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業成本控制現狀與對策
時間:2022-11-20 08:59:40
導語:煤炭企業成本控制現狀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成本控制有利于企業降本增效。當煤炭行業整體呈現出產能過剩、市場疲軟、價格低位、資金缺乏的困境時,煤炭企業面臨著“去產能”的戰略調整。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價格下降嚴重影響了企業效益,地方國有煤炭企業出現了嚴重的虧損,產能過剩又面臨著外銷的壓力。在開源創收空間有限時,成本控制將成為企業增效的主要途徑。1.2成本控制有利于企業成本精細化管理。隨著煤炭行業“黃金十年”的結束,煤炭企業轉而進入了“寒冬期”,更加加劇了煤炭企業之間的競爭,在煤礦企業面臨著生存危機時,便希望通過精細化管理提高競爭力,增強原動力。在推進成本的精細化管理中,充分利用人力資源管理模塊、設備管理模塊、物資采購管理模塊等一系列的環節形成閉環管理模式,從而保證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1.3成本控制有利于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在煤炭企業面臨嚴格的監管和安全生產的挑戰下,企業應當清晰的認識到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法則。煤炭產品難以實現差異化,價格競爭是煤炭市場競爭的主要手段,成本控制便是實現低成本戰略的主要途徑。煤炭企業在進行成本控制時,結合企業實際成本與先進企業對標,能夠尋找出管理中差距,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逐步改進從而降低成本,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2地方國有煤炭企業成本控制現狀
2.1企業成本控制意識薄弱。在傳統的成本管理中,國有煤炭企業成本管理的目標是為了對已發生的成本進行反映。在煤炭價格持續低迷、成本剛性比重大的情況下,事后核算并不能達到成本控制,應將事后核算轉變為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成本控制也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任務,它由生產部門預測并控制,它與每個部門、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但是在國有煤炭企業中不管是上層決策者、中層管理者還是基層員工對成本控制的意識都非常薄弱,具體表現為:(1)上層決策者成本控制意識薄弱導致戰略成本增加。所謂的戰略成本是以戰略的眼光從成本的源頭識別成本驅動因素,對價值鏈進行成本管理。在煤炭行業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煤炭企業的決策者盲目地擴張,造成了今天沉沒成本加重的局面。決策者要樹立起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成本這個理念。(2)中層管理者成本控制意識薄弱導致運營成本增加。中層管理者作為實現戰略目標的執行者,如果成本控制意識薄弱則會增加各個環節的操作成本。當地方國有煤炭企業采取集團公司統一采購,各生產事業部按需分配材料設備時,事業部的管理者為了爭奪有限資源而產生摩擦導致管理成本增加。(3)基層員工成本控制意識薄弱導致生產成本增加。煤炭作為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人工成本達到了原煤成本的40%以上,在粗放式管理下,煤礦職工成本控制意識薄弱,可循環使用的材料沒有進行重復利用造成資源浪費。如果每個員工不按照標準的崗位作業要求自己,不僅會增加效率成本和失誤成本,而且很可能因達不到安全質量指標從而給煤礦帶來安全成本。2.2企業融資成本過高。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高企的負債率制約了地方國有煤炭企業的健康發展,增加了企業的還款壓力。在煤炭市場不景氣時,地方國有煤企不僅償還不了到期金融負債,連維持正常生產的稅款、材料設備款都拖欠;煤礦工人的工資一直在降,工人們的情緒不穩定給安全埋下了隱患;訴訟增加、多項資產被凍結查封,給企業的聲譽帶來了不利影響。目前煤炭企業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債臺高筑會導致企業在創新、研發等方面缺少資金支持,資金缺乏轉型發展也就無從談起,國有煤炭企業陷入了惡性循環的泥潭。2.3不良資產制約著地方國有煤炭企業發展。面對煤炭市場的持續低迷和激烈競爭,科學有效地利用企業各種資源,發揮各項資產的最大效能,實現資產保值增值是煤炭企業追求的主要目標。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地方國有煤炭企業越來越多的不良資產集中暴露出來,成為制約企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1)在資源整合過程中形成大量的不良資產。地方國有煤炭企業受政策性推動,盲目擴張兼并收購了周邊小的煤炭企業,收購整合時才發現,由于小煤礦的私挖濫采嚴重破壞了采煤作業條件。而且由于安全設施投入不足,達不到安全標準,所留下的礦井設備基本處于報廢和半報廢狀態。另外,礦井設備都屬于專用性極高的固定資產,設備拆除后多數都無法再利用,資產變現能力差,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資產。(2)達不到行業標準而形成的不良資產。由于去產能政策的實施,環保、技術、安全等標準的提高,大量地方國有煤炭企業的下級單位(如焦化廠、電廠、磚廠、化肥廠等)由于高污染高能耗、技術含量低、轉型升級難,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被迫成為“僵尸企業”,其所擁有的專有設備也變成了不良資產。(3)公司治理不完善,投資決策失誤造成不良資產。