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爆化工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及建議
時間:2022-09-23 04:05:47
導語:民爆化工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科技的高速發展、現代組織系統的建立,內部審計已成為企業組織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對企業內部控制和企業風險管理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如何充分有效地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已成為管理層需要重視的話題。本文通過分析民爆化工企業內部審計的重要作用及存在的問題,基于此提出幾種優化策略,旨在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完善內部審計體系,并幫助民爆化工企業改進管理體系,降低內部控制風險,以提升企業經濟利益,保證組織實現長期穩定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內部審計;風險管理;問題及對策
內部審計是現代企業價值提升的有效方法,有助于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內部審計經歷多個階段,從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到項目運營審計,再發展為管理審計,在21世紀逐步形成了風險識別和管理為基礎的內部審計實務框架,并通過評估組織的這些活動以提供有效的建議以改善盈利水平和提高資本效率。當前內部審計進一步擴展到對組織的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和法規程序的審核,并利用內部審計的檢查結果以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一、內部審計對民爆化工企業的重要意義
(一)內部審計在民爆化工企業實施內部監督及制約職能。內部審計部門的直接職能為監督及制約,其核心體現在檢查和督促。通過關注民爆化工企業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實施,以通過考慮其管理原因來有效地監視企業的運營,從而檢查活動的效率和有效性以及企業的運營結果。所有這些活動都是根據相關的國家法律法規進行的,其具體行動是必須符合法律和國家的相關規定,所以他們在監督企業日常合法經營和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二)內部審計有助于降低民爆化工企業風險。通過內部審計對企業各部門進行有效監督,有助于通過評估內部審計風險來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及時發現問題,糾正錯誤并采取措施降低風險,同時可以分析風險控制活動的原因。通過內部審計對企業進行全面風險檢測,有效降低風險。此外,內部審計還有助于企業進行成本管控,進而增加企業效益,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三)內部審計有企業效益評價作用。內部審計可以為企業各部門的工作提供鑒證,不單是對工作成果的鑒證,也可以對企業其他方面進行鑒證,是對各部門乃至整個企業的綜合評價。內部審計是基于PDCA不斷循環的過程。在這個閉環過程中,民爆化工企業不斷完善現有管控體系,通過對企業財務核算的糾偏,對企業的運營效率進行更為真實有效的評估,鼓勵企業深入挖掘探索新的效益增長點,對企業的各項資源進行全面的優化,進一步提升民爆化工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二、民爆化工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弊端
我國企業內部審計自出現以來,大多面臨著獨立性不強、審計范圍狹窄、審計意見難以實施的情況,內部審計效用無法體現。目前我國民爆化工企業也存在諸如此類的問題。(一)管理層對內部審計的認識存在誤解。由于民爆行業的特殊性,企業數量較少,同時因為行業壁壘較高競爭較小,導致部分民爆行業企業管理者忽視內部審計工作。一方面其內部審計意識薄弱,忽略內部審計在企業經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因為高級管理者對內審部門的誤解,部分企業可能將內審機構附屬于財務部門,導致企業內部員工對內審工作產生誤解,對內審工作的認同感降低,忽略對內審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從而進一步降低內審部門在企業中的地位,內審部門難以發揮作用,直接影響到內審的對企業保值增值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管理人員對內審部門存在過高期望,認為內審部門可以發現并提出企業所有重要問題。然而實際工作中內部審計存在局限性,比如審計資源有限、管理層存在串通舞弊等情形,審計抽樣風險,以及非系統風險的影響,審計不可能完全達到管理層的需求。這種對內部審計的過高期待也影響了內部審計部門在企業中的地位,直接影響審計質量。(二)民爆化工企業內審部門獨立性不足。部分民爆化工企業內部審計部門設計存在缺陷,直接影響審計工作獨立性,進而使得審計質量下降。比如部分公司內部審計部門隸屬于財務部,審計工作向財務部門匯報,導致獨立性缺失,內審作用并不能發揮出來。部分企業還存在其他部門兼任內審工作的情形,都或多或少影響了企業內審工作獨立性,最終影響到內部審計工作職能有效性。或有部分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級別較低,不能直接與治理層溝通,內部審計獨立性難以得到保證,致使監管不力。(三)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及業務能力有待提升。