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止痛貼制備工藝研究

時間:2022-11-30 02:48:10

導語:紫荊止痛貼制備工藝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紫荊止痛貼制備工藝研究

[摘要]目的:優選紫荊止痛貼的最佳制備工藝。方法:采用正交試驗設計方法,以初黏力、持黏力和外觀綜合評分作為評價指標,對紫荊止痛貼的制備工藝進行篩選。結果:優選出的基質配比為:預混合中藥細粉34g,甘油90g,卡波姆18.8g,部分中和聚丙烯酸鈉8g,甘羥鋁0.8g。結論:優選出的最佳制備工藝穩定、可行,制作出的紫荊止痛貼成品性能良好、外觀平整、剝離無殘留。

[關鍵詞]紫荊止痛貼;制備工藝;正交試驗

紫荊止痛貼是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在研的醫療機構制劑品種,其劑型為凝膠貼膏,原方乃依據清代《醫宗金鑒》中記載的“消毒定痛散”[1]加味而成,具有行氣消腫、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與市面眾多的外用藥膏有著明顯的不同,紫荊止痛貼更兼顧了地域氣候差異對患者體質的影響,其全方藥性偏涼,針對嶺南人群高發的濕熱型軟組織損傷效果顯著,特別是在南方炎熱的夏季使用,對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炎性滲出物的吸收,緩解疼痛,促進腫脹消退和軟組織的修復有顯著的作用[2]。由于紫荊止痛貼傳統的使用方法是臨方調配,即將中藥材粉碎后,加入蜂蜜或凡士林調成膏狀后外敷,存在著使用不便、透皮吸收效果不理想、易出現皮膚過敏等缺點。為了方便臨床醫生和患者使用,同時提高生物利用率,減少浪費,有必要將紫荊止痛貼制成生物利用度高的現代劑型,從而提高臨床用藥的高效性、安全性和便捷性。目前國內已有學者針對類似的組方進行過凝膠貼膏工藝的研究[2],但該工藝所用的基礎聚合物為明膠,為動物膠類[3],屬非交聯型基質,內聚力不強,容易受濕熱環境的影響[4],不適合在氣候炎熱潮濕的廣東地區使用。因此,本實驗采用交聯型基質作為骨架材料,通過正交試驗設計,以初黏力、持黏力和外觀綜合評分作為評價指標,優選出適合在廣東地區生產使用的紫荊止痛貼制備工藝。

1材料與儀器

1.1材料。紫荊皮、大黃、無名異、兒茶等中藥材原料由廣州金芝中藥飲片有限公司提供,其中紫荊皮為豆科植物紫荊CercischinensisBunge的干燥樹皮[5],大黃[6]、無名異[5]、兒茶[6]等中藥材均符合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地方中藥材標準的有關規定,經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王葉茗主任中藥師鑒定為正品??ú罚ㄅ枺?0161102,固安希星藥業有限公司);甘油(批號:000120180307,湖南爾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部分中和聚丙烯酸鈉(批號:811370A,日本昭和電工株式會社);甘羥鋁(批號:SG0502,KyowaChemicalIndustryCo.,Ltd);無紡布(浙江富瑞森水剌無紡布有限公司);純化水。1.2主要儀器。BT/S-I型巴布膏涂布機(溫州皓豐機械有限公司);SPX-150C型恒溫恒濕箱(上海博迅實業有限公司醫療設備廠);DHG-9070A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JJ300型電子天平(常熟市雙杰測試儀器廠);HH.SY21-Ni4型單孔電熱恒溫水浴鍋(北京市精科華瑞儀器有限公司)。