目前,地方國有煤炭企業沒有建立一個完善的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企業負責人多數來自政府部門,對市場經濟不夠了解。導致出現企業盲目地擴大投資規模,發展多種經營、第三產業,極易造成重復建設與投資項目失敗,形成資產流失或毀損、閑置等。2.4地方國有煤炭企業社會成本較重。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是計劃經濟形成的歷史遺留問題,在特定條件下減輕了國家負擔,保障了職工生活需要。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這些辦社會職能讓地方國有企業承受了沉重的負擔,分散了企業的精力,制約了企業的改革,阻礙了企業的發展。長期以來,醫療、教育、三供一業(供電、供水、供氣及物業)、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等社會職能占據著企業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在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企業背負著沉重的辦社會職能的包袱,無法將足額資金投入到安全建設、轉型發展等項目。社會成本的大大增加,也使企業越來越喪失了市場的主動權,面臨著被其他企業兼并重組的風險。
3地方國有煤炭企業加強成本控制的對策建議
3.1增強企業成本控制意識。首先,提升全員成本控制意識。將成本控制作為企業文化組成部分,對全體員工進行培訓教育,要求各級管理層充分認識到降低成本就是增加效益,使每個人都能夠足夠重視成本控制。其次,建立成本控制制度。在煤炭企業建立起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對標制度、績效考核制度,形成完整的、環環相扣的制度鏈,使每個崗位的管理職能明朗化,再配合適當的獎懲措施,從而實現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最后,建立成本管控系統。在以大數據為依托推動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時代,在煤炭企業中建立目標管理、物資管理、設備管理、安全管理等成本管理系統,可以將成本、質量及效益落到實處。3.2推進市場化債轉股降低企業杠桿率。地方國有煤炭企業應抓住并利用好市場化債轉股這一重大機遇,積極與金融機構溝通對接,關注各方需求,實現各方共贏。在有債轉股資金的支持下,企業資金短缺的狀況會得到緩解,金融機構對煤炭企業持續發展的信心增強,地方國有煤炭企業便會走向加速發展的快車道,為煤炭企業的轉型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3.3盤活地方國有煤炭企業不良資產。煤炭企業對于不良資產首先應該分類,對于單項資產本身損壞不能正常發揮其應有的價值應當盡快處置。對于單項資產物理狀態良好但由于多項資產組合狀態出問題,導致不能產生效益,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盤活、改善不良資產。(1)引入非公資本,完善公司治理。將“僵尸企業”的產能、設備投入到優秀的民營企業,通過參股形式進入民營企業,有利于民營企業利用國有資本實現保值增值。對于一些重要的行業,鼓勵國有煤炭企業通過出讓股份、增資擴股、合資經營等方式引入非公資本。讓民營企業成為股東,參與到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成為對國有企業內部管理和經營決策的監督者,從而達到完善公司治理,盤活、減少不良資產的目的。(2)對不良資產進行轉型發展。例如在原廠房設備的基礎上利舊改造,建設成集應急救援、應急演練、應急數據支撐、公眾安全教育、監管監察執法人員培訓、生產經營單位員工技能培訓、?;瘷z維修技術服務、大學生實訓、旅游等于一體的綜合型應急救援管理基地。3.4剝離地方國有煤炭企業辦社會職能。為了加快剝離國有煤炭企業辦社會職能,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使國有企業輕裝上陣,集中資源做強主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的政策。地方國有煤炭企業應抓住這次機遇,全面推進社會辦職能移交。為了使企業剝離辦社會職能的工作穩步推進,企業要積極做到以下三點:一是成立剝離移交工作組。組長由專人擔任,組員由涉及各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組成,明確工作職責、管理制度、組織紀律,為移交工作順利進行奠定基礎。二是加強宣傳指導,獲得職工支持。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不僅會導致一些員工崗位的變動,還會影響員工隱形的補貼,出于本能員工對“剝離”工作有抵觸的情緒。企業要加大宣傳力度,妥善安置好職工,確保剝離移交工作平穩推進。三是密切配合地方政府確?!皠冸x”工作順利進行。在分離移交過程中,密切配合地方政府,與接收單位積極溝通,明確資產的移交范圍、移交的時間節點、維修改造標準等相關事宜,以確保剝離工作順利進行,使地方國有煤炭企業早日卸下包袱參與市場競爭。
參考文獻:
[1]李錦.從國企改革著手破解國企高負債率———對《關于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的指導意見》的思考[J].現代國企研究,2018(19):22-27.
[2]張好雨.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徑選擇問題探析[J].管理現代化,2018(5):79-81.
[3]張猛,李亞偉.淺談當前煤炭行業成本管理的新模式[J].現代營銷,2018(10):166.
[4]孟慶煒,王紅勝.煤礦精細化管理方法研究[J].能源與環保,2019(2):119-122.
作者:李速梅 單位:山西離柳焦煤集團有限公司
- 上一篇:提升煤炭企業經濟效益分析
- 下一篇: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