內審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及專業素質從根本上決定了內審的質量,也是內審部門為企業發展做出貢獻的必要條件。因此對于企業來說,擁有較高職業道德及高水平業務能力的內部審計隊伍對民爆化工企業的發展是必要的。當前民爆企業內部審計人員配置存在一定問題。首先,大部分民爆化工行業并沒有足夠重視內審人員的道德水平,沒有定期對職業道德進行核查,無法保證審計業務的有效性。其次,當前民爆化工企業也存在專業結構不合理的情形,內審部門大多為財務部門調配,或以財務專業為主,導致內審人員思維固化,僅通過財務思維進行審計工作,并不能很好地結合企業業務、工程管理等,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計效果。最后,內審人員專業上的局限導致內審工作創新意識不足,習慣于財務審計及經營成果審計,與企業業務完全脫離開來,缺乏對問題的深入認識,導致風險意識不足。上述情況都使得內審部門不能全面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導致民爆企業內審工作不能與實際情況緊密結合。(四)民爆化工企業內部審計范圍存在局限。當前大多數民爆化工企業的內部審計內容還僅限于財務審計及經營審計,主要目的是查錯及降低舞弊,防治管理層虛報業績、轉移資產。隨著內審行業的不斷發展,內審部門也要不斷開拓思維,從風險角度開展審計,逐步開展企業風險審計、內部控制及治理程序審計工作。同時,目前的內部審計大多側重于事中、事后審計,是對經營效果的審計,并不能從一開始發現風險,規避風險。如果企業內部審計利用信息優勢,加強事前審計,將會助力企業在風險管理中發揮主動優勢,有效提升企業價值。
三、提升企業內部審計增值作用的建議
(一)加強審計文化宣傳,提升企業管理者對內部審計的認識?;谀壳懊癖袠I管理者對內審認知不足的現狀,通過重新建立內審文化氛圍,提升管理層及治理層對內部審計的認知,認可內部審計的作用及重要性,從而使各級管理人員及基層員工積極主動配合內部審計工作,推動內部審計工作有序進行。同時,要重視內部審計成果,合理采納審計意見,整改問題,積極反饋采納效果,促使企業良性循環,保證企業的保值增值。當內部審計文化建設全面完善時,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會更加順利地進行,進而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更加堅實基礎。(二)提升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內審業務開展的前提即為企業內部審計人員需要具有充分的獨立性。首先,民爆企業應合理設置企業內部組織架構,保證獨立于各部門,并直接向管理層匯報。同時內審部門應有權利直接向董事會匯報,使問題能直接反饋至治理層。其次,為保證內審人員公平公正,不受其他部門的影響,內部審計人員應是專門人員,并且不得承擔管理層職責,不能直接參與企業的管理及其他生產經營活動。只有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得到了充分保證,內審工作才能充分有效發揮其檢查監督職能,從而降低企業所面對的風險。當然為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有效,管理部門及內審部門的職責需要明確,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權限及范圍加以嚴格限定,定期展開內外部獨立性檢查,從根本上強化獨立性。(三)培養職業審計人員。當前社會分工不斷精細化,企業內部審計也需要更加專業,尤其基于民爆行業的特殊性,高素質的內部審計隊伍有利于企業內部審計職責的履行。首先民爆企業需要提升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任職標準,除必不可少的職業修養和專業勝任能力,還需了解行業生產特色,從知識結構及實務技能兩方面規定任職標準。同時要做好人才儲備,不斷加強培訓,從企業內部篩選合適人員,保證內審人員的勝任能力,有利于企業內部審計質量與效率的全面提升。其次,要制定合理的年度考核制度及內部培養方案,以此提升內審人員專業勝任能力,適用的方法不限于經驗交流會,案例研討等。除此之外還可以學習國外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相關制度,如COSO內部控制框架等,借鑒國外內審制度提升人員能力。再次,面對科技的發展,審計方法也需要跟隨時代的發展進行更新,內部審計可以采用大數據,利用計算機技術,快速高效的發現風險,找到問題,并提出應對建議。(四)擴展審計業務領域。隨著民爆化工行業的不斷發展,內部審計的職責將不能僅限于傳統的防舞弊查錯漏,而是要以風險為導向,結合企業發展戰略,充實內部審計范圍及內容,從事后審計擴展至事前審查、事中監督,在全過程中規避風險,降低決策失誤的可能,為企業持續發展保駕護航。隨著市場經濟的完善,內部審計也應豐富其內容,除傳統業務外,還應包括戰略審計、管理審計,通過更廣闊的視角發現更多問題,使提出建議更加全面有效,有力提升企業價值。
四、結語
隨著民爆行業的不斷發展,內部審計也應順應時代的發展,全面融入企業的經營管理。企業利用大數據,結合各部門統籌建立內部審計數據中心,用于獲取全面審計數據,提高內審工作的效率及質量。民爆化工企業只有在意識到內部審計的重要作用,明確自己的問題所在,樹立戰略意識,建立健全高質量及高效率的內部審計,才能在更加激烈競爭中,保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鮑國明.推動內部審計結果運用促進內部審計高質量發展[J].中國內部審計,2020(01):4-11.
[2]李光林.新時代我國內部審計職能定位研究[J].中國內部審計,2020(01):12-16.
[3]卞悅如.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應用研究[J].江蘇商論,2020(03):120-122.
[4]張艷,鐘文勝.企業內部環境審計實施框架的構建[J].中國內部審計,2019(12):7-10.
作者:劉曉虎 單位:新疆天河化工有限公司
- 上一篇:企業化工園區大氣污染的防治措施
- 下一篇:國有煤炭企業經濟管理問題及創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