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錐孔加工工藝論文
時間:2022-04-27 03:08:50
導語:大型錐孔加工工藝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于大型薄壁錐孔測量工具加工工藝的主要內容包括很多,首先主要是該大型錐孔測量裝置是GM200-180輥壓磨產品中輥套錐孔工裝,輥套活件比較大,內錐孔大端直徑φ1400-1.5-1.56mm,孔的錐度1:30,孔深1800mm,而且精度要求高。如此大內孔錐度及孔深,是前所未有,不僅測量方法及測量工具難以實現,更主要是測量工具的加工也存在較大困難。傳統的錐度測量方法和手段已滿足不了要求,針對這類大型活件,采用獨特的測量方法,通過測量測量尺到平尺的距離H來檢測錐度。中信重工的發展一年一個新臺階,大型成套項目越來越多,如此大的測量工具,要考慮到使用便捷,尺寸精度準確,厚度兩面平行度0.02mm以內,中間18±0.01mm槽、兩端圓弧對稱度0.02mm以內等。
2大型錐孔測量裝置的特點
通過對大型錐孔測量裝置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本項目中的大型錐孔測量裝置是由六個不同測量位置的測量尺組成。其中零件1為測量尺1該錐度測量裝置有三個特征:第一,熱處理淬火HRC55-60;第二,測量尺窄長,結構單薄,整體剛性差,制造過程中極易變形;第四,厚度兩面各有18個減重槽;第五,必須保證Φ1397.913mm圓弧與18±0.01mm槽的要求?;谝陨咸攸c,制造存在以下技術難點。
(1)測量尺結構輕巧,要求使用方便對于大型錐孔測量裝置來說,它具有測量尺結構輕巧的特點,而且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在一般的測量工具的使用過程中,會存在測量不方便的弊端,而且使用起來不是非常的方便。而該大型錐孔測量裝置的設計就避免了這一缺點,而且使用起來效率非常高。這樣一來就大大提高了測量工作的效率,促進了工程機械制造業的不斷發展。
(2)重量輕且剛性好,不能變形對于傳統的測量裝置來說,比較笨重而且也非常容易變形。這樣就非常不利于測量工作的進行,因為對于測量工作來說,必須要保證測量工具的輕便與靈巧。只有這樣才可以在高難度的測量作業中實現對測量精準度的要求,促進測量工作的正常進行。
(3)精度要求高,測量部位要有硬度,耐磨損對于簡單的測量工具來說,必須要保證精度要求高,測量部位要有硬度,耐磨損的特點,機械制造與控制工程之間能夠在通過施加裝配約束以及裝配分析,可分析裝配體各零件之間的關系,同時通過隱藏(顯示)某些零件,進而清晰地顯示出裝配體內部結構。對于運動件可以使用運動仿真,通過施加約束以及驅動從而保證運動的可靠性以及可行性。在當前競爭環境下,由于國內機械制造企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問題,那就是在生產成本控制方面普遍面臨巨大壓力。所以如何在滿足外部需求的同時盡可能地控制并降低其內部成本消耗,這已經成為各企業共同關注與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同時也是我們必須要采取措施解決的問題。而此時,我們必須要對成本進行合理有效地控制,使其發揮最大的效用。對車間資源配置進行調整以實現總體成本優化時,實現各種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考慮資源使用方式的多樣性,這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到資本的節約。所以我們必須要利用控制工程來促進資源的合理利用,一方面需要結合生產對各種資源配置方案的調整效果作出準確的評價,另一方面又需要提供有效的備選方案的優化選擇,通過搜索比較,我們可以發現,這樣就可以實現問題的快速求解。所以這樣可以更好地促進機械制造的成本優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先進設備不斷涌現,機械設計和工藝安排方面有了較快的發展,就目前市場的生產水平而言,大型企業資金雄厚,擁有先進的技術和生產設備,而中、小型企業在工藝安排和夾具設備方面相對較差,希望通過對零件的工藝和專用夾具的設計,解決中、小企業所存在的問題,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精度,降低生產成本,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的促進測量工作的進行。
