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與循環經濟發展探索

時間:2022-06-20 03:02:15

導語:節能減排與循環經濟發展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節能減排與循環經濟發展探索

1節能減排對發展循環經濟的重大意義

1.1節能減排能夠促使科學發展觀得以貫徹

近幾年,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人口增長與資源以及環境問題的矛盾日益凸顯,當前我國生態環境破壞以及污染力度極其嚴重,為了有效緩解這一現象,需要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環境友好型,減少污染問題的出現。對此,需要加大節能減排力度,降低資源、能源的使用力度,同時減少廢棄物的排放量,從而促使我國科學發展觀得以貫徹。

1.2節能減排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迫切需求

當前,全球氣候變暖形勢越來越嚴峻,致使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就是對于石油、煤炭等燃料的使用量加大,使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斷提升。面對全球氣候變暖這一現狀,全人類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危害較為嚴重,不僅影響著糧食安全,同時還會對人類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甚至影響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對此,實現節能減排極為關鍵。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實現循環經濟的發展需求,積極探索出一條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高產出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有效緩解全球變暖問題,最終實現環境與經濟的持續、協調發展。

1.3節能減排是應對資源稀缺與環境承載能力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實行節能減排勢在必行。就我國目前現狀來看,城市化與工業化水平日益提升,加大了對重工業的重視程度,以至于能源消耗較為嚴重,污染物排放量日益增加,面對這種情況,需要改變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長方式,同時加大對清潔、可再生資源的使用力度,防止資源緊缺現象惡化,全面提升環境的承載能力,實現科學發展。

2節能減排與循環經濟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2.1強化法制化建設

為了實現節能減排與循環經濟的協調發展,首先需要保證制度不斷健全,只有強化法制化建設,才能促使協調發展全面落實。當前,我國頒布的《循環經濟促進法》中對于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節能減排的相關政策有了明確規定,其中涉及到的內容較多,比如財政、投資、稅收、市場準入等,從而為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另外,《循環經濟促進法》中還提出了建立循環經濟規劃制度、建立以生產者為主的責任延伸制度、建立抑制資源浪費和污染物排放的總量調控制度、強化產業政策的規范和引導、強化對高耗能、高耗水企業的監督管理、明確關于減量化的具體要求、關于再利用和資源化的具體要求、建立激勵機制、建立法律責任追究制度等,同時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節能減排措施。

2.2加快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

為了促使循環經濟得以發展,必須要加大第三產業的發展力度,不斷調整以及優化產業結構,實現分工具體化、專業化,從而使社會效率大大提升。在服務產業發展過程中,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了解并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為人們提供便利。同時對于高新技術產業需要實行有效的發展策略,促使產業得以升級,工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另外,對于那些生產技術較為落后的設備以及工藝技術需要及時淘汰與更新,從而促進循環經濟得以更好、更快的發展。

2.3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為了實現節能減排與循環經濟的協調發展,還要適當的調整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將傳統粗放式轉變為集約型。對于一些地區而言,由于經濟較為落后,不重視重工業的發展,對此,在對經濟增長方式進行轉變的時候,需要嚴格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通過將經濟體制予以轉變,實現經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

2.4加強教育,依靠全民參與

為了實現節能減排這一目的,需要全體公民參與進來。首先,培養全民的節能減排意識,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使用媒體開展宣傳工作,使節能減排意識深入人心,其次,積極開展節能相關工程,比如節能改造工程、節能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等,以此來推動節能減排工作的全面進行。

2.5加強新能源開發,促進技術進步

通過加強新能源開發,促進技術進步,促使節能減排與循環經濟的共同發展。在開發新能源方面,需要加大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程度,比如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這些能源不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同時屬于清潔型能源,從而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同時還要對新能源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完善,研發新能源的使用模式,促使產業實現持續發展。

3結語

總而言之,為了實現節能減排與循環經濟的協調發展,首先需要對其重要性進行全面了解,同時轉變發展思路,實施有效的發展手段,提升技術力量,從而全面實現我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孫海云 單位:山東省臨朐縣經信局節能辦

參考文獻:

[1]劉玉.基于循環經濟的天津冶金企業節能減排對策研究[D].天津大學,2013.

[2]劉鑫.循環經濟視角下的工業企業節能減排環境績效審計評價指標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

[3]李娜娜.基于循環經濟的火電企業節能減排績效綜合評價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4.

[4]沙之杰.低碳經濟背景下的中國節能減排發展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

[5]韓珺.循環經濟與節能減排解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03: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