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措施
時間:2022-01-15 02:38:23
導語:略談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工業設計人才的培養難題
工業設計是一門綜合的、知識交叉的學科,在對人才培養的客觀要求上,需要匯聚文、理、工等領域人才的智慧,以其綜合的實力來完成設計項目。在與企業訪談中了解到,工業設計人才主要存在以下突出問題。(一)工業設計人才供求矛盾突出工業設計產業化程度低,工業設計人才匱乏。一方面整個設計市場人才匱乏,另一方面設計專業學生分配難,許多人改行從事其他工作,這反映了人才供求之間的矛盾。每年工業設計專業畢業的學生并不少,杭州有很多高校開設了工業設計專業,比如浙江大學、中國美院、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理工大學、中國計量學院、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但這些學生中卻極少有留在這個行業內的,他們不是考研、考公務員,就是去搞裝潢、廣告、網頁設計。以杭州工業設計協會會長,瑞德設計總經理李琦為例,他1995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工業設計專業,當年一個班21人,17年后,現在仍然堅守在工業設計這個行業的只剩下兩個人了。原因是工業設計需要“人才+時間”的付出,工業設計不但要求設計師會繪圖,還要懂材料、理解商品以及消費者的心理。一個工業設計專業的應屆生要想在這個行業內走下去,不經過6至8年的學習、培訓,是難以成為一個優秀設計師的。工業設計專業剛畢業的學生,薪水普遍比較低,應屆生的起步月薪能達到3000-3500元已經算是不錯的,且一般前5-6年的薪酬增長幅度也比較慢。而同樣是近兩年才發展起來的電子商務行業,門檻不高,上手快,應屆生很多還能拿到4000-5000元的月薪。前5-6年與其他行業每月千余元的工資差額,讓不少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在踏出校門的這一刻就選擇改行。(二)設計人才的創新動力不足學科交叉、技藝融合已是工業設計創新發展的重要特征,工業設計需要優秀的學科和技術帶頭人、領軍人才,需要一大批優秀人才和團隊。復合人才和團隊的培養,各類人才和團隊間的交流合作,對于設計創新和產業發展尤其重要。從工業設計專業公司來看,目前設計公司普遍總體規模小,基本處于散亂經營狀態,且設計產品基本在低端,缺乏具有世界影響的設計公司和設計師。由于工業設計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因而我國最優秀的設計師,也才30多歲。如杭州瑞德設計公司,設計人員有80多人,年齡幾乎都在25歲-27歲之間,即使是核心設計師,也才30多歲。在國外,60歲、70歲的工業設計師比比皆是,而在中國30多歲已經能稱得上是老資格了。工業設計人才還比較熱衷于模仿,創新不足;接單制造,不談創造;技術水平低下,缺乏先進的設計手段。設計的廉價問題以及忽視對工業設計采用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的全方位保護,也制約了工業設計人才創新的積極性。(三)工業設計教育缺乏針對性國內設計行業的起源與蓬勃發展都發端于教育,自上世紀80年代初國內高等院校開始設立工業設計專業以來,經過二十幾年的加速發展,由最初的20幾所激增到近千所,每年的畢業生由最初的幾百人增加到幾萬、十幾萬人。招生帶來的是師資短缺與結構性殘疾,大部分院校的教師多為剛畢業的研究生,自身缺乏設計的實踐經驗,新的一輪紙上談兵或“時尚設計”或“競賽式教育”又開始了。這使得設計教育與社會、企業的需求、發展相脫節,設計教育與企業、社會缺少交流,學生缺乏相應的實踐機會。畢業生加入企業后,需要再次培養,設計培養周期延長,重復勞動時間增多。與設計教育“不良性過渡”形成對照的是設計產業的幼小。設計教育與設計產業處于嚴重失衡狀態,造成我國設計業兩端大,中間小的模式,即設計教育與設計需求增大,而專業化的設計隊伍與合格的設計人才卻相當缺乏。
二、杭州工業設計人才的培養機制
把創意變成效益離不開人才,人才是工業設計發展的第一競爭力,也是創意的源泉所在。杭州目前十分重視工業設計人才的培養,積極實施工業設計的人才培養戰略,探索有利于工業設計人才成長、產學研相結合的設計人才培養機制。(一)構建“六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工業設計人才單純依靠高校的培養和企業的吸引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工業決策部門、科技教育界、工商界等社會各界協同努力下,才能使工業設計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杭州市工業設計人才培養的行為主體包括:政府、用人單位、高校、社會培訓機構、行業協會和人才自身。這些行為主體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在人才培養和管理模式中發揮著各自不同的作用,形成“六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如下圖1所示。