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中護患溝通技巧研究
時間:2022-03-13 09:43:00
導語:兒科護理中護患溝通技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總結探討合適的護患溝通技巧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兒科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接受診療的患兒共500例。根據護理情況分為觀察組(n=250)與對照組(n=250),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護患溝通,觀察組采取特定的具有針對性護患溝通技巧。觀察對比兩組患兒接受治療過程中的抵抗度對患兒治療配合度進行記錄,以及通過問卷形式調查家長及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的護理滿意度。結果治療過程中,觀察組患兒整體抵抗度弱、配合度高(P<0.001),觀察組護理效果、滿意度明顯由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兒科患兒及家屬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聯合特定的護患溝通技巧,有效降低抵抗度提高配合度從而明顯提高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極大程度保障治療效果,臨床推廣意義大。
關鍵詞:護患溝通技巧;兒科;護理;臨床觀察
隨著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大多家庭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患兒家長對孩子的保護意識也不斷增強,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而,護理糾紛的發生呈上升趨勢。尤其在孩子患病期間因為對病情的模糊認識過度緊張[1],故在兒科就診中極易引發醫患矛盾。據調查,臨床所發生的護理糾紛中有超過85%以上是因為不良的溝通導致,隨著社會的發展,保證診療效果的同時更加側重關注患者精神滿意度[2],盡可能的減少患者就診過程中的醫患護患矛盾。合理的及時的護患溝通可以增加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的舒適感從而極大程度保障治療效果[3]。本院通過加強護理人員的護患溝通技巧,進展良好,現回顧臨床開展情況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接受診療的患兒共500例。根據護理情況分為觀察組(n=250)與對照組(n=250)。對照組:常規護理操作和溝通,其中,男135例,女115例,年齡(10.1±4.6)歲。觀察組:常規護理+特定的針對性護患溝通,其中,男128例,女122例,年齡(9.7±5.1)歲。兩組患兒基本情況、疾病情況、認知能力均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可納入研究。
1.2方法[4-7]
由科室責任人商議擬定護患溝通內容與技巧,應用于臨床并指導臨床工作,具體實施事項內容如下:
1.2.1與患兒的溝通
與患兒的語言溝通技巧:護士在患兒初診是應先作自我介紹,向患兒及家長介紹醫院環境,詳細詢問患兒的疾病情況、患兒喜好與相關注意事項,做相應的健康知識宣講,使患兒和家長明確自己是患兒的責任護士。表達自己對患兒的關心,使患兒及家屬增加信任感和親切度。在溝通交談時,要平視患兒,避免使用專業名詞,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語言清晰、簡潔、確切,得到患兒回應之后確定患兒明確了傳達的信息后再進行下一個內容的溝通。溝通內容必須真實實事求是,及時有效做好患兒的思想工作。善于運用安慰性語言、解釋性語言、贊美性語言、鼓勵性語言、告知性語言、詢問性語言,減少患兒的就醫抵抗情緒。與患兒的非語言溝通技巧:提前準備文字圖片、音樂、影像資料給予患兒,適當轉移檢查、診療過程中患兒注意力,緩解焦慮、緊張情緒,有利于疾病的治療和恢復。通過做游戲、講故事等方式為患兒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環境。
1.2.2與患兒家屬的溝通技巧
理解、尊重患者家屬,對責任護士的身份進行自我介紹,詳細講解科室情況及病情進展。傾聽患者家屬的訴說,換位思考充分理解,努力幫助患者家屬解決困難。對患兒的病情進行正確評估,以積極的心態與陪護人員一起制定患兒的各項護理、檢查、治療措施,及時解決診療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解答陪護人員的各種疑惑,關注患兒的病情發展。及時對患者家屬進行心理疏導,以防焦慮情緒的加重。
1.2.3出院時的溝通技巧
認真核對藥品清單,耐心向患者家屬解釋住院費用的各項清單,對患者的疑問及時反饋解決。對出院后服藥、隨訪、注意事項進行講解。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意見進行虛心接受。
1.3評價指標[7,8]
觀察患兒在治療過程中的抵抗行為,通過量表的方式進行抵抗度、配合度評價,并記錄分析患兒及家屬護理滿意度調查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SPSS16.0進行數據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治療期間抵抗、配合情況
