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燒傷患者護理思索

時間:2022-05-28 11:10:00

導語:小兒燒傷患者護理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兒燒傷患者護理思索

2011年6月~2012年1月收治燒傷患兒33例,經過精心的治療和護理,均痊愈出院,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小兒燒傷燙傷患兒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齡5個月~6歲,其中以1~3歲患兒居多,23例(70%),5個月~1歲患兒7例,3~6歲3例,燒傷面積2%~15%,<10%26例,10%~15%7例,四肢燒傷20例,面頸部燒傷8例,軀干部燒傷2例,會陰部燒傷3例,以熱液燙傷最多見,火焰燒傷次之。

2.護理

燒傷創面的處理:患兒入科后盡快協助醫生進行創面處理,根據燒傷的部位、面積、嚴重程度分別采用相應的方法,如生理鹽水沖洗,碘伏消毒,磺胺嘧啶銀膏、濕潤燒傷膏外涂,無菌敷料包扎覆蓋,燒傷大型遠紅外線燈照射創面,根據不同情況采取暴露或半暴露療法。保持創面清潔無菌。補充血容量:在處理創面的同時,迅速應用小兒留置針建立靜脈通道,保證輸液順利,根據醫囑合理規范補充液體量,遵循先快后慢、先鹽后糖、先晶后膠的原則,速度1ml/(kg•分),尿量維持在1~1.5ml/(kg•小時)。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注意神志、精神狀態、尿量情況,兒童每小時尿量20ml,嬰幼兒10ml,小于此量應加速輸液。預防感染,給予支持對癥治療,遵醫囑按時按量應用抗生素,肌注破傷風抗毒素,靜脈輸注香丹、丹參等改善微循環藥物。創面及時給予換藥,局部應用生長因子凝膠,濕潤燒傷膏,百多邦軟膏等外涂藥物,注意觀察藥物有無不良反應。同時創造合適的病室環境,保持病房內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紫外線消毒房間1~2次/日,每天用1:100含氯消毒液擦拭病床、床頭桌,保持床單位清潔干燥,醫務人員進入患兒房間要做好消毒隔離,嚴格各項無菌操作。

飲食指導,加強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燒傷由于滲液多,機體分解代謝旺盛,消化功能紊亂,大量營養成分的丟失,另外,營養吸收和補充困難,導致創面延遲愈合[1]。因此,營養的攝入至關重要,鼓勵患兒早日進食,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為主,如雞湯、魚湯、牛奶等,少量多餐,先流食,半流食,胃腸功能逐漸恢復后過渡至普食,如瘦肉、雞蛋、魚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宜多吃,小兒對蛋白質、糖類食物消化較好,脂肪類差,因此不要吃太油膩的食物。進食量少者也可遵醫囑靜脈補充營養,如10%人血白蛋白2g,1次/日,連用3~5天,小兒氨基酸6g,5~7天,使患兒安全度過感染關。做好患兒及家屬的心理護理工作,小兒燒傷的場所主要為居家,家屬監管不力和疏忽大意是小兒燒傷的重要因素[2]。

由于燒燙傷患兒起病急,小兒疼痛哭鬧、煩躁不安,家屬往往驚慌失措,擔心患兒傷情,心理上自責不已,住院后希望得到最好的治療和護理,以減輕患兒痛苦,避免燒傷造成的并發癥。護士應根據家屬的這種心理需求,多給予情感上的支持,圍繞患兒的病情,講解小兒燒傷的特點,恢復的大致過程,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治療護理的注意事項,各種治療措施的目的,介紹基本治療方法和效果,耐心解答家屬的疑問,消除緊張心理和思想上的顧慮,增強安全感和信賴感,使患兒和家屬積極地配合治療,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健康教育和預防,小兒燒傷是一種常見的意外損傷,常因熱液體和火焰等引起,因此,家長和看護人員要加強防范意識,給孩子洗澡時要先加涼水,后加熱水,不要將熱水熱飯及開水瓶、熱飯鍋放在小兒能觸及的位置,大小孩帶領小小孩時要交代清楚,回避有危險因素的地方,加強監管,降低小兒燒傷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