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安全管理體系建立及實踐
時間:2022-08-30 03:24:49
導語:煤礦安全管理體系建立及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企業基本概況
龍王莊煤礦地質狀況比較繁雜,各采區比較分散,員工由不同學歷組成,知識素養存在很大差異,這些復雜的原因都使龍王莊煤礦的安全管理工作異常難進行。分析以前礦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礦井投產以來的各類事故,主要得出以下幾點認識:(1)通過搜集眾多數據,對礦難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絕大部分事故的發生源于管理層的盲目指揮和煤礦工人的違規操作。(2)煤礦安全生產的主體是全體職工,煤礦領導層與職工之間缺少溝通,甚至相互抵觸,不利于生產安全管理的實施。(3)煤礦安全生產管理是一個巨大的復雜系統,影響因素非常多,管理工作環節煩瑣,安全生產管理必須根據系統工程的理論,統一管理、掌握重點,協調好各方面之間的關系,才能實現企業整體利益最大化的目標。
2.1煤礦安全管理體系組成。煤礦安全管理體系包括安全管理組織體系、安全管理監督檢查體系、安全管理基礎工作、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安全管理信息運行體系和安全管理保障體系六大部分。其結構關系如圖1。2.2安全管理組織體系。(1)礦井的安全工作由礦長直接負責,包括其計劃、實施和監督。(2)以生產副礦長為領導的安全生產管理組織體系。組織構成:副礦長、科長、區負責人、班長、小組長和操作工人。(3)由總工程師主導形成技術方面的安全生產技術組織體系,其中包括各崗位副總工程師及所有技術人員。2.3安全管理監督檢查體系。2.3.1專業安全監督檢查體系。以安監科長為第一負責人形成專業安全監督檢查體系,其人員組成:安檢處科、安檢副科長、主任工程師、工程師、技術員和安檢員。體系如圖2所示。專業安全監督檢查體系主要職責是保證監督檢查,主要內容有:(1)由于《龍王莊煤礦安全監督檢查考核管理辦法》明確了安檢員在執行過程中應遵循的方法準則及工作范疇,安監處不再采用安檢員通盤監督的方式,而是根據自己負責區隊的執行進度以《某煤礦安全監督檢查考核管理辦法》為指導,監督檢查區各隊長依章引導、作業人員依章作業的情況。同時,安檢員的考核以季度為單位,采用末位淘汰制。(2)對重大事故隱患消除方案的實施程度與質量進行核查。專業安全監督檢查是安全方針得以落實、安全工作有效開展的強力保證。2.3.2群眾安全管理體系。群眾安全管理體系是為了更好的實施全員、全過程和全面質量管理與監督而成立的,是實際生產中的道道安全防線,是不可或缺的安全管理體系。其管理網絡體系如圖3所示。2.4安全信息運行體系。安全信息的管理在安全管理工作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為安全決策提供依據,因此,安全信息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安全工作的推進。企業必須建立健全安全信息的采集、篩選、加工、存儲制度,同時注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形成一個科學的運行體系,為及時消除事故隱患提供可靠保證。安全信息運行如圖4所示。2.5安全管理保障體系。(1)建立全員參與的安全管理文化氛圍:①培養生產管理人員的安全管理意識;②加強培養職工安全管理意識;③理順各種關系,增強安全生產意識;④加大宣傳力度,創建安全管理氛圍。(2)研究“安全成本”,控制安全投入。(3)采用現代化管理手段進行安全管理:①安全生產管理信息系統。該信息系統是根據某煤礦的實際生產特點和日常管理工作的要求而建立的;②礦井安全狀況評價體系。該體系主要用于評價各個方面安全生產狀況,并將評價結果納入個人獎懲制度,從而為確保礦井安全生產打下基礎。
3煤礦安全管理體系創新點
為了全面高效地實現安全管理,煤礦安全管理體系制定了管理內容和崗位程序,開創了以人為本的安全管理體系。該體系具有以下創新點:(1)根據現代市場經濟環境明確而具有針對性的劃分職責,以各個部門的性質為設計依據,側重于技術和現場的管理、責任部門的監督檢查以及各個單位的工作劃分。(2)對工作成果的考察查實實行聯責是安全管理辦法的關鍵點,增加了各部門員工的互動。經過近一年的實踐和檢驗,礦井實施安全管理體系之后,在各項指標都達到標準要求的同時,極大地保障了礦井生產文明程度、工程質量級別和職工生產安全。在生產任務加重、生產員工變動頻繁時,新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仍能保證生產的安全性以及各項指標的圓滿完成,大大促進了礦井的生產與發展。
4結論
人本管理是現代安全管理的核心思想。以人為本要做到讓所有員工在工作所有環節的所有方面都參與安全生產管理,這樣才能得到所有員工的響應,促進煤礦生產的安全,并最終提高煤礦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謝賢平,趙梓成.礦山企業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的分析與設計[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1996,21(1):33-39.
[2]謝振華.礦山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與開發[J].工業安全與防塵,2010,(10):27-30.
[3]宋金玲,王輝.煤礦安全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J].煤礦自動化,2011,(6):35-36.
[4]蘇增慶.煤礦安全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2,12(4):182-183.
[5]崔偉.我國煤炭安全管理的現狀與對策[J].煤炭安全,2009,(2):55-57.
[6]王泰,劉寶民.我國煤礦安全狀況和安全管理措施[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2):70-74.
作者:李亞鵬 單位:永煤集團
- 上一篇:煤礦安全生產衛生管理探討
- 下一篇:高新技術對防治林業病蟲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