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重癥肺炎臨床護理路徑探討
時間:2022-10-24 02:56:23
導語:小兒重癥肺炎臨床護理路徑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治療護理模式,能夠把診療護理常規合理化和流程化,能夠依據最佳治療方案降低醫患雙方的成本,使患兒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本文通過比較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對患兒進行護理和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對患兒進行護理的護理效果,有利于為重癥肺炎患兒找到最優的護理方式。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選擇了院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重癥肺炎患兒共74例。觀察組37例,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男20例,女17例,年齡1.5~4.4歲,平均年齡(2.6±0.8)歲;11例細菌性肺炎患兒,21例病毒性肺炎患兒,5例支原體及衣原體感染所致肺炎患兒;對照37例,采用常規護理方式進行護理,男18例,女19例,年齡1.4~4.6歲,平均年齡(2.7±1.1);13例細菌性肺炎患兒,20例病毒性肺炎患兒,4例支原體及衣原體感染所致肺炎患兒。兩組患兒均出現面色蒼白、四肢發涼、嘔吐、腹脹等現象。兩組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對患兒進行護理。醫護人員要對患兒的病情進行觀察,對患兒的飲食加以指導,時刻注意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并針對患兒病情制定出合適的治療方案。當發現患兒出現異常情況要采取積極的措施進行有效應對。患兒在出院前,醫護人員應讓家屬填寫一份對醫院護理工作滿意度的調查表,由家長對醫院的護理工作進行評價。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對患兒進行護理,醫護人員對患兒的護理內容如下:①加強對患者在入院時的護理措施。加強對患兒的降溫、鎮靜和祛痰的護理措施,對患兒身體的各功能進行檢測,觀察患兒的用藥反應,為患兒提供舒適的護理環境;為患兒及其家屬介紹患兒的病情,告知患兒在治療中應注意的問題,讓患兒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②加強對患者在治療中的護理措施。應為患兒建立靜脈通道,對于痰液黏稠且無法自主排痰的患兒通過吸痰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選擇適合的氧療方式,對于年長兒給予鼻導管吸氧,對嬰幼兒采用面罩吸氧法;加強對患兒肺功能的檢測,保證患兒的呼吸暢通;觀察患兒的用藥反應,預防呼吸衰竭、抗利尿激素異常等并發癥的發生;對于在護理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情況,要對其出現異常情況的原因進行分析,修訂新的護理計劃;③加強對患者在出院后的護理措施。對患兒的飲食加以指導,讓患兒多吃易消化的流食,少吃辛辣、過咸和過甜的食物,注意少吃多餐;知患兒出院后,要進行適當的戶外運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知家長安撫患兒的方法,從而減輕患兒的焦慮和恐懼心理;讓家長對醫院的護理工作進行評價。
1.3觀察指標
護理滿意度的評判標準:滿分100分,85分以上為十分滿意,75~84分為比較滿意,60~74分為一般,60分以下為不滿意??倽M意率=(十分滿意+比較滿意+一般)/n×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版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總滿意率比較用x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37例觀察組的總滿意率為97.3%,37例對照組的總滿意率為81.1%。兩組數據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肺炎是由于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致病微生物引起的終末氣道、肺泡和肺間質的炎癥,小兒重癥肺炎是肺炎的一種類型。當患兒出現嚴重的通、換氣功能障礙或出現低灌注、休克、多臟器功能障礙時,即為小兒重癥肺炎,通常早產兒、先天性心脹病者、先天性畸形者等容易患上此病。本研究結果顯示:37例觀察組的總滿意率為97.3%,37例對照組的總滿意率為81.1%。兩組數據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患兒進行護理相比應用常規的方式對患兒進行護理具有更好的療效,對患兒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能夠減少患兒出現心力衰竭的不良狀況,能夠減少患兒持續高溫的時間,因此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方式。同時,醫生在對患兒的心肺功能進行評估時,應將望、聽、觸貫穿評估的始終,從而有利于醫生能夠準確辨認患兒代償性呼吸和循環功能不全的狀態,并能及時地對患兒實施心肺功能的支持。
作者:周姚 陳陵海 單位:溫江區人民醫院兒科
- 上一篇:中醫護理教學改革探討
- 下一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對護理學教學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