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鹽有機廢水處理現狀及應用

時間:2022-03-13 02:24:27

導語:高鹽有機廢水處理現狀及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鹽有機廢水處理現狀及應用

摘要: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高鹽有機廢水的排放量越來越大,高鹽分和高有機含量可能會造成土壤的鹽漬化、水體富營養化、地下水污染,增加了人們安全生活造成了隱患。根據文獻資料,從高鹽有機廢水的處理技術著手,介紹了膜分離技術、熱法技術及其耦合技術的研究現狀,提出針對膜分離技術中膜材料、膜表面改性進行,解決熱法過程有機物溢出的問題,縮短熱法技術的工藝流程及降低能源的消耗,簡化耦合技術的操作及維護,最后針對前端研究技術的工業化應用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高鹽有機廢水;膜分離技術;熱法技術;耦合技術;工業化應用

高鹽有機廢水是指總含鹽量大于1%的廢水,主要來源為石油化工、煤化工、醫藥、印染等生產過程以及其他廢水處理過程如電滲析(ED)、納濾膜(NF)、反滲透(RO)等產生的高鹽廢水。此類廢水除了含有大量K+、Na+、Ca+、SO42-、Cl-、CO32-等游離態無機離子外,通常還含有大量的有機組分,如多環芳烴化合物、鹵代烴化合物、酚和甲醛類化合物等,廢水成分復雜、有毒性、有異味、色度大,可生化性差[1]。若不加以妥善處理,排放廢水將嚴重破壞土壤生態毒害農作物;污染河流和地下水資源,造成飲用水安全隱患。目前,高鹽有機廢水主要處理技術為膜處理技術、熱法處理技術及其耦合技術。

1膜分離技術

膜分離技術主要是靠膜的選擇透過性,分離水中的離子及有機物,從而得到清潔的淡水和濃縮的鹽水。膜和其他納米多孔材料被認為是解決全球缺水問題的關鍵技術[2]。隨著工業現代化生產的快速發展,常規膜材料難以應對高溫、高壓以及耐腐蝕的問題。因此,針對廢水特點及工藝條件,制備具有高效耐用的膜是膜分離技術的關鍵。根據材料類型,可將膜分為無機膜和有機膜,無機膜主要為陶瓷膜,有機膜主要是由高分子聚合物制成。1.1無機膜處理技術。無機膜是在其結構中含有金屬、氧化物或元素碳的膜,目前廣泛應用于水處理和海水淡化的膜是氧化鋁、二氧化鈦、氧化鋯和碳膜[3-4]。無機膜的主要特點為抗污染能力強,化學穩定性好,機械強度大。金屬、金屬氧化物形成的膜表面致密,親水性好,不利于有機物的吸附,是無機膜抗污染能力強的主要因素。ZHONG等人[5]通過控制陶瓷膜表面的粗糙度,探究了不同陶瓷膜的表面粗糙度對含油污水的處理效果,結果表明光滑的膜表面可減少在含油污水處理過程中的膜污染情況。同樣,在TiO2復合陶瓷膜中,TiO2薄層增加了陶瓷膜表面羥基,從而增強了膜的親水性,以防止油滴粘附在其上,親水膜孔具有高的毛細管排斥力以防止油滴傳輸,因此阻礙表面吸附并減少膜污染傾向[6]。除了抗污染之外,膜表面的親水性還可增加膜分離過程中的截留率與通量。截留率與通量通常是此消彼長的關系,截留率越高,膜孔越容易堵塞,水的通量就越低,所需要的推動力就越大。CHANG等人[7]通過原位沉淀法進行納米TiO2涂層,使納米粒子均勻分布在氧化鋁MF膜表面,增加膜表面的羥基。同時,HU等人[8]通過真空轉移法用GO(氧化石墨烯)改性氧化鋁膜,將GO涂層附著在氧化鋁膜孔表面上,改變表面親水性和電荷,以此使水加速穿過膜孔,實現了667L/(m2•h•bar)的高通量,油的截留率為98.7%。EBRAHIMI等人[9]研究了多種陶瓷膜組合工藝的預處理裝置,包括不對稱多層Al2O3和TiO2的陶瓷MF(微濾)膜,UF(超濾)膜和NF(納濾)膜,處理TOC為292mg/L、油含量為2.6mg/L的產出水(與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勘探相關的高鹽有機廢水)。以MF為預處理步驟,對含油量的總去除率可達93%,而UF和NF的總去除率分別可達99.5%和99.5%,TOC的去除率為49%。表1總結了不同陶瓷膜處理產出水的效果。1.2有機聚合物膜處理技術。有機聚合物膜的膜污染問題較無機膜更嚴重,且機械強度較無機膜低。但與無機膜相比,有機聚合物膜成本低,油水分離效率可達99.98%[14],并已大規模工業化生產,見表2。制備MF和UF膜最常用的聚合物是聚砜(PSO)、聚醚砜(PES)、聚丙烯腈(PAN)和醋酸纖維素(CA)[15]。與無機膜材料相同,有機膜材料也通過提高其親水性來降低膜污染,親水性材料對吸附的敏感性較低是公認的事實,所以它可以被認為是降低抗污性的關鍵。CHAKRABARTY等人[24]使用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乙二醇(PEG)合成多孔、親水和低表面電荷的PSO膜,研究結果表明,所有膜對油的截留率均在90%以上,滲透液中的油濃度低于10mg/L。與PSO膜相比,PES膜有更高的耐熱性與剛性。RAHIMPOUR等人[25]利用醋酸鄰苯二甲酸纖維素(CAP)改善PES膜的親水性以增加膜的抗污染能力,選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為成孔劑,研究了不同加量的CAP后發現,PES/CAP為4:1、PVP加量為2%時,膜對蛋白質的截留率可達99%,且PVP使得PES膜具有更高的機械強度和更好的性能。在保持膜的抗污染、高截留、高純水滲透性的情況下,為提升膜的重復使用,簡化膜清洗步驟。MELBIAH等人[26]將PluronicF127(PF127)和無機碳酸鈣(CaCO3)納米粒子合成平板PAN基超濾膜,改性膜表面上的大量羥基與小孔相結合,顯著增加了水的滲透性和膜的抗污染能力,在CaCO3質量分數為0.75%時,膜的潤濕性、純水滲透性、機械強度、熱穩定性、除油效率等均有顯著提升,且在簡單液壓沖洗后,通量可從63%提升至90%。最近,由于醋酸纖維素是一種環境友好,豐富的原料,具有高表面積與體積比、大孔隙率、表面功能靈活性、高透水性而正受到關注[27]?!疤烊弧本酆衔锎姿崂w維膜通常不符合油水分離的(實際)要求;為了提高膜的性能,需要對纖維進行改性。MA等人[27]合成了一種超疏水聚酰亞胺/醋酸纖維素(PI/CA)膜,在重力作用下可進行油水分離,并且在經過10次分離后,分離水中的油含量也小于4mg/L。MA等人的研究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在油水混合物的節能分離上具有重大意義。