2方法與結果

2.1紫荊止痛貼樣品的制備。參考相關的文獻資料,對常用的凝膠貼膏基質進行預實驗,最后確定選用卡波姆為黏合劑,部分中和聚丙烯酸鈉為基質及填充劑,甘油為保濕劑,甘羥鋁為交聯劑。2.1.1中藥材前處理取處方量的藥材,噴灑藥材質量20%~30%的75%乙醇,使藥材表面均勻濕潤,密閉放置12h,烘干,粉碎后過150目篩,備用。2.1.2樣品的制備。取適量卡波姆,加入19倍量純化水使其充分溶脹;再取“2.1.1”項下的中藥細粉,加入50%的甘油適量,混勻,加入前述已溶脹的卡波姆溶液,攪拌混勻,作為A相,備用。然后取適量的甘油、部分中和聚丙烯酸鈉、甘羥鋁、薄荷腦、冰片,充分攪拌均勻,作為B相,備用。再將制得的B相加入A相中,攪拌均勻,涂布于無紡布上,自然晾干,即得紫荊止痛貼樣品。2.2紫荊止痛貼質量評價指標的測定方法2.2.1初黏力采用滾球斜坡停止法[7]進行測定,將紫荊止痛貼固定于與水平桌面成傾斜角為15°的不銹鋼板上,將一不銹鋼球置于不銹鋼板上,以紫荊止痛貼上方1cm處的水平線為起始位置,使不銹鋼球自由滾落,以其能夠黏住的最大號鋼球球號的平均值評價其初黏力的大小,以所測得的最大值為100分,其余的與之相比(測得值/最大值)×100計算得分,每個樣品測定5次。2.2.2持黏力將紫荊止痛貼的黏貼面縱向黏貼于緊挨著的潔凈試驗板和加載板中部,用2000g的橡膠包覆鋼軸壓輥在供試品上來回滾壓3次,使紫荊止痛貼在板上完全黏貼后,室溫放置20min,然后垂直固定于試驗架上,沿凝膠貼膏長度方向懸掛一個質量為50g的磚碼,記錄紫荊止痛貼滑移直至脫落的時間,每個樣品測定5次,以平均值評價其持黏力的大小[5],以所測得的最大值為100分,其余的與之相比(測得值/最大值)×100計算得分。2.2.3外觀評價評分標準[8]基質均勻性:制備的基質均勻、細白、無顆粒狀膠團和雜斑(8~10分);雜斑略大,但不多或較多而體積小(5~7分);色澤不均勻,雜斑略大或大,且數量多或較多(1~4分)。表面光澤度:反復掀開,表面仍然平滑,無凹洞(10分);表面光滑,但有細小凹洞(7~9分);表面凹洞較小,但較多或略大,較多(4~6分);掀開后,部分或全部膏面無法回復平滑(1~3分)。氣泡狀態:氣泡形狀小,數量少(8~10分);氣泡形狀小,零星分布四周(5~7分);氣泡形狀略大,分布較多(3~4分);氣泡形狀較大,分布較多(2分);氣泡形狀大,分布密集,數量多(1分)。將均勻性、光澤度、氣泡多少等各項的綜合得分求和,即得外觀評價評分。并根據外觀性狀(權重0.3)、初黏力(權重0.3)、持黏力(權重0.4)以計算綜合評分:綜合評分=外觀評價外觀評價max×100×30%+初黏力初黏力max×100×30%+持黏力持黏力max×100×40%。2.3正交試驗水平的確定。在凝膠貼膏基質的組分中,保濕劑、黏著劑、交聯劑、透皮吸收促進劑是影響膏體基質成型的主要因素,此外,在中藥貼膏的實際生產過程中,中藥材原料會與輔料相互產生作用,對基質的質量會有較大的影響,而且基質中各成分的用量變化范圍較廣,在篩選基質配比研究中把中藥的用量也作為一個篩選因素,采用正交試驗法,以初黏力、持黏力、外觀評價為評價指標的綜合評價進行紫荊止痛貼基質處方的篩選,對混合最細粉(A)、甘油(B)、卡波姆(C)、部分中和聚丙烯酸鈉(D)、甘羥鋁(E)5個因素,分別設定4個水平進行篩選,因素水平設計見表1。2.4正交試驗結果。根據既定的因素水平方案,選用L16(54)正交設計表,按照“2.1”項下制備方法制備紫荊止痛貼,按照上述評價方法與標準進行評分,并用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結果見表2。對正交試驗所得結果作直觀分析和方差分析,以P<0.05作為檢驗的顯著性標準。根據各因素對紫荊止痛貼初黏力、持黏力和外觀評價的影響,篩選出最佳的輔料比例。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根據極差R的大小,由直觀分析可見,這5種因素對提取效果影響的主次順序為:甘油(B)>混合最細藥粉(A)>部分中和聚丙烯酸鈉(D)>卡波姆(C)>甘羥鋁(E),最佳配方比例為:A2B1C4D3E1。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因素B(甘油)、因素A(混合最細藥粉)、因素D(部分中和聚丙烯酸鈉)對檢測指標有顯著影響(P<0.05),宜選B1、A2、D3水平;而因素C(卡波姆)和因素E(甘羥鋁)的影響無顯著性差異,考慮優質配方的因素,宜選C4、E1水平。綜上所述,初步確定最佳提取工藝組合為A2B1C4D3E1,即預混合中藥最細粉:34g;甘油:90g;卡波姆:18.8g;部分中和聚丙烯酸鈉:8g;甘羥鋁:0.8g。2.5驗證性試驗結果。按照最后優選得出的基質處方制備3批紫荊止痛貼樣品。分別按照上述評價方法與標準對3批紫荊止痛貼進行評分。實驗結果表明,用正交試驗法對該處方配比進行優選合理可行,而且按優選所得結果制備的紫荊止痛貼黏度符合要求,外觀平整光滑,符合外觀評價各項指標的標準,膏體的濕度、延展性等各方面均符合標準。

