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教學研究

時間:2022-05-20 03:56:01

導語: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教學研究

一、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采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

在課件的制作上充分發揮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勢并靈活應用,充分將影音、圖像和動畫融合到多媒體課件中,使教學內容以更加直觀、生動、形象的形式呈現和表述出來,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另外,運城職業技術學院礦山工程系建有教學礦井一座,它被批為礦業工程類國家級實踐教學基地,包括礦井主體、煤炭科技展示樓、煤礦機電設備展示廣場、礦山公園、煤礦機電設備實訓中心五大主體。其中,煤炭科技展示樓設置煤礦生產展示3D影院,通過程序控制以立體流程展示煤礦生產整體流程。采用先進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通過程序設置實現煤礦模擬生產整體操作和3D展示,在此過程中將煤礦安全生產每個安全控制點有效融入,從而有效保證安全生產的整體流程。

(二)引入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的主要優點是能夠為學生提供一種真實的環境,提供進行分析的素材和機會,通過案例學習,使學生在分析問題、進行采礦設計及指導現場生產等方面的技能訓練得到強化[1]。例如,在講授礦山安全法時,在課堂上閱讀《法制網》一則新聞“新聞報道吉林省吉煤集團通化礦業集團公司八寶煤業公司于2013年發生3.29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和4.1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共致53人遇難”。然后假設其中一組同學是八寶煤業公司現場人員,另一組同學是八寶煤業公司負責人,要求他們分別寫出當前應對措施、注意事項、事故上報流程、事故調查程序和處理方法以及相應的善后處理措施等。通過案例分析教學,學生親臨其境,驅使學生主動去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點。同時,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變被動聽講為主動參與,提高了學生理解、運用和駕馭知識的能力,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培養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強化了學生的安全生產意識。

(三)充分利用校內實驗實訓中心資源

運城職業技術學院礦山工程系擁有國家級教學礦井、礦山地質測量實驗室、礦山采掘技術實驗室、礦山采掘機械實驗室、礦山供電實驗室、礦井通風與安全實驗室和礦山工程實訓中心等實驗實訓中心,集煤礦“勘測、開采、機電、通風與安全”于一體,涵蓋了煤礦類專業大部分的教學實驗系統。通過對整個實驗實訓中心的參觀,使學生對井下復雜的系統有一個概括的了解,有效地克服《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課程知識點抽象、復雜、過于死板、難以記憶的特點。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模塊的法律內容,有目的地將教學場所安排到相應的實驗實訓中心。要求學生進行角色轉換,以煤礦生產技術人員身份明確自己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在生產過程中嚴格進行安全生產監督和管理。煤礦生產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步驟都要確保有法可依,有據可查,確保法律條款與生產結合,有效地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二、考核方式的改革

改變過去偏重理論知識、考試內容局限在書本上的做法,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考核和成績評估方法?!睹旱V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課程教學從三個方面進行考核。

(一)學生出勤率和課堂表現

實行扣分加分制度,學生無故曠課、遲到、早退每次扣10分,課堂上積極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并且回答正確每次加5分,本部分滿分100分,最高分為100分,最低分為0分。占總體考核30%。

(二)作業完成情況

對課堂布置的作業進行批改,存在漏繳和抄襲情況每次扣10分,滿分100分,扣完為止。占總體考核30%。

(三)技能操作

課程教學內容完成后進行技能操作考核,給出40組不同的技能操作考核試題,實踐考核題試題依據不同法律法規知識點進行設置,內容包括進入模擬礦井前的物品貯備、清點和查驗,煤礦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生產規程操作和工作記錄填寫,煤礦生產過程中的通風安全控制,模擬礦井事故處理流程以及升井后的物品歸位和記錄。要求學生抽選試題,然后按順序依次考核。技能考核部分要求學生獨立完成,考核過程中可以參考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并做詳細記錄。占總體考核40%。

三、建立課程教學信息反饋機制

課程教學信息的客觀反饋,有利于課程內容調整、結構優化、方法改進和質量大幅度提高。因此,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提高信息反饋與控制的功效,這樣能有效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課程教學質量。本課程教學信息反饋機制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學質量評價

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課程結構和教學效果幾個方面進行評價[5]。本課程采用統計方法,搜集大量的數據,對教學情況進行客觀調查、統計分析和綜合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學生評分部分、專業性評分部分和學校評分部分。其中,學生評分部分采用學生抽查法,抽取班級1/2學生,首選班長、學習委員和課代表,其余學生隨機抽取,選取的學生按評分標準對教學質量進行客觀評分。

(二)學生發展評價

主要通過學生的品質道德和學習能力進行評價。評價的方法是根據學生在學習和工作的過程中,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有較大的提高,尤其在煤礦安全生產的過程中,以法律法規為依據行使權利和完成任務,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評價統計。

(三)考核結果分析

采用Excel軟件對考核結果進行數據處理,并對數據進行正態分布分析,將分析結果與以往幾年考核結果進行對比,對成績上升或下降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辦法。通過學校的教務處、學生處、院團委、學生組織社團以及用人單位進行教學信息的收集工作,對收集到的課程教學信息分層次、分類別進行加工處理,針對教師自評和學生反映的教學問題能夠解決的就及時解決處理,不能解決的上報主管部門,并不斷督促相關解決辦法出臺,最終形成課程教學的趨于固定的體系。(本文來自于《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雜志?!度T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雜志簡介詳見.)

四、教學改革實踐

以11級礦井通風與安全專業學生為改革實踐對象,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后進行課程考核,考核結果與10級礦井通風與安全專業學生考核結果做比較,并進行分析。10級礦井通風與安全專業三個班共120人,2011-2012學年度第二學期的《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課程考核及格人數為105,及格率約為90%,平均分數為68.5;11級礦井通風與安全專業三個班共120人,2012-2013學年度第二學期的《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課程考核及格人數為115,及格率約為96%,平均分數為79.0分。通過課程改革,學生考核及格率約提高6%,達96%。學生考核分數約提高14%,平均為79.0分。結束語《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結合課程自身特點,以培養學生安全生產意識和法律法規觀念為主線,結合多種方法對課程進行改革。通過改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改變考核方式,增加課程教學信息反饋機制,使學生學習興趣有了顯著提高。通過課程改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果。以兩屆學生的“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課程考核結果為對象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經過課程改革效果顯著,學生考核及格率約提高6%,達96%。學生考核分數約提高14%,平均為79.0分。

本文作者:梁彩情黃成麟許先猛工作單位:運城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