2熱法技術

相較于膜處理技術,熱法技術可將鹽水完全進行鹽-水分離,是最徹底的脫鹽方法。熱法技術處理高鹽有機廢水是由海水淡化工藝演變而來的,其主要是靠相變分離,將高鹽有機廢水中的水通過液-氣-液的相態轉化,得到純凈的淡水。然而在實際處理高鹽有機廢水的過程中,由于有機物的揮發以及霧沫夾帶,蒸餾水中會存在高濃度有機物。熱法技術處理高鹽有機廢水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先將污水中有機物去除,再進行熱法脫鹽;二是先采用熱法脫鹽技術將污水中的有機物蒸發至冷凝水中,再將冷凝水進行有機物去除。圖1[28]為羅拉多州東北部瓦滕伯格油田高鹽有機頁巖氣產出水處理工藝,由ZHANG等人研發。處理工藝系統包括三相分離(Separator)、沉淀軟化(PrecipitativeSoftening)、核桃殼過濾(WalnutFiltration)、膜蒸餾(MembraneDistillation)。其中沉淀軟化處理單元以減輕產出水的結垢為目標,核桃殼過濾為消除揮發性有毒化合物(如苯,乙苯,甲苯和二甲苯)而設置,膜蒸餾通過相變分離濃縮獲取淡化產出水。文獻表明,末端膜蒸餾餾分中的硼和總二甲苯濃度,滿足所在地灌溉和常規排放限值的監管要求。同樣,以蒸發作為脫鹽與深度處理工藝,楊杰等人[29]以混凝脫硫、去除有機物,氧化劑降解氨氮,處理含硫氣田水。全流程工藝處理后,出水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一級標準。圖2[1]為川中某天然氣田高鹽有機產出水處理工藝流程,由楊貢林等人研發。處理系統包括化學沉淀、汽提、混凝沉降、分段蒸發。其中化學沉降處理單元以防止設備結構為目標,汽提用以減少設備管道腐蝕,混凝沉降為減少產品雜質調節pH而設置,分段蒸發將有機物分離從而獲取淡化產出水。分段蒸發共四段,第一段蒸發將有機物及氨氮氣化分離得到高濃度溶液,二段以后混合冷凝水中COD和氨氮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要求。而一段蒸發得到的高濃度溶液中Cl-濃度也僅為20mg/L,有機物可通過生物法、化學法進行二次處理。上述高鹽有機廢水處理工藝,針對廢水的污染特征,在工藝研發中都采用了將高鹽、有機污染“分而治之”的模式進行處理單元模塊化集成,故處理流程長是其共同的特點。但集成模塊處理系統也會帶來各個模塊的缺點,如混凝、沉淀產生的污泥處置也是如今研究的重點。另外,冗長的處理流程的建設維護費用也使多數中小型企業難以負擔。因此,如何將高鹽有機廢水相變分離脫鹽、有機污染物氧化無害化按照“合而治之”進行處理,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

