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榆林煤炭工業現狀分析

時間:2022-08-30 03:09:19

導語:陜西榆林煤炭工業現狀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陜西榆林煤炭工業現狀分析

陜西榆林幅員遼闊,總土地面積43578平方公里,占全國的0.4%,占陜西省的1/5,是全國煤炭資源富集區。全市含煤炭面積占土地面積的54%,與俄羅斯的頓巴斯煤田等并稱為世界七大煤田。煤田埋藏較淺,煤質優良,地質構造簡單,開采技術條件優越,是建設大型煤炭基地的理想煤田,也是國家規劃的大型煤炭建設基地之一。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陜西榆林煤炭工業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榆林煤炭工業經濟勢頭強勁,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目前,形成了以神華、中煤、華電、陜煤、陜投、兗礦集團等大型國有企業為代表,國家、地方、個人聯合開發的局面。煤炭工業已成為榆林市的支柱產業,取得了較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1]。

1陜西榆林煤炭工業發展成就

1.1地質勘查發展較大。陜西榆林已進行煤田地質勘查的面積為29422.32平方公里,其中預查面積8839.97平方公里,普查面積3244.22平方公里,詳查面積2709.11平方公里,勘探面積2386.27平方公里,調查評價面積12242.75平方公里。侏羅紀煤田的地質勘查工作主要在榆陽、神木、府谷、橫山4個縣區,其中神府礦區勘查程度高,已規劃的48個井田中有18個井田完成勘探(精查),3個井田達詳查;榆神礦區已勘探的井田有46個,35個大型、7個中型、4個小型井田達詳查;榆橫礦區勘查除小面積的波羅井田和樊家河井田以及部分地段進行了詳查外,其余均系找煤和普查程度;吳堡礦區橫溝井田為勘探,其余為普查。1.2煤炭產能穩步提高“十一五”期間,榆林煤炭產量平均每年以兩千萬噸級水平遞增,保持了強勁增長勢頭。2009年全市煤炭突破了兩億噸大關,達到20929萬噸,比2005年翻了一番,占全國煤炭總產量的7.06%,成為全國第二產煤大市。煤炭工業完成產值658億元,比2005年增加5.7倍,全行業實現稅費120億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占全市財政總收入的40%以上,龍頭地位更加凸顯,成為全市第一大主導產業。2012年底全市共有煤礦260處,其中資源整合礦井166處,單獨保留礦井64處、中省礦井30處,全年生產原煤3.2億噸,居全省第一,其中市內消費約占11%,向市外輸送約2.848億噸。自“十一五”以來,全市煤炭產量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2006年到2012年,全市煤炭產量分別為1.16億噸、1.2億噸、1.55億噸、2億噸、2.57億噸、2.83億噸、3.2億噸。榆林已成為繼鄂爾多斯市之后全國第二個煤炭產量過億噸的地級市。大型煤礦榆林市規劃30處,其中已建成涼水井、馮家塔、中能、韓家灣、榆樹灣、檸條塔、張家峁、紅柳林等煤礦,全部投產時產能達1.3050億噸/年。1.3煤炭集團化發展勢頭良好。為了推動地方企業上市并做大做強優勢企業,榆林市政府專門設立了“榆林市企業上市專項資金”,用于加大企業上市培訓、宣傳工作;制定企業上市規劃,確定榆林煤炭運銷集團、榆神煤炭公司、府谷煤業集團、神木礦業集團、府谷鎂業集團、府谷煤化集團、神木煤化工集團等20戶煤炭生產、運銷和化工企業作為上市培育對象;聘請高水平的中介機構對煤炭企業進行包裝策劃、規范管理;加快股份制企業改革步伐,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神華集團、華電集團、中煤集團、華能集團、國華集團、陜西延長集團、陜西煤業化工集團、陜投集團、陜西有色金屬集團、陜西銀河集團、山東兗礦集團、山東魯能集團等國有大型企業均參與了榆林市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集團化發展勢頭強勁。1.4煤炭資源綜合利用推進加快。認真落實省政府“三個轉化”戰略,著力煤炭資源轉化來推動產業結構調整[2]。(1)煤焦化:全市原有271戶蘭炭企業經產業結構調整已全部關閉。省發改委批復的50戶蘭炭綜合利用項目生產規模達3416萬噸,副產煤焦油320萬噸。已有40戶蘭炭主體項目基本建成,其中已進行調試生產的企業26戶。煤焦化產品煤焦油加工類項目4個、電石企業46戶,產能分別為25萬噸/年和168萬噸/年。(2)煤轉電:已建成的煤轉電項目有清水川發電廠、三道溝發電廠、郭家灣發電廠、亞華發電廠、銀河發電廠等,在建和規劃的煤矸石綜合利用發電項目有9處,裝機容量594.5萬千瓦。(3)煤氣化:已建成榆林經濟開發區煤化科技10萬噸甲醇、神府經濟開發區神木化工60萬噸甲醇、榆陽區兗州煤業60萬噸甲醇等煤氣化制甲醇項目。1.5裝備和煤礦安全水平進提高顯著?!笆晃濉逼陂g,榆林市整合和新建大中型煤礦普遍實行壁式綜合機械化開采,現有煤礦積極利用先進技術、裝備進行升級改造。以防冒頂、防火、防水為重點,不斷完善安全管理體制;依法推進煤礦安全專項治理,狠抓煤礦整頓關閉;不斷加大安全投入,改善煤礦安全基礎設施;煤礦安全生產形勢逐年好轉,實現了事故死亡人數和百萬噸死亡率雙下降。1.6生態環境治理成效明顯。認真落實國家環境保護政策,關閉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小煤礦198處,小焦化廠272家。新建、技改煤礦做到防風抑塵網和筒倉建設等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建設“三同時”,單獨保留煤礦對儲煤場實施了改造,硬化、綠化道路,更換鍋爐、風機,完善灑水防塵系統,減少了環境污染。全市煤炭生產、轉化、運銷企業建立了礦區、廠區綠化責任制,造林綠化面積逐年擴大。進一步加強采煤沉陷區治理工作,邀請煤炭科研單位和院校,對神府礦區塌陷治理與生態修復和榆神礦區保水采煤方法進行了專題研究,形成了課題研究報告,對活雞兔-大柳塔-哈拉溝礦區等四個區域開展了綜合治理試點,選擇部分煤礦進行了保水采煤試驗,取得了較好成績。

2陜西榆林煤炭工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榆林煤炭資源豐富,煤炭工業已成為榆林市的支柱產業,目前已經取得了較大成就,但也存在以下問題,影響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1)地方煤礦企業生產技術與裝備水平不高、資源破壞嚴重,回采率不高。(2)部分煤礦規模小,集中度不高。(3)煤炭產業結構不合理,資源綜合利用率偏低。(4)安全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加強。(5)礦區生態環境治理滯后。(6)煤炭外運能力不足,影響產業發展。

3小結

煤炭是榆林經濟的重要支柱,也是陜西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第二大產煤市,要在新時代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重大貢獻,就必須根據榆林煤炭工業發展現狀及成就,以及發展存在的問題來制定相應的具體措施,確保榆林煤炭工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為榆林當地經濟乃至陜西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崔榮.榆林煤炭經濟發展戰略思考[J].新西部(理論版),2016,(8):18-19.

[2]閆樹熙.煤炭資源開發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以國家級能化基地榆林市為例[J].企業經濟,2014,(9):133-137.

作者:陳拓其 單位:榆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