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油化工節能技術創新探討

時間:2022-11-28 02:56:52

導語:煉油化工節能技術創新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煉油化工節能技術創新探討

摘要:煉油化工企業被視為我國最基礎的建設行業之一,其能源的產生、開發水平直接關系著我國的整體經濟發展狀況?;诖?,主要講述我國煉油化工企業能源消耗現狀,以及未來煉油化工企業的發展趨勢,各種新型節能技術的引進與應用。

關鍵詞:煉油;化工節能技術;現狀;發展創新

煉油化工企業被視為我國最基礎的建設行業之一,其能源的產生、開發水平直接關系著我國的整體經濟發展狀況。隨著科技的發展創新,化工節能技術被大力推廣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成效?;诖?,首先對現階段煉油化工節能技術的實際情況進行探究與論述,繼而分析這一技術在未來幾年將要踐行的路線[1]。

1我國煉油化工企業能源消耗現狀

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我國煉油化工企業的發展大體上呈現的是良性上升趨勢,其生產規模不斷拓展,企業實力不斷的強化。但是,與英美等發達國家相比,煉油過程中能源消耗量較大,這就表明煉油化工技術水平還不夠完善。此外,對于那些規模較大的煉油企業來說,其設施在運轉的過程中耗費的資源數量是龐大的。由此可以推斷,系統在節約能源方面存在較大的潛力與發展空間。目前,國際上煉油整體能耗最適水平被設定為55kg/t,但是我國很多煉油企業無法達到上述標準水平,對其原因進行剖析,大體上可以歸結為以下兩點,一是裝置規模不大;二是生產技術長期得不到更新。雖然我國乙烯裝置物耗的能耗量得到了一定的管控,但是我國綜合煉油耗能量仍然超過80kg/t,也就是說節能技術的作用被淹沒了。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煉油行業消耗能源的總量占全世界能耗總量的20%以上,降低能源的耗費量已經是煉油企業普遍關注的焦點。此外,對我國煉油企業正在應用的節能技術進行研究,相關人員發現其與傳統的工藝技術之間并沒有明顯的差異性,致使我國輕質油的收率(70%)明顯低于國外輕質油的收率(80%)。因此,現階段為了實現低能生產的目標,煉油企業首先應該擴建生產裝置的規模,將中小型煉油企業兼并為一些大型的煉油工廠,在高端設施的輔助下,積極落實節能技術,以使我國煉油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2未來煉油化工企業的發展趨勢

煉油化工節能技術發展的整體趨勢是踐行清潔、節約的路線,這也是新型技術發展的主流趨勢[2]。

2.1低溫與熱能的回收利用

蒸汽機在運轉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熱效應,那么將這些熱能采集回收進行循環利用,毫無疑問是煉油化工企業實現節約能源的有效方法之一。將蒸汽機中的熱能高效地采集回收以后,一般應用于分級供熱,也就是將蒸汽分層次地運用。

2.2聯合裝置的構建

聯合裝置實質上就是將各種工藝或者是常用裝置組合在一起,此時聯合在一起的裝置在運轉過程中就實現了熱能聯合的目標,間接地落實降低能耗的目的。有關研究表明,與多套裝置相比較,聯合裝置的應用至少降低了20%的能耗量,而且聯合裝置的成本造價僅僅是多套裝置的3/4,這就有力地證明了聯合裝置的應用是我國煉油化工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走向。因為其節約能源的同時,大大提高了煉油企業的生產效率。

2.3各種新型節能技術的引進與應用

創新型化工節能技術的引進與應用,能夠使煉油企業的生產設施優化水平程度達到最大化。據相關人員預測,機泵變頻調控、熱泵和精餾裝置等技術的創新與運用的頻率應該是較高的。機泵的變頻調速一般是借助計數機技術對煉油裝置進行管控,在該種新型技術的輔助下,即是在高溫的條件下,機泵也能順利、高效地運轉,這一技術的應用不僅僅降低了能源消耗量,而且優化了機泵裝置,使其達到精準化;精餾裝置的安裝是借助孔板波紋填料,特別是半徑為6.75m減壓塔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煉油化工企業節約能源的效果。此外,優化能量體系也可以視為煉油化工節能技術中的一項重要程序,其可以將各種能源相互轉換,最終落實循環利用的目標。一般優化煉油能源系統的技術有夾點技術與數字規劃技術,前者應用的原理基本是利用最小傳熱差以達到對熱網系統、水系統中熱能的采集與應用,最終達到節能的目標。

3結語

化工節能技術在煉油企業中的引進與應用,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一方面,其大大提高了工業生產的效率;另一方面,其為我國節約型社會的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目前,我國煉油企業中節能技術的效力還沒有充分地發揮出來[3],筆者建議煉油企業積極地改良優化生產裝置,不斷借鑒學習國外先進技術,使其為己所有,實現降低能源消耗量的戰略目標。

作者:趙檀 孫生波 單位:中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大慶化工研究中心

參考文獻:

[1]黃格省,李雪靜,喬明.煉油化工節能技術發展趨勢與現狀分析[J].石油石化節能,2011,1(3):5-7.

[2]徐玲榮,葉琴,孫建紅.試論化工節能技術的發展前景[J].能源與節能,2011,16(7):35-36.

[3]王榮增.我國煉油化工技術現狀與發展分析[J].化工管理,2015,28(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