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傳統護理與家庭參與式護理的運用

時間:2022-05-07 04:28:39

導語:兒科傳統護理與家庭參與式護理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兒科傳統護理與家庭參與式護理的運用

傳統護理措施方法單一且針對性較差,多遵循醫囑內容進行護理,缺乏對患兒及家屬內心需求的把握,進而導致其應用效果不佳[1]。而近期研究發現[2],通過家屬參與協同護理人員共同護理,不僅能夠消除家屬內心的擔憂,還能提高護理效果,對于滿足臨床及患兒需求有重要價值。為此,本次研究以我院兒科收治的80例住院患兒為例,分析家屬參與式護理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兒科就診的80例住院患兒參照不同護理方式分組。其中,觀察組40例,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齡1~7歲,平均(4.5±1.0)歲,平均住院時間(31±7)d;患病類型:小兒肺炎21例,小兒哮喘13例,其他6例;家庭環境:城市15例,農村25例;父母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2例,高中/中專13例,大專及以上5例。對照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1~6歲,平均(4.5±1.0)歲,平均住院時間(31±7)d;患病類型:小兒肺炎20例,小兒哮喘12例,其他8例;家庭環境:城市14例,農村26例;父母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中專15例,大專及以上4例。本研究已獲患者、家屬同意以及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納入排除標準:納入標準[3]:①患兒年齡≤12歲;②患兒及其家屬知情同意;③無嚴重精神性疾?。虎茏≡簳r間≥1個月;⑤出院后1個月確保能夠正常接受隨訪。排除標準:①合并內分泌疾病或精神性疾??;②合并免疫功能障礙或惡性腫瘤;③無法正常交流或資料缺失。1.3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即安排專業的護理人員對所有患兒進行統一管理,直至患兒出院為止。觀察組則在傳統護理基礎上聯合開展家屬參與式護理,方法為:①入院宣教:并協助患兒進行各項身體檢查。為家屬講解患兒所患疾病類型,病程時間以及治療方式和相關預防方法等,然后為其介紹本次護理基本內容,以此提高家屬認知,增加其信任感和參與度。②制定護理方案:護理人員需要邀請家屬參與制定護理方案,根據患兒日常生活習慣、病情狀態和愛好制定個體化護理方案,不僅能夠提高護理質量,還能確保家屬能夠掌握護理流程和相關措施。③生活護理:參與家屬需要按照約定時間更衣、換鞋、佩戴口罩和帽子,進行手衛生后進入病房,而責任護師需要根據家長的情況對其進行細致的心理疏導,并指導家屬進行簡單的幼兒護理,包括正確的抱姿、更換尿布、喂養、洗澡、口腔護理以及更衣等,待家屬熟悉操作流程后,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對患兒進行照護;④飲食護理:根據患兒飲食習慣和病情需要,協同家屬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并叮囑家屬定期對患兒進行喂食,確保每日營養攝入。⑤參與家屬可以自備顏鮮艷的文具或音箱,在患兒覺醒時播放兒歌逗引患兒,或使用正確的方式對其進行撫觸和被動操等。護士長則需要主動和家屬進行交流,及時告知患兒病情變化,緩解家屬心理壓力,對于符合出院標準的患兒,護理人員需要及時的告知,然后讓家長做好出院準備。⑥出院指導:護理人員再次對患兒家屬進行健康知識宣教,講解目前臨床幼兒常見病和多發病,以及如何預防和避免的方法等,同時叮囑家屬注意患兒日常飲食和休息,確保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此促進身心和智力發育。1.4觀察指標:①觀察2組患兒出院后1個月智力及體格發育增長情況。采用DST兒童智能發育量表評價2組患兒智力和體格增長情況,智力發育包括精細動作、適應性、社交、語言和運動等,各項分值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其發育越好。體格發育包括體質量、頭圍和身長等。②患兒出院前由護理人員對所有患兒家長發放健康問卷調查表[4],評價2組患兒家屬對護理技能以及護理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包括喂養、常見疾病識別、保暖、急救和發展性照護等,各維度總分50分,得分越高表示其掌握度越好。③自制家屬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5],對2組患兒家屬滿意度進行評價,包括溝通交流、知識掌握、服務態度以及服務水平等共計10個條目,總分100分,將得分>90分表示非常滿意,70~90分表示滿意,<7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1.5統計學處理:數據以SPSS22.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兒出院智力發育情況分析:觀察組患兒出院后適應性、社交、語言、精細動作和運動等智力發育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2組患兒出院體格發育增長情況分析:觀察組患兒出院體質量、頭圍和身長發育增長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32組家屬知識掌握情況分析:觀察組家屬對各類護理知識掌握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2.42組家屬滿意度分析:觀察組家屬對護理滿意率95%(38/40),其中非常滿意23例,滿意15例,不滿意2例,高于對照組的68%(27/40),其中非常滿意16例,滿意11例,不滿意13例,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討論