觀察組有21%患兒在接受治療期間發生了抵抗,相較于對照組有76%患兒發生抵抗的情況,差異顯著(P<0.001);觀察組患兒配合度高達89%,較對照組39%的配合度有明顯差異(P<0.001)。
2.2護理滿意度調查結果比較:觀察組患兒家屬對于治療期間對醫院、科室、護理人員的滿意度調查中滿意度得分(99.73±5.12)分,明顯高于對照組(74.17±9.11)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兒科患兒心智發育尚不成熟,患兒身體嬌弱對疾病耐受差,很難主觀控制自己的行為,因病情會產生煩躁情緒,在治療過程中服藥、輸液難度均較大[9]。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患兒家長對孩子的保護意識也不斷增強,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而,臨床過程中護理糾紛的發生呈上升趨勢[10,11]。隨著社會的發展,更加提倡六位一體的診療模式,側重關注患者精神滿意度,盡可能的減少患者就診過程中的醫患護患矛盾至關重要[12]。合理及時的護患溝通可以增加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對醫生、護理的信任度,從而極大程度保障治療效果[13]。本院加強護理人員的護患溝通技巧,進展良好,現對近一年的兒科護理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通過本研究可知,在患兒接受治療過程中,觀察組有21%患兒治療期間發生了抵抗,相較于對照組有76%患兒發生抵抗的情況,差異顯著(P<0.001);觀察組患兒配合度高達89%,較對照組39%的配合度有明顯差異(P<0.001)。觀察組患兒家屬對于治療期間對醫院、科室、護理人員的滿意度調查中滿意度得分(99.73±5.12)分,明顯高于對照組(74.17±9.11)分。綜上所述,對兒科患兒及家屬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聯合特定的護患溝通技巧,有效降低抵抗度提高配合度從而明顯提高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極大程度保障治療效果,臨床推廣意義大。
作者:宮景霞 趙敏 單位:濟南軍區總醫院
參考文獻:
[1]王夢華.護患如何巧妙溝通技巧來提高兒科護理質量[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04:139-140.
[2]李琳琳,范宣云,張蕾.護患溝通技巧在兒科護理中應用的研究[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03:538.
[3]黃麗文.人性化護理服務在兒科門診輸液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14:16-17.
[3]焦紅玲.兒科護理中的溝通技巧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03:322-323.
[4]孫秀春.臨床護理溝通技巧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09:171-172.
[5]潘學彬.非語言性溝通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1,11:215-216.
[6]宋宏程,孫寧.加強兒科醫學生臨床實習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的體會[J].繼續醫學教育,2011,09:4-6+22.
[7]陶立蓉.兒科輸液患兒100例舒適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24:21-22.
[8]張穎.手術室護理管理的溝通技巧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6,14:174-176.
[9]黃偉,錢俊.兒科醫師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的實踐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15,12:73-74.
[10]魏秀娟.從心理學角度探討兒科醫患溝通的策略和方法[A].《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5年12月研討會綜合刊[C],2015:2.
[11]嚴麗,陳宗瑋,彭桂清,楊澤云,萬朝雷.九江市社區醫療機構兒科疾病治療中激素類藥物濫用的調查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4,18:84-86.
[12]湯磊雯,葉志弘,潘紅英.護理質量敏感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中華護理雜志,2013,09:801-803.
[13]陳赟,郭欣,田梅梅,陳玲玲,施雁.醫院護理質量關鍵指標篩選及評價的研究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14,03:329-33.
- 上一篇:兒科護理教學中以情優教手段的實踐
- 下一篇:兒科護理非語言性溝通式護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