3耦合技術

現有處理技術流程較長是高鹽有機廢水處理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且多采用“分而治之”的模式,見表3。通過獨立單元進行脫鹽、去除有機物對高鹽有機廢水進行處理不僅使過程復雜化,而且還帶來與單個過程相關的缺點[30]。因此,將高鹽有機廢水以“合而治之”的思路進行處理是行業所需。目前,已有研究將膜分離技術、電化學、熱法、高級氧化法、生物法相結合,以實現鹽與有機物的同步處理,并取得了顯著效果[31-37]。有機廢水原理,為YE等人提出。以泵為推動力在反應裝置頂部抽水,電吸附離子,膜表面光電降解有機物。與傳統的離子交換膜不同,陰陽離子均可通過,在電場作用下,分別吸附在兩極板上以達到脫鹽效果。其膜共分為三層,第一層以石墨碳氮化物膜與鹽水接觸,在光照條件下降解廢水中有機物;第二層的改性碳納米管膜可吸附有機物并具有高導電性,離子可無阻礙通過并富集;第三層以聚乙烯醇縮甲醛膜保證膜系統的機械穩定性。研究表明,該系統對不同有機物的去除率均高于90%,30min后脫鹽率依然可達55%,在循環四次后系統脫鹽率、有機物去除率無明顯降低。高級氧化技術是高鹽有機廢水中有機物去除的重要手段,李春立[41]采用蒸發-過硫酸鹽高級氧化法一體化技術處理高揮發性有機廢水,在蒸發脫鹽過程中加入過硫酸鹽,利用蒸發熱量活化過硫酸鹽產生自由基降解廢水中有機物,COD去除率最高可達95%,但為了控制揮發性有機物溢出,其過硫酸鹽投加量較大,最高達81g/L。張靈[42]采用臭氧-蒸發技術處理苯胺生產廢水,將臭氧通入廢水中降解有機物,而隨蒸汽溢出的有機物繼續由臭氧在管道中反應,廢水BOD5/COD由最初的接近于0提升至0.309。上述方法為高鹽有機廢水的處理提供的研究思路,但其處理成本較高,需工業化應用還要對工藝及參數進行優化。耦合技術流程較集成模塊更短,并可達到同樣的處理目標。但系統的功能越多,可能出現問題的幾率也就越高,并且系統復雜性增加,在維護和操作時的難度也變高。在工業放大時,系統的問題也將放大,因此需盡可能考慮后期應用的潛在問題。總的來說,實驗階段的成功,將為工業化的應用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

4結語與展望

隨著我國工業的快速發展,水資源的消耗在不斷增加,產生的高鹽有機廢水量也在增加,水處理技術也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高鹽有機廢水的處理已經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并已經通過實驗驗證了技術可行性,但將實驗結果轉化為工業化應用還需要大量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膜分離技術的核心是膜材料,通過有機、無機材料的復合,集成有機膜與無機膜的優點,制備出高通量、高截留、膜污染小、機械強度高、成本低的膜是工業化應用的關鍵。2)熱法技術可徹底脫鹽,但集成模塊處理系統也會帶來各個模塊的缺點,系統的穩定性較差,冗長的處理流程的建設維護費用也使多數中小型企業難以負擔。3)耦合技術是目前研究的熱點,集脫鹽與去除有機物與一體,系統的復雜性增加,操作與檢修的簡便性是需要解決的重點。4)熱法耦合技術中,為了控制揮發性有機物的溢出,所花費的藥劑成本太高,并且若不引入低品位熱源,蒸發所需要的蒸汽成本也使其難以工業化。5)廢水脫鹽后產生的濃水/雜鹽也不容忽視,如何將其有效的回收利用加也是現在面對的難題。

作者:王兵 施斌 來進和 熊明洋 汪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