巰甲丙脯酸治療小兒心力衰竭護理探討論文
時間:2022-07-04 09:35:00
導語:巰甲丙脯酸治療小兒心力衰竭護理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觀察巰甲丙脯酸對小兒心力衰竭的治療效果,探討應用巰甲丙脯酸時的護理措施及注意事項。方法將46例心力衰竭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除心力衰竭的一般常規處理外,觀察組加用巰甲丙脯酸口服:每次0.5~1mg/kg,1日3次,從小量開始,用藥后認真觀察心力衰竭征象的改善情況及藥物副作用,用藥3天后評價療效。結果觀察組顯效14例,有效7例。無效2例,對照組顯效5例。有效12例,無效6例,觀察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中有6例次發生血壓下降,惡心、皮疹等副作用,程度輕微,不影響繼續用藥。結論巰甲丙脯酸對小兒心力衰竭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使用方便,效果確切,副作用小,值得臨床推廣。
眾多研究表明: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變化中,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是一起重要作用的神經體液因素[1~2],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心力衰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是近年來心臟學的重大進展之一[3],我們于1999年1月~2000年6月應用巰甲丙脯酸治療不同病因所致心力衰竭46例,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將我們的觀察結果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全部病例符合現行高等醫藥院校本科教科書《兒科學》所制訂充血性心力衰竭標準[4],男29例,女17例,年齡:~1歲15例,~3歲18例,~7歲8例,~14歲5例,原發病:肺炎合并心衰13例,先天性心臟病16例,病毒性心肌炎9例,風濕性心臟病5例,心肌病3例。
1.2治療方法將46例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23例,兩組皆進行有關心力衰竭的常規治療(吸氧、鎮靜、強心利尿等),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加用巰甲丙脯酸口服:每次0.5~1mg/kg,1日3次,藥物從小劑量開始:首次用l/4量,第2次用1/2量,第3次起用全量,用藥后每8h觀察記錄心率、呼吸、肝臟大小及一般情況,用藥3天后評價療效。
2結果
2.1療效評價為便于療效觀察參考有關文獻暫按以下標準,見表1。
2.2治療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結果,見表2。經統計學處理,兩組治療結果差異有極顯著性(P<0.01),觀察組中3例在首次用藥后出現輕度血壓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圍,2例有輕度惡心,1例出現一過性皮疹,經對癥處理后很快消失,不影響繼續用藥,所有病例無明顯副作用出現。
表1療效標準略
表2治療結果略
3觀察與護理
3.1觀察內容
3.1.1嚴密觀察病情著重注意觀察缺氧體征(面色灰白、紫紺)的輕重,呼吸頻率及心率的快慢,有無呼吸節律不整和心律不齊,肝臟的大小、尿量的多少,浮腫的有無與輕重,以此來判斷心力衰竭的輕重,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
3.1.2嚴格控制活動量患兒要嚴格臥床休息,飲食少量多餐,不可過飽,若為嬰兒哺乳時紫紺與呼吸困難加重,應暫停哺乳,待緩解后再繼續哺乳,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
3.1.3嚴格控制液體入量患兒盡量不輸液或少輸液,若能少量進食,每日輸液量應不超過30ml/kg,完全不能進食者,每日輸液量60~80ml/kg,張力1/5~1/4張,速度每小時3~5ml/kg,嚴禁輸液過量和速度過快,以免加重心力衰竭。
3.1.4注意洋地黃的過量反應患兒同時應用洋地黃藥物,其個體差異大,中毒量與治療量接近,每次給藥前皆應測心率、心律,若出現惡心,嘔吐、色視、心動過緩、心律不齊,可能為過量征,應馬上報告醫生,進行相應的檢查與處理。
3.2防止和注意巰甲丙脯酸的副作用[5]巰甲丙脯酸在常規量使用下作用安全,副作用少,個別患者可能出現低血壓、血管神經性水腫、蛋白尿、皮疹、中性粒細胞下降、高血鉀等,應注意預防和識別。
3.2.1用藥前詳細詢問病史對既往有腎疾患史或過敏性疾患者,最好不用或減量使用,以免發生蛋白尿等腎損害或血管神經性水腫甚至喉頭水腫。
3.2.2低血壓多發生在原有低血鈉者及首次用藥后,故用藥前最好查血電解質,對有低血鈉者應先行糾正,用藥時應停用其它降壓藥,劑量應以小量開始,首次用藥后應監測血壓至少6h,以免發生低血壓。
3.2.3不同時用保鉀利尿劑(如安體舒通),以免高血鉀。
3.2.4定期查血常規,以早期發現白細胞下降,注意肝、腎功能。
3.2.5注意有無味覺異常、干咳等。
4討論
4.1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在心衰發生、發展中的作用[1,6],近年研究表明:神經內分泌失調在心衰的發生發展中有重要作用,心衰時,由于心排出量下降,交感神經活性增強,小動脈收縮,致腎血流量下降,刺激RAAS,血管緊張素轉移酶活性增高、使更多的血管緊張素I轉為血管緊張素II,后者有很強的血管收縮作用,加重心臟的后負荷,從而進一步加重心力衰竭,造成惡性循環。
4.2巰甲丙脯酸治療心衰的機制[3~7]巰甲丙脯酸屬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其作用為:(1)抑制交感神經興奮性。(2)阻止血管緊張素I轉換為血管緊張素Ⅱ。(3)減少醛固酮的產生。(4)抑制緩激肽的降解、刺激前列腺素生成,后者可強有力的擴張血管。(5)抑制去甲腎上腺素釋放。以上作用的總效應是:擴
張周圍血管,降低循環阻力,減輕心臟后負荷;減少水鈉潴留,降低血容量,減輕心臟前負荷,從而減輕心臟負擔,巰甲丙脯酸還可擴張冠狀動脈,降低心肌氧耗,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謝,從而糾正心衰。
4.3使用巰甲丙脯酸的注意事項(1)該藥個體差異大,應從小量開始,確定最低有效量,根據病情隨時調整。(2)伍用利尿劑,可增強療效。(3)該藥無直接加強心肌收縮作用,故不能取代強心劑,應與強心劑合用。
5結論
巰甲丙脯酸對心力衰竭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其效果確切,使用方便、安全、副作用少,應用中注意個體差異,小量開始,隨時調整。
參考文獻
1沈微,陳永紅,李萬鎮.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發病機理研究.中華兒科雜志,1995,3:175.
2李海峰,朱文政.新生兒窒息時血漿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的測定.臨床兒科雜志,1998,2:88.
3鄒女.巰甲丙脯酸治療肺心病心衰的療效觀察.中國現代醫學雜志,1999,1:44.
4王慕逖.兒科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286.
5張洪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充血性心衰.實用兒科雜志,1995,1:45.
6錢永如.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在心衰中的作用.臨床兒科雜志,1998,3:147.
7林世光.巰甲丙脯酸治療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伴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臨床兒科雜志,1997,3:212
- 上一篇:景觀特色建筑管理論文
- 下一篇:農業設施園藝工程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