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環系統中流體輸送節能技術論文
時間:2022-04-24 03:12:24
導語:水循環系統中流體輸送節能技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項技術為一類系統糾偏的優化技術,其主要特點為:首先,對系統管阻的特性曲線可以準確推導。系統管阻的特性曲線確認旨在解決水系統低效運行這一關鍵因素。流體輸送高效節能技術結合系統實際運行這一個有利的條件,憑借系統的運行工況做在線檢測,結合循環水泵、管網、末端換熱有關裝置與冷卻塔系統各種壓力與流量數據,應用電腦模擬仿真做分析與研究,進一步改革系統設計當中單純依賴經驗系數與公式計算不足之處,能較為準確地對系統管阻的特性進行推導,核對能量損失的最小值,進一步確定需要最佳的工況點與系統優化的方案。其次,結合最佳水力模型做設計。流體輸送高效節能技術參照系統最優運行的工況點還有系統管阻的特性曲線,憑借對系統各個工況點的溫差數據的采集,結合CFD和三元流相關理論,參照規劃系統設計相關參數初步判別水泵機組的形式與水泵參數,并做水力設計。憑借泵裝置的流場數值對計算進行模擬,裝置不同狀況之下水力損失做初步分析,對設計進行優化,對滿足系統全部需要最優水力模型與水泵裝置的形式進行確定,提升泵裝置的設計與運行效率。再次,水泵單機優化設計提高效率。節能泵嚴格參照制造程序,生產過程經專人負責;鑄件結合樹脂砂的造型鑄造;全部零件由數控加工部門加工完成;受試驗臺檢測,保障產品制造滿足國家標準,產品精度滿足設計所需,以此確保設計效率達成。本技術憑借系統泵相關機組的優化匹配,參照冷卻循環水系統管網的特性曲線的工況參數,用高效節能的泵組來替換低效率、不利工況運行泵組,減少系統無效能耗,綜合提升輸送效率,實現最優的節能效果。
2.1傳統水系統狀況
傳統冷卻水循環系統因為工作過程當中離最佳工況點有所偏離,管網的無效阻力過大,導致設備效率很低。我們通過查找原因認為:首先,傳統冷卻水循環系統工作過程當中,水泵偏離設計最佳效率的工況點而運行,泵機組的運行效率往往很低。其次,冷卻水循環系統設備在工作過程當中,系統里面無效管阻相對較大,設備無效能耗也比較大,導致循環系統的效率偏低,能耗比較高。再次,冷卻水系統能量利用效率比較低,系統能量的利用率也比較低,以上全部因素從不同角度導致系統運行能耗增加。舉例:傳統循環水系統運行模式一般為:兩臺110kWWFB自控自吸的冷卻水泵加上末端冷卻相關設備,為開式回路的機械循環相關系統。標準工況之下,冷水池的冷卻水由水泵送到系統進行換熱,換熱以后回送至冷卻塔當中做換熱冷卻,以這種狀態循環下去,冷卻水損耗經供水系統補給,每年的運行時間為三百五十天左右。水泵出口憑借多功能的止回閥與系統總管做連接。通過計算得知,自控自吸水泵與多功能的止回閥大致有三米管路損失,大大增加系統無效管阻。
2.2技術改革內容還有實施步驟
第一,憑借量身定做任意選取的三臺WKRL200-55型的高效節能水泵對原先250-BO1110水泵進行替換,泵電動機的額定功率參照重新計算結果做適當調整。第二,生產車間內冷卻循環水系統的進水管路要做適當局部調整。水泵在進水管道內增加引流真空罐與相應補水裝置還有流量及壓力儀表。第三,控制柜里面裝置計量電能表還有運行累時儀器。水泵運行與累時器在通電狀況下,累時器逐漸累積計時;水泵停機累時器就會停電,停下計時,再給電又會從先前累積時間累積計時。第四,對原先水泵進行拆除以前,關閉不運行備用水泵進出口的閥門,按照順序一一對原先備用水泵進行拆除,確保技術改革過程當中對系統生產與正常運行不構成影響。第五,依據施工圖的安裝尺寸安裝高效節能水泵,節能泵進出口則需逐一對應法蘭與管道部件進行更換。第六,原先的系統進水管道內每臺泵都要安裝一套引流真空罐,更換出口處多功能的止回閥。第七,電器控制器里面電氣保護組件做適當調整。
3應用效果分析
憑借技術改革前后的耗電指標分析,通過技術人員所登記的數據,冷卻循環水系統每小時耗電經技術改革前197.85kW下降至技術改革后74.31kW,技術改革后系統的節電率高達百分之六十二點九。技術改革以后每年用電量從166.4萬kW•h降到63.9萬kW•h,每年節省用電102.5萬kW•h,節約電費達到58萬元左右,經濟收益可以說十分可觀。
4結束語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流體輸送高效節能技術應用于我們國家冷卻循環水系統表現出了節能效果佳、可靠性高與經濟耐用這些優點,該技術實施方便,實際施工過程當中對企業生產與系統設備正常運行不會構成影響。通過多方查證,數據研究,我們不難發現該技術滿足循環水系統節能,應該得到大力度提倡與推廣。
作者:宋蓬殷單位:廣西南南鋁加工有限公司
- 上一篇:流量計節能技術論文
- 下一篇:甲醇生產中節能技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