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器引進及投入運行分析
時間:2022-05-02 10:51:05
導語:航空器引進及投入運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結合通用航空企業實際情況以及通用航空器運行經驗,梳理通用航空器引進全階段工作項目,并分析各階段實施程序與內容;結合民航規章相關要求,識別出各階段關鍵點和具體要求,提出通用航空器引進具體步驟和實施方法,為通用航空企業后續航空器的持續引進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通用航空器;飛機引進;運行
合格審定航空器引進是指航空運營人通過合法的協議或合同等方式獲得航空器的所有權或使用權。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國家低空空域和通航產業的深入改革,通用航空正在步入急速發展期,各通航企業不斷引進各類通用航空器,行業規模急劇壯大。截至2017年6月,我國共有通航企業380家,在冊通用航空器2776架,相比2015年的281家通航企業和2235架通用航空器,增幅分別為35.2%和24.2%。同時,相較于歐美發達國家通航發展情況,可以預見我國通用航空后續發展潛力巨大,通航航空器引進需求巨大。目前,我國通用航空運行企業在進行通用航空器引進并投入運行時,主要依據CCAR121公共航空運輸企業的相關民航法規來實施相關工作,整體上對于通航企業缺乏相適應的法規,導致通用航空器在引進和投入運行過程中存在法規指導性不強、適用性較弱等問題。同時,通用航空器從接機驗收到“三證”辦理再到投入運行,涉及的規章多達十余種,指導內容相對分散,具體條款執行時缺乏明確指導,造成通用航空器引進工作周期長、成本浪費較大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本文結合通用航空企業實際情況以及通用航空器運行經驗,梳理通用航空器引進全階段工作項目,結合民航規章相關要求,提出通用航空器引進具體步驟和實施方法。
1通用航空器引進及投入運行的一般要求
1.1通用航空器引進及投入運行流程通用航空企業主要通過購買、租賃以及托管等方式完成航空器的引進工作,按照要求加入企業運行規范并達到航空器運營狀態。從通用航空器交付到最終投入運行,主要經歷航空器驗收、合格證件辦理、維修能力建設以及運行合格審定等階段,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1.2通用航空器接機驗收通用航空器的引進,首先要完成航空器的接機驗收工作,其相關程序、驗收對象與內容以及相關依據如圖2所示。1.3通用航空器“三證”辦理完成航空器的接機驗收后,需依次完成航空器國籍登記證、適航證以及電臺執照的辦理工作,相關辦理程序、對象與內容、依據如圖3所示。1.4通航企業維修能力建立新引進機型投入運行前,航企業的維修系統(若有的話)一般需要通過維修增項申請工作,至少獲得該型航空器航線維修的批準,相關流程如圖4所示。1.5運行/補充運行合格審定航空器完成交接驗收、取得合格證件并建立維修能力后,運營人即可申請進入運行/補充運行合格審定階段。合格審定工作主要分為審定準備、預先申請、正式申請、文件審查、驗證檢查、簽署運行規范等6個階段。運營人需依據廠家提供的適航性資料及民航法規制定航空器的MEL、飛行訓練大綱、駕駛艙檢查單、運行符合性聲明、豁免/偏離請求、重量平衡控制程序等;局方審查小組對運營人提交的資料進行符合性審查。同時,通過現場觀察、評估等形式審查申請人的各類運行活動,如人員訓練的評估、訓練大綱的實施、航空器符合性檢查、主營運基地/維修基地檢查、記錄保持及管理程序、機組成員記錄、訓練飛行評估、驗證試飛等。最終以批準運營人運行手冊及運行規范的形式批準引進航空器投入運行。
2影響通用航空器引進及投入運行的因素分析
2.1實例表1為某型通用航空器在2015年引進及投入運行時的實際實施周期情況(其中不含等待時間)。2.2影響因素分析1)總體分析該航空器引進及投入運行涉及的工作項目多,實施人員涉及專業多,執行程序也較為復雜,同時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運營人、航空器廠家以及局方等多部門協調完成。該航空器引進及投入運行的主要階段工作總體上有先后順序,需串行依次完成;部分階段項目(如適航證辦理和維修增項申請)也可并行實施,以縮短工作周期。2)關鍵影響因素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飛機交接驗收階段工作周期較長,主要原因為該航空器出廠時涉及改裝狀態,在接機驗收過程中除飛機平臺外,還需對其改裝部分進行全面檢查(包括功能、性能、資料、備件、工具、設備等),以確保整體狀態良好。改裝狀態驗收過程中往往存在配套資料不完善、航材標簽不全、設備性能不達標、維修記錄不規范等問題,進而影響飛機交接驗收的進度。適航證辦理往往比較費時,主要原因是需進行航空器的局方適航文件審查和現場審查。運營人不僅需要提供航空器的TC/VTS、PC、噪聲合格證等證明文件,構型差異說明、制造符合性聲明、裝機設備清單、時控件清單等技術文件,改裝、維修、檢驗、試飛和校正等工作記錄,經局方批準或認可的持續適航文件,還需進行航空器平臺的適航性自查以及發現各類問題的糾改落實等工作。維修增項申請工作中,運營人除了滿足必要的硬件配套要求外,還需根據廠家提供的飛機資料和局方要求制定維修方案及相應工卡等文件。工程技術人員需要消化大量廠家手冊并形成客戶化的維修方案等文件,期間各類適航問題(如航空器利用率問題、CAD/SB在維修方案落實問題以及定檢周期偏離時限問題等)需與局方反復溝通、確認并落實。維修人員培訓大綱、維修管理及程序手冊等文件需要新建或修訂,并報局方批準后方可實施。由于缺乏規范的、可操作的通用航空器引進及投入運行工作指導,容易造成工作團隊成員對法規要求理解不一致,任務實施往往多源于個人經驗,隨意性較大,存在分工職責不清、執行程序錯誤、工作漏項或返工等問題,造成航空器引進及投入運行工作整體周期延長、成本增加。此外,當前通用航空器引進及投入運行工作主要按照CCAR121相關法規要求執行(如定檢周期偏離要求、MEL制定依據、航空器適航檢查要求等),提高了通用航空器的運行成本;同時,當前通用航空器證件辦理程序較為復雜且無法完全實現電子化審批,也降低了相關工作效率。
3結束語
對于通航企業來說,應該在當前法規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形成一套適用于其自身運營特點的通用航空器引進及投入運行標準,細化并規范其具體工作內容、程序和要求,尤其針對關鍵影響因素制定合理措施,不僅可以有效指導后續工作的組織與實施,確保任務順利實施,還可大幅縮短項目周期,降低相關成本。通過標準化操作,也提出了通用航空器引進及投入運行的合理化建議,推進民航法規關于通用航空器運營工作要求的合理化修訂,進而促進通航企業的良性發展。
作者:田斐斐 陳曉敏 張楠 單位:中飛通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
- 上一篇:航空電子機載設備研究
- 下一篇:國際航空運輸法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