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研究

時間:2022-12-05 09:02:22

導語: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研究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概況

2016~2018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從53家增長到144家,連續兩個年度增幅分別行業曲線linkindustry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9.23.034可替代度影響力真實度居山東省第1位、第2位。2007~2017年,日照市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從131.66億元猛增到692.77億元,年均增長18%以上,成為全市工業經濟發展中最有活力的部分。2018年全市納入高新技術產業統計企業142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78億元,同比增長12.07%,比全市GDP增速快5個百分點;累計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9.19%。高新技術產業在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

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概況

全市144家高新技術企業,2018年年末企業職工27262人,其中博士120人,碩士488人,大學本科3962人;實現工業產值291.7億元,人均產值1069987元,是當年日照市2018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的14倍;擁有有效專利2124件,其中發明專利376件;全年企業研發投入19.26億元,占銷售收入的6.75%;是當年日照市R&D占生產總值比重的3倍多,實現凈利潤21.33億元。由此可見,高新技術企業與行業平均水平相比,具有人才智力相對密集、創新能力相對較強、企業效益相對較高的特點。高新技術企業群發展效應明顯,規模和質量實現雙提升。144家高新技術企業中,規模以上企業87家,其中營業收入過百億的1家;十到一百億元的3家;五到十億元的4家;一到五億元的有23家;以上31家企業營業收入合計259.87億元,占144家企業營業收入的88.31%。高新技術企業營業收入分情況見下表。由此可見,高新技術企業龍頭數量太少,帶動能力不強,中小企業占到了絕大部分。

高新技術產業細分領域發展現狀分析

按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劃分,144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先進制造與自動化領域企業58家,實現營業收入91.29億元;電子信息領域企業22家,實現營業收入8.09億元;生物與新醫藥領域企業21家,實現營業收入36.98億元;新材料領域企業18家,實現營業收入13.95億元;新能源與節能領域企業9家,實現營業收入7.81億元;資源與環境領域企業8家,實現營業收入132.69億元;高技術服務領域企業8家,實現營業收入3.46億元。高新技術領域分布情況見圖1。由此可見,高新技術企業行業領域分布不均勻、不合理,新一代信息技術本應成為高新技術企業最密集的領域,但在日照市卻產值很低,相應的高技術服務領域產值也很低。值得一提資源與環境領域高新技術產值占比較高,這與日照市優秀的自然環境條件是高度契合的。雖然近年來,高新技術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但從企業研發投入及成效、核心技術儲備、主要產品競爭力來看,日照市高企尚未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多數企業技術創新仍停留在成本低、見效快的仿制上,產品檔次低,附加值低,核心競爭力弱,可替代性很大,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高端裝備產業。除了五征集團的大馬力拖拉機、自走式青飼料收獲機,海恩鋸業的高頻超薄復合鋸片基體、石材加工裝備,海卓液壓的液壓閥、多路換向閥,東方電機的低速大扭矩永磁電機等少數企業產品具有行業領先水平外,大部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品層次不高,多為中低檔產品,高端裝備所用的核心系統和關鍵零部件大多依賴外購,不具備高精密、智能化大型成套裝備生產能力。生物醫藥產業。龍頭企業發展效益好。金禾博源、潔晶集團、華仁藥業(日照)、眾山生物等均為行業內知名度較高的企業,其中金禾博源檸檬酸產能位居國內第二位,出口量全國第一位;潔晶集團主導產品褐藻酸鹽系列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較高,多年位居行業前三位。從產品結構上看,只有華仁藥業(日照)生產制劑產品,且產品以附加值較低的輸液制品為主。其他企業的產品以醫藥、食品中間體和生物制品粗品為主,如檸檬酸、醋酸乙酯、葡萄糖酸鈉、透明質酸鈉、硫酸軟骨素等。醫療器械產品多以小型制品為主,如貝諾斯醫療的手術引流套裝、負壓持續引流器,振富醫療的麻醉呼吸過濾器、精密藥液過濾器等。日照市生物醫藥產業幾乎沒有藥品生產企業,且醫療器械企業數量少,生產規模小,整個產業處于產業鏈的最低端,產品附加值低、利潤率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信息技術硬件已涉及物聯網應用裝備、通信終端、高端電子元器件和電子材料等行業;軟件產業形成了嵌入式軟件、行業應用軟件、數字動漫和游戲產業、軟件服務外包、系統集成、人工智能、智慧城市、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涌現出了創澤、眾生數據、比特、領信、貝寧電子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從產品結構上看,企業大多從事的是應用軟件開發和基礎電子產品的生產,微電子、傳感器、虛擬現實、新型顯示、高端存儲、基礎軟件、信息安全等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還鮮有涉足;信息技術企業大部分為中小企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弱,核心競爭力不強,產品附加值和利潤相對較低,缺乏與海爾、浪潮類似的龍頭企業帶動,沒有形成以龍頭企業為中心的分工協作、專業配套產業鏈。新材料新能源產業。新材料企業既有在傳統產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億鑫電子、嵐星化工、錦湖金馬等老牌企業,也有像滬鴿齒科、邁爾口腔等迅速成長的后起之秀。老牌企業整體技術裝備及工藝水平不高,創新領軍人才、核心技術等生產要素缺乏,新興企業采用國內一流設備,與重點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后發優勢明顯,但依然存在規模小,協作程度低,協同創新意愿不足等問題。新能源產業領域企業的產品多集中在建筑設計、工程節能、鉛酸及鋰電池設計生產、地源熱泵等,零散化、碎片化明顯,沒有龍頭企業,更沒有形成產業鏈條。