圖1杭州“六位一體”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根據上述的示意圖,杭州工業設計人才培養的組織體系從傳統的“政府—用人單位—人才自身”的線性培養體系,轉向包括行業協會、高校、社會培訓機構等社會組織及其資源的網狀組織培養體系。從管理層級上分析,該體系在縱向上,涵蓋了市、區(縣)各級政府人才管理部門,在橫向上,涵蓋了政府、高校、社會培訓機構、行業協會、企業和人才自身的網狀組織管理系統。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以現有的人才培養體系為基礎,同時調動社會資源,初步構想為“四橫二縱”的人才培養網絡體系,即政府、行業協會、高校、社會培訓機構四個行為主體橫向聯系,與用人單位、人才自身的縱向聯系,從而形成以用人單位和人才自身為作用對象,高校和社會培訓機構的培訓教育為基礎,行業協會培養激勵與用人單位培養和使用緊密聯系,政府主導推動和行業協會協作管理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1、營造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杭州一直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工業設計的第一戰略,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鼓勵探索、支持創新、包容失敗,營造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杭州注重培育行業領軍人物,組織開展工業設計精英人物、精典案例評選活動,會同有關方面開展356培訓“工業設計與創意”、“工業設計與轉型升級”研修班,同時從一些賽事活動中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引進人才,不斷壯大杭州工業設計人才隊伍。2、提升人才創新設計的國際水平。一是杭州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組團赴韓國參加2010年世界城市設計峰會等;增強與北京、廣東、上海等兄弟城市的聯系與合作,并積極支持會員單位開展對外交流活動。二是強化國際設計理念。組織開展國際設計營系列活動以及創意設計大講堂等,邀請了英國、德國、意大利、日本、新加坡等多國專家教授前來主講,并充分運用國際設計理念進行創新設計,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三是逐步接軌國際市場。杭州品物流形產品設計公司等設計公司多次赴國外參加米蘭國際展等參展活動,其充滿中國文化的傳統產品再設計,受到了外國設計師以及媒體的高度評價,產生了較大的國際影響力。同時,一些設計機構積極引進國際設計人才,吸取國外的先進設計理念,增強本土設計師的能力,提升企業設計競爭力,促進了杭州工業設計的發展。(二)發揮“政府主導”的人才培養合力2007年,杭州市科技局開始組織舉辦“創意杭州”工業設計大賽;2008年9月組建了杭州市工業設計協會,加強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和行業協會的交流與合作;2010年11月,杭州市政府出臺《關于促進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杭州工業設計產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和工作重點,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政策扶持,營造發展良好環境;成立了杭州市工業設計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政府主導,開展產學研合作,優勢互補,形成合力。表32007—2012年杭州市發展工業設計大事件(三)完善工業設計人才評價體系工業設計人員究竟具有什么能力才能被稱之為“工業設計師”或“高級工業設計師”?工業設計人才水平參差不齊,企業在尋找人才或者尋找合作的設計公司時比較費時、費力。其他行業幾乎都有自己的資格認證,如人力資源管理師、注冊會計師、注冊設備師等等,如果工業設計行業也規劃一個資格認證體系,建立起一套較完善的工業設計人才評價體系,則能增強工業設計從業人員的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會提高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有利于規范市場,企業在選擇上就會更方便、更省心?;谶@樣的管理理念,浙江于2012年11月開展工業設計師職業資格評定,成為全國第二個實行工業設計職業資格認證試點的省份。試點實施的工業設計職業資格制度,遵循工業設計專業人才成長規律,綜合考核評價申報人的思想品德、知識結構、業績成果和能力,特別注重從業人員設計實踐和作品成果。設置了高、中、初三個層級的職業水平,分別對應高級工業設計師、工業設計師和助理工業設計師。其中初、中級職業水平采取考試方式取得,高級采取考試與評審相結合的方式取得。工業設計師職業資格評定顯得特別有意義,能規范和加快杭州工業設計人才隊伍建設。