3討論

作為紫荊止痛貼的君藥,紫荊皮在全國范圍內的地方習用品和混用品較多[9],例如廣東地區就常用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的干燥樹皮作為紫荊皮使用,稱為“廣東紫荊皮”,功效為清熱利濕,祛風止癢,常外用于治療皮膚痕癢、濕疹[10],與本制劑的功效目的相距甚遠。而在山東、黑龍江等地則使用木蘭科植物長梗南五味子Kadsuralongipedun-culataFinetetGagnep.的干燥根皮作為紫荊皮入藥[11-12],但實際上該植物為藤本植物,在文獻中更多的被稱為“紫金皮”或“紫金藤”。而在《大觀本草》中,將紫荊皮的原植物稱為“紫荊木”,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也將其原植物列入“木部灌木類”[13]。據清代吳其濬在《植物名實圖考》中的考證,紫荊皮正品應為豆科植物紫荊的干燥樹皮[14],因此在本項目中所使用的紫荊皮正是此品種。紫荊止痛貼采用的交聯型基質,其配方以親水性的高分子骨架材料———部分中和聚丙烯酸鈉作為基礎聚合物,卡波姆作為增黏劑,甘羥鋁為交聯劑,甘油作為保濕劑。在通常情況下,部分中和聚丙烯酸鈉會與鋁離子發生交聯作用,而形成水不溶性的交聯凝膠結構。但是本實驗研究發現,卡波姆和甘羥鋁對于紫荊止痛貼基質形成的影響較小,究其原因,可能與紫荊止痛貼的中藥材原料有關。紫荊止痛貼處方中的一種中藥是無名異,是氧化物類礦物金紅石族軟錳礦石[7],主含MnO2。由于無名異大量金屬離子的帶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甘羥鋁對基質材料交聯作用的影響。此外,紫荊止痛貼處方中另外一種中藥是兒茶,是豆科植物兒茶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7],遇水會產生黏性,同時部分中和聚丙烯酸鈉作為骨架材料,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黏性,在兩者的共同作用下,降低了卡波姆對于紫荊止痛貼黏度的影響。相比較于傳統的橡膠膏劑,凝膠貼膏使用的是親水性的高分子基質,與皮膚生物相容性好,具有良好的保濕性、透氣性,無致敏性及刺激性,不污染衣物,剝離時皮膚無疼痛感,并可反復揭帖,同時穩定性好,易于存放和使用[15-16]。本實驗優選出紫荊止痛貼的最佳制備工藝后,其相關質量標準及穩定性等藥學研究工作有待進一步開展。

作者:梁欣健 李智 勇焦鋒 單位:1.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2.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廣東省中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