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為解決日照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產業規模小、融資難、研發投入低、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科技與經濟融合度低等問題,基于日照市產業與科技發展現狀,經與相關專家研究論證,提出以下操作性很強的對策建議。強化規劃引領和統籌布局借鑒美國硅谷、日本筑波和我國中關村高科技園區成功經驗,為更好地發揮政府和企業等各方面的長處和優勢,將科研院所的產業和技術專家以及企業家隊伍納入產業規劃制定決策主體范圍,彌補以往政府官員單獨決策的局限性,以日照高新區創建國家高新區為契機,通過高起點的規劃對日照高新技術產業進行統籌布局,將世界科技前沿的先進技術與區域實際相結合,引導區域高新技術產業依據各自有的資源稟賦錯位發展,在原有的產業基礎上形成不同特色的產業集聚區,打造產業集聚優勢。當然,值得指出的是,政府在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固然重要,但仍然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對高新技術產業中的技術研發方向、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提高高新技術企業的產業化水平。加快科技體制改革,增強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動力一是完善科研項目管理體制。對重大科技項目,實行同行評議制度,建立以同行技術專家和風投機構等意見為主導的項目遴選機制,探索建立科研項目經理人終身負責制,強化制度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構建科研誠信“黑名單”制度。二是完善科技創新評價機制。建立以科技創新產出、績效、影響、業績貢獻等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從經濟、社會、技術、法律等多個維度科學設立科研機構、科研項目、科研人才分類評價指標體系,正確評價各類科技創新主體的成效和價值。加大對原始創新的支持,營造崇尚創新、寬容失敗,保護知識分子的創新發展氛圍。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嚴控招引項目質量瞄準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的五大新興產業,結合日照市現有產業基礎科學編制產業技術創新路線圖,針對產業鏈和創新鏈中的“斷鏈”和“缺鏈”環節開展科技招商,下大力氣引進一流科技型領軍企業。各園區制定招商目錄指引,有針對性地引進一批龍頭型企業和旗艦項目,做大做強產業規模。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招引汽車及零部件領域的高端裝備制造企業;日照高新區重點引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海洋企業;市北開發區重點引進成套設備領域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嵐山經濟開發區重點引進高端鋼鐵配套企業。改革現有項目招引評價機制,增加以技術專家和風投機構參與的擬落地項目審查機制,重點審查項目的技術先進性和市場前景,對技術含量不達標的常規項目實行一票否決制,力爭每年新建工業項目中高新技術項目占比達到85%,從源頭保證新增企業基本符合高新技術產業統計目錄。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一是完善研發投入考核機制。依據《日照市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實施方案》,加強對區縣(園區)研發投入和產出的考核評價,制定《日照市研發投入工作考核評比辦法》,考核結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二是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落實規上企業100%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完善科技創新券制度,落實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和財政補助政策。將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作為企業申請科技資金扶持、科技項目、科技平臺的前置條件,正推倒逼企業切實重視和加大研發投入,規范研發費用歸集。三是建立上下聯動機制。強化科技、統計、財政、稅務部門的溝通協調,建立市、區縣、企業三級統計平臺聯報制度,完善企業研發投入的監測、預警、分析和研判。創新科技金融支持模式,著力解決資本供給與創新“脫節”問題一是支持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充分利用國家科創板政策紅利,引導重點科技企業科創板上市,實現利用股權、創投、眾籌等直接融資。引導一般科技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兼并重組來優化升級,迅速獲得資本支持,走上發展快車道。二是設立市屬高新技術投資基金,專項用于引進的高成長性科技企業或項目。落實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政策,省、市(區)縣三級聯合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成果轉化貸款提供不低于70%的風險補償。三是建設科技金融線上線下服務平臺,打造金融服務品牌。借鑒上海張江的科技金融發展經驗,搭建線上金融網絡服務平臺,定期重點科技企業、科技項目名單及科技成果應用等信息,企業、金融機構之間共享資源,銀行業務人員可以批量處理,形成規模效應。此外,探索建立線下科技金融信息服務中心,為金融機構、企業提供全方位跟蹤服務。探索建立區域性新型研發機構,破解科技與經濟“兩張皮”問題引入市場機制,建設政府支持,企業化運作的日照市產業技術研究院,主要圍繞主導產業開展產業或行業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制定技術發展路線圖并推動實施。對內適應企業需求提出解決方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加速產業化;推動技術投資,興辦高新技術企業,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提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對外銜接高??蒲性核?,發揮市場在創新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圍繞市場需求,開展產業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及人才引進等。通過建設產研院,把“研發作為產業、技術作為商品”,著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積極構建促進產業技術研發與轉化的創新生態體系,破解科技與經濟“兩張皮”問題。

作者:張同對 單位:日照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