當然,對工業設計師的資格考察,除了評定考察設計創新能力,還要更多地考慮產品開發的整個過程所需要具備的能力,如部門合作的協調能力、生產制作中的動手能力等。經過這種考察的工業設計師具有對產品開發過程的全局思想,能很快地投入企業產品研發項目。職業資格是一部分,經過時間的磨練,經驗和成果也將成為設計師們身價的象征。如此便能夠建立一套較完善的工業設計人才評價體系。(四)舉辦工業設計人才專題研修班為了滿足企業家和主要經營者等有關人員對學習培訓的需求,幫助工業設計人員了解當前工業設計的發展現狀,更新設計理念和創意思維,提高自身設計能力,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和市文創辦組織舉辦了“工業設計與創意”專題研修班。研修班對杭州市有關工業設計的政策進行了解讀,并邀請了浙工大工業設計的專家講解國際國內工業設計發展趨勢,使設計人員設計的作品能站在國際國內的高度,進一步提高工業設計的水平。大家在一起交流探討,廣開思路,共同提高。(五)開展“創意杭州”工業設計大賽2006年12月,杭州市科技局舉辦了一次“工業設計與自主創新”的專題講座,引起了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極大關注。杭州市科技局敏感地意識到,創新創業的杭州需要一次新的轉變發展方式的“頭腦風暴”,以工業創意設計來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是杭州發展一個新趨勢。為此,因勢利導地提出了舉辦工業設計大賽的設想。杭州市科技局(市知識產權局)專程赴浙江大學征求意見,并以書面形式向在杭的13所高校及有關部門、浙江省包裝設計學會、13個縣市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局征求意見和建議,得到了熱烈的響應。2007年6月8日,首屆“創意杭州”工業設計大賽拉開帷幕。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大賽冠名“市長杯”。6年來,大賽共吸引了北京、上海、香港、澳門、廣東等23個省(直轄市)和港澳地區以及來自美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澳大利亞、瑞士、新西蘭、韓國等國家的200多所頂尖高校、400余家企業和多家專業工業設計機構的參與。大賽共收到參賽作品187000余件,其中300多件作品通過專利形式向企業轉移,作品產學研合作實施產值達2億多元人民幣?!皠撘夂贾荨币殉醪皆趪鈨瘸躏@品牌效應,6年間,與國內外上百所高校合作,舉行了各種形式的對接活動,參與師生近萬人,發掘了大量優秀創新人才,也成為杭州吸引工業設計創新、創業人才的金名片。(六)引導高等院校培養復合型人才我國工業設計教育起步較晚,但隨著社會對工業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工業設計教育發展很快。杭州市開設工業設計專業的高校有10余所,每年培養設計人才上千名,為浙江省乃至全國輸送了大批設計人才和設計研究人才,也推動了杭州市工業設計的發展。
由于部分院校是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倉促上馬,導致專業膨脹。如何在大眾教育的背景下培養出合格的設計人才,培養出優秀的本土工業設計師,滿足工業設計發展的需要,是工業設計人才培養面臨的挑戰之一。另外,如何將設計教育提上新臺階,加快與國際設計教育接軌,也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以往,我國的設計教育缺乏針對性,也就是與企業的要求、發展相脫節,學生缺少相應的實踐機會,畢業后需要企業再次培養,設計培養周期延長,重復勞動時間增多。杭州注重引導高等院校與工業設計企業、工業設計基地等共建設計人員實訓基地,培育更多適應工業設計發展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在杭高校的設計教育與企業、社會交流甚多。如浙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院和廣州、深圳市有關部門合作,推動企業技術創新;中國美術學院一直致力于將歐洲、日本等國優秀的工業設計與我國企業相對接,也成功與國內多家知名企業包括聯想集團、華為集團等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浙江工業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與日本三菱重工、日本建伍設計事物所、東方通信、吉利集團、金松集團等多家上市公司和知名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由永康五金生產力促進中心有限公司、浙江大學和浙江工業大學聯合建設的浙江五金科技創新服務平臺,項目總經費達300萬,以工業設計為手段、建設面向中小企業的區域工業設計共性技術網絡協作服務平臺,有力地推動了杭州市工業設計的發展,也為工業設計行業培養合格、實用的人才。
作者:張維維周旭霞翁佩君單位:杭州市工程咨詢中心杭州市社會科學院中共杭州市委黨校
- 上一篇:研究工業設計教學創新
- 下一篇:軍用品設計課程教學方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