3大型薄壁錐孔測量工具技術難點及工藝分析
3.1薄壁板加工變形和熱處理淬火變形問題
由于熱處理前加工18個減重槽過程中變形的不確定因素,內應力重新分布,加上熱處理整體淬火變形的因素,必然會加大鋼板厚度留量,鋼板越厚,變形相對越來越小。但是由于淬火硬度高,加工量大,會產生加工應力造成二次變形,保證不了精加工精度。
3.2精加工工序安排及測量問題
厚度兩面的平面度和平行度是整個精加工的工藝基準,這么單薄的零件要保證18±0.01mm槽的中心與Φ1397.913mm同心,且兩端加工成測量用的球形是無法保證,給加工和測量造成很大的困難。
4大型薄壁錐孔測量工具加工工藝實施方案
4.1材料的選擇方面
對于材料選擇來說,要選擇65Mn毛坯厚度20mm,65Mn是優質碳素結構鋼,淬火硬度選擇HRC55以下范圍。只有在這個范圍內才可以更好的促進大型薄壁錐孔測量工具加工工藝的發展與進行。
4.2主要的工藝流程
大型薄壁錐孔測量工具加工工藝流程:下料—退火校正—粗刨面外形—銑減重槽(TH56100)—校正—淬火—平磨(M7140)—時效校正—平磨(M7140)—時效—平磨—線切割(DK7663)18±0.01(單位mm)—檢查尺寸—鉗工修研—鏜銑床(TK6513)加工φ圓弧—三坐標檢查尺寸—鏜銑床(TK6513)加工R圓弧—鉗工修研。只有嚴格的遵循了這種工藝流程的設置,才可以更好的促進測量工作的進行。
5生產中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
5.1進行火焰烤校平的工序操作
根據以往單件熱處理淬火后變形大,通常需要火焰烤校平。為了有效控制熱處理淬火變形,我們對六件尺寸不同的測量尺采用固定把合的辦法,將六件測量尺用連接工裝把合在一起,進行淬火,經熱處理打開后檢查變形在1mm左右。由于熱處理淬火后要進行平磨工序加工厚度和寬度兩面,為了消除磨削產生的應力變形,工藝設計方案確定了三次熱處理去應力時效校平工序,在實施中每次時效-校平-平磨后,測量尺的平面度均能控制在工藝要求范圍內,經過最后一次時效—校平—平磨后,測量尺的平面度和平行度控制到了0.01~0.05mm范圍內。
5.2進行防變形工藝處理
在整個的加工過程中,18±0.01槽(在圖中表明)熱處理前沒有加工出來,是為了防止熱處理過程中變形。熱處理后由于硬度高,選擇線切割加工能有效減少變形,編程時18±0.01mm留研量0.01mm~0.015mm,鉗工修研18±0.01mm槽三個面,進一步提高18±0.01mm槽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5.3注意設計找正胎具
設計找正定位胎具,如圖3所示,根據三面自動定心原理,設計φ18±0.01mm定位芯軸,數控鏜銑床按φ300mm外圓找正中心0.01mm以內,裝夾測量尺,18±0.01mm槽三面貼緊,兩端懸空部分用等高墊塊墊平,找正平磨及側面0.02mm以內,壓住,用涂層棒銑刀加工Φ1397.913mm圓弧,保證與槽同心,保證與槽的地面9±0.01mm尺寸要求。六件測量尺依次用定位胎具定位、裝夾、找正、加工大圓弧-檢測測量-加工小圓弧,省時省力。
5.4進行加工后的測量檢測
加工后的測量,由于Φ1397.913mm圓弧兩端是R5的圓弧,如果R5mm加工出來再檢測所需數據,會影響數據的精確度。所以加工完Φ1397.913mm圓弧,三坐標進行精密測量數據,測量實際尺寸,記錄下來作打印標識,再用胎具定位用凹元弧刀具精加工R5mm圓弧,留1mm平面,修研圓弧,達到圖紙表面粗糙度要求。
6結束語
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大型錐孔測量裝置經過設計、工藝人員的多次研究,同時現場跟蹤服務,積極處理問題,并設計了可行可靠的二次工裝,很好地保證了加工的順利進行,保證了高精度的要求,并為以后的錐度測量工裝的加工工藝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促進了大型錐孔測量裝置工藝的進一步發展,促進了技藝的創新。
作者:田瑾王功軍溫濤單位: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責任公司
- 上一篇:WH212減速機殼體加工工藝論文
- 下一篇:街道依法行政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