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在骨科護理的臨床作用
時間:2022-09-17 11:27:59
導語:風險管理在骨科護理的臨床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骨科是醫療機構中的一個重要科室,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會逐步退化,骨骼韌性和堅硬程度下降,骨創傷的發生率比較高[1]。骨創傷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中,由于行動受限,患者對于臨床護理的需求是比較大的,若護理不當,很有可能致使患者傷殘甚至死亡,引發醫患糾紛。因此,在骨科護理,應踐行優質護理理念,同時加強護理風險管理。此次試驗在骨科護理管理中加強了風險管理,整體護理水平提升,現將試驗結果作如下報告。
1資料及方法
1.1基本資料。根據臨床前瞻性研究原則,采用擲幣隨機法,將之分為兩組,各55例。患者基本資料為:①對照組。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為30:25,最小、最大年齡分別為15歲、76歲,中位數年齡(45.80±11.24)歲;②觀察組。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為31:24,最小、最大年齡分別為16歲、75歲,中位數年齡(45.27±11.03)歲。根據上述信息可知,從基本資料上看兩組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研究對比的價值?;颊咧嶒瀮热莺笞栽竻⒓樱押炇鹬橥鈺?,將精神障礙患者排除在外[2]。1.2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要求護理人員嚴格按照護理流程,開展環境護理干預、心理護理干預、健康宣傳教育、專業用藥指導、飲食護理干預及行為干預等工作。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加強風險管理,具體方案為:①成立風險護理管理小組,完善風險管理制度。風險管理小組的成員包括臨床醫師和護理人員,選擇標準包括骨科病房工作經驗豐富、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責任心強,護理人員可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歷或對觀察,提出自己對于現行護理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的一些疑慮或建議,最終總結出護理風險隱患,制定科學合理的風險防范機制;②加強護理人員培訓,提升護理風險識別能力。分析骨科護理中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及其危害,提升其風險識別能力及應急處理能力,每半個月組織一次崗位培訓,學習最新的護理知識和護理技能;③貫徹落實風險管理策略,加強危急重癥患者監護。按照操作流程及質量標準進行作業,確保護理文書書寫的及時性、準確性及規范性,在患者入院時進行壓瘡、跌傷、墜床等高風險因素評估,若為高風險則應在床頭掛示警示牌,根據病情需要進行常規檢查,記錄紅細胞計數、血小板、血鉀、血鈣等指標,如有異常及時反饋給臨床醫師。1.3判定標準。記錄兩組護理意外傷發生率及投訴率,出院前由患者對護理工作進行評價,計算護理滿意度。1.4統計學方法此次試驗所記錄的基礎數據,處理軟件為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的表示方式為百分率(%),組間對比方式為x2檢驗,若計算得到P<0.05的結果,表示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價值。
2結果
觀察組意外傷發生率及投訴率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觀察組高于對照組,但兩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1。
3討論
骨科治療的康復期較長,患者需長時間住院,在此期間,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治療需求及主訴期望,予以優質護理干預。在護理過程中,由于護理人員的疏忽或不專業,難免會出現用藥錯誤等風險事件,而且由于患者身體首先的緣故,也會發生墜床等意外事件,這些事情的發生,不僅會影響到患者的康復,而且可能演變為醫療糾紛。根據骨科護理管理需求,貫徹落實風險防范理念,強調護理過程的規范化,防患于未然,提高醫務人員的專業度,能有效降低風險發生率。此次試驗中,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強風險管理,其護理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綜上所述:骨科護理管理中實施風險管理,可有效提升護理服務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余燕梅,劉利華,蔣玉芳,胡小梅,袁穎.ICU護理風險管理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影響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03):695-697.
[2]李功基,蘇雪琴,劉燕華,黃少慧,黃靜儀.護理風險管理在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黑龍江醫藥,2014,27(05):1231-1233.
作者:謝崢 單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骨科中心
- 上一篇:護士長人性化管理在骨科護理的效果
- 下一篇: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對當代企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