]。有研究認為,食物中纖維素不足是引起潰瘍病難愈和復發主要因素之一。有人對潰瘍病人治愈半年后隨訪發現飲食富含纖維素者復發率為45%,飲食過分細軟者復發率高達80%。細軟食物在口腔中咀嚼時間短,唾液未能充分分泌,現代研究認唾液不僅能幫助消化,而且有中和胃酸和提高胃黏膜屏障的作用。
4討論
PU主要指發生于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據估計人群中約10%左右的成人在一生中患過此病,近年來藥物治療有很大的進展,特別是在根治幽門螺桿菌(Hp)上,但飲食治療配合仍屬重要內容。加強飲食治療可降低PU的發生率和復發率以及改善患者不適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變以往傳統的潰瘍飲食習慣,建立全新的飲食觀念,是本文的中心。第一,根據病情的不同時期,采取分期飲食療法,在急性期有利于改善患者不適癥狀,出血期有利于促進止血,恢復期有利于潰瘍的愈合,減少潰瘍的復發。第二,飲食心理護理,讓病人參與飲食的決策,有利于增強患者的自信心,提高自我護理的能力,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
參考文獻:
[1]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第10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1574.
[2]代慧玲,劉小奕.消化性潰瘍護理的新觀念[J].中華護理雜志,1999,34(7):443.
- 上一篇:冠心病病人心理護理論文
- 下一篇:區政府加強專項資金管理意見
精品范文
5消化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