近期有學者發現,通過家屬參與護理,可以保證護理的延續性和針對性,還能進一步提高家屬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6]。為此,本次研究針對家屬參與式護理在兒科護理中的價值展開分析。本次研究發現,將家屬參與式護理用于兒科護理中相較于傳統護理措施,患兒心智和體格增長發育情況明顯更好。對其原因進行分析發現,患兒心智發育多和家庭教育以及認知情況有關。傳統護理措施中無家屬參與,進而無法及時有效地掌握患兒具體情況變化。而家屬參與,通過家屬一方了解患兒情況變化以及日常學習能力或認知能力等,便于在后續制定護理方案的時候能夠涵蓋患兒智力發育護理措施[6]。體格的發育和日常營養攝入有極大的關系,正確、科學的飲食不僅能夠保證患兒健康安全,還能促進其體格發育。本次研究中主要是通過邀請家屬,就家屬了解患兒日常飲食習慣和愛好等方面制定飲食計劃,同時叮囑家屬定時對患兒進行喂食,以此滿足患兒日常營養所需。既往肖艾青等[7]在研究中發現,護士指導下家庭參與新生兒住院期間部分護理工作,能夠滿足新生兒及其家屬的需要,促進新生兒健康成長,減少再入院率,提高新生兒病房家屬滿意度。而賈玉玲等[8]在研究中發現,家庭參與式護理模式已被廣泛應用于兒科、老年科、腫瘤科、精神科和重癥監護病房(ICU)中,通過家庭參與式護理不僅能夠拉近護患之間的關系,還能提高護理質量水平,滿足臨床和患者需求。本次研究結果和上述調查結果相符,進一步說明家屬參與式護理在兒科護理中的價值值得肯定。本次研究發現,相比傳統護理措施,家屬參與式護理喂養知識得分、常見疾病識別、保暖、急救和發展性照護高于對照組,而其滿意度(95%)高于對照組(68%)。對其原因進行分析發現,家屬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主要取決于醫院的宣教情況。傳統護理措施多在患兒入院的時候,簡單地為家屬講解相關知識以及現階段如何治療等,而缺乏對多類型知識的傳輸,進而導致家屬認知有限[9]。而家屬參與護理本身是以護士為主導,家屬參與護理的新型護理模式,其目的在于充分發揮家屬存在感,并通過知識教育普及、技能培訓和協同護理的方式不斷地提高家屬的護理技能,一方面能夠減少護士的工作壓力,一方面以便于在患兒出院的時候能夠得到同院內一樣的護理服務[10]。

本次研究中,家屬參與式護理不僅能夠提高家屬認知度,還能拉近和家屬之間的距離,增加其參與度和配合度,對于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有重要價值。而分析二者滿意度可知,傳統護理措施并未有家屬參與,進而家屬無法正確地了解患兒的情況變化;其次針對部分護理措施,由于家屬認知有限,導致其容易出現糾紛。而家屬參與式護理全程由家屬參與,家屬對所有護理方式均知情,而因為自身技能和知識提高的原因,其滿意度自然更高。本次研究結果和陳玉兄等[11]、張敏等[12]結果一致,由此說明家屬參與式護理能夠增加家屬參與度,提高其滿意度。綜上所述,將家屬參與式護理用于兒科護理中相較于傳統護理效果更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東影,于洪娟.家庭參與式護理模式對白血病患兒及家長心理狀態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8,15(9):1289-1292.

[2]朱玲,劉秋英.家屬共同參與護理消化道出血患者預防醫療糾紛淺談[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4):49-52.

[3]錢葛平,陸春梅.早產后母嬰分離狀態下父母首次家庭參與式護理前后的心理體驗[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35):2745-2748.

[4]張振娟.團隊協作聯合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4):290-293.

[5]胡曉靜,張玉俠,莊薇,等.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袋鼠式照護對早產兒生理、行為和神經發育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19,14(2):152-157.

[6]何利,譚彥娟,黑明燕.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實施家庭參與式綜合管理對住院早產兒母親緊張焦慮情緒影響的自身前后對照研究[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15,10(6):409-413.

[7]肖艾青,黃瑞文,張榕,等.家庭參與式護理在新生兒病房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23):70-73.

[8]賈玉玲,馬紅梅,吳佼佼,等.家庭參與式護理模式在護理領域的應用現狀[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23):163-167.

[9]李翠翠,胡靖,鄭林宏,等.基于微信平臺的家屬共同參與式延續護理在頸髓損傷患者術后康復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36):4599-4602.

[10]黑明燕,高翔羽,李占魁,等.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家庭參與式管理模式中的母乳喂養結局研究[J].中華新生兒科雜志,2018,33(1):27-33.

[11]陳玉兄,夏雪蘭,沈紅,等.家庭參與式護理模式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研究,2019,32(2):143-145.

[12]張敏,張麗,關志,等.家庭參與式護理模式應用于NICU早產兒護理的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8,18(12):116-120.

作者:房艷榮 赫文靜 單位:陜西省銅川市人民醫院南院新生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