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護理專業教學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5-15 03:17:24
導語:中職護理專業教學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健康評估是中職護理專業核心課程,是一門銜接基礎課與護理專業課的課程。該課程要求既要傳授基礎定義、操作方法、常見的臨床意義等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將理論融入實踐,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要求能夠掌握問診的技巧、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器械檢查和書寫護理記錄等實踐技能。因此,健康評估課程教學中,實訓教學質量的好壞對于學生掌握本門課程知識的意義重大。筆者采取訪談和發放調查問卷方式對廣西玉林市衛生學校中職護理專業健康評估實訓課的現狀進行調查,探索健康評估實訓課不合理的因素,從而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改善教學質量。
一、健康評估實訓課的教學現狀分析
(一)學時分配。廣西玉林市衛生學校健康評估課程使用的教材為人民衛生出版社組織編寫的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十二五”規劃教材,根據所附教學大綱,課程教學學時設置為54節課,其中理論教學占42節課、實訓教學占12節課。實訓課課時少,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要保證學生掌握較多的操作技能,又要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綜合能力,這是很難做到的。(二)教學內容。健康評估實訓教學大綱所涵蓋內容以體格檢查為重點。廣西玉林市衛生學校根據中職護生情況、實驗室配置和實訓帶教教師情況,健康評估實訓課開展4次實訓,分別是:一般檢查、肺部檢查、心臟檢查、腹部和神經系統檢查。每次課3節課,總學時12節課。與臨床工作也密切相關的健康史采集、心電圖檢查、血糖檢查和X線檢查未安排在實訓課中。這使中職護生在校學習相關專業課,涉及心電圖檢查、X線檢查等知識點時不能很好掌握吸收;在進行臨床見習、實習和工作中,碰到需要進行健康史采集、血糖檢查時也無從下手。(三)教學方法。在開展健康評估實訓課教學時,大多數帶教教師仍然采取傳統的實訓教學方法:教師按照操作標準示范講解,講解結束后強調操作的注意事項,接著由護生分組練習,教師對護生進行個別指導和糾錯。在教學實踐和調查問卷統計中,我們發現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實訓中,教師占主導地位,學生占非主導地位。整個實訓過程,以教師講述、演示實訓步驟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懶于主動思考,不利于臨床護理思維的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交流過少,課堂氣氛過于沉悶,學習積極性下降。教師授課時間過長,學生短時間內無法掌握所有的操作步驟,且留給學生練習時間不足,這導致學生容易遺忘和誤操作,影響學習效果。第二,中職學生理論基礎差,很多學生對于教師示教的步驟和手法死記硬背,在練習中完全模仿教師,操作中的解釋缺乏靈活性,不知道操作步驟的原因,不利于臨床護理思維的建立。在實訓練習中,較多的學生一味單一訓練技能,不能與臨床實踐相結合進行操作,因此操作方法容易遺忘。此外,實訓對象是同學或模擬人,這不利于護患關系的建立和交流。(四)教學設備。目前廣西玉林市衛生學校健康評估實訓教學中常用的儀器設備有聽診器、體溫表、血壓計、叩診錘、模擬心肺聽診模型、模擬腹部觸診模型、相關教學光盤。實訓中,普遍使用教學模型,部分教學模型設備老化,不能滿足學生練習的要求。而且在護理實訓操作中,個別學生出現不愛惜模型的行為,因此利用教學模型進行操作訓練,不利于學生責任心和愛心的建立。臨床和中職學校存在不同程度的脫節現象,學校實驗設備和器材陳舊,不能適應臨床新技術的發展,培養的學生能力上不能滿足臨床需求。(五)考核制度。目前廣西玉林市衛生學校護生健康評估實訓課沒有單獨考核,實訓操作的好壞不影響學生健康評估課程分數和學分,因此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紀律和態度相對比較懶散。
二、對策
針對廣西玉林市衛生學校健康評估實訓教學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以下對策。(一)調整課程設置。從教學實際出發,以“實用、夠用”為原則調整課程設置。適當減少理論課時,增加實訓課時,實訓課時由原來的12學時增加到16學時。實訓學時數增多對學生掌握健康評估課程內容有一定好處。實訓內容要求細化,參照教學大綱做出調整,突出重點,使學生實訓練習時有據可依,有章可循。如常見癥狀的護理評估教學中,相關概念、病因和發病機制在理論課講授,其他內容的教學安排在實訓課進行;神經系統檢查全部內容安排在實訓課內完成,使學生在學習神經系統檢查時感知更加具體、直觀;增加心電圖檢查操作實訓項目,強化學生心電圖知識,縮短理論和實踐的差距。(二)改進教學方法。具體如下:1.根據實訓內容調整授課方式。為了使課堂教學更具體、更活潑生動,增加護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在實訓教學活動中可根據實訓內容靈活運用不同的授課方式。癥狀學實訓課,由于缺少真實病人,教師可以建立教學案例庫,從中抽取案例實施案例教學法。健康評估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可以應用情景模擬教學法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健康史采集實訓課,可以運用情景模擬教學法進行教學,安排學生分別扮演醫生、護士、病人,分組表演,教師進行引導、點評。為實現與臨床崗位無縫對接,如條件允許,健康史采集實訓課可以安排到醫院病房進行。進行對于操作復雜的實訓內容,如心肺檢查、心電圖檢查等操作,教師可嘗試近翻轉課堂模式,即給學生提前下發學習任務單,教師將實訓操作制作為微課,讓學生課前反復觀看,課堂時學生演練、師生共同討論實訓內容。翻轉課堂模式將傳統的“教師灌輸、學生接受”的單一知識傳導模式轉變為“學生課前學習、師生課堂探討”的多向互動模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為實訓教學提供新的思路。靈活使用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模擬教學法、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參與操作教學,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2.實訓聯系臨床實際。教師在實訓教學中,應緊密聯系臨床實際,以臨床常見的實際案例為導入,不應一味追求訓練某項技能,而是應該以激起護生學習興趣、縮短護生與臨床護士之間的差距為重點,在實訓教學過程中融理論、操作、護患溝通、護士職業道德于一體。實訓教師可以在課余或者寒暑假期間到醫院采集臨床病例,按照疾病不同進行病種分類,并通過資料編輯建立臨床案例庫。在健康評估實訓操作前或者進行實訓考核時,我們從臨床案例庫中抽取實際案例給學生,學生拿到案例后,必須應用所學知識對患者病情進行分析、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確定操作項目,并做好相應準備工作和進行實訓操作。要求護生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操作要標準、安全,體現良好的護士職業道德,做到以患者為中心,體貼關心患者。操作前護士要注意評估檢查環境,著裝穿戴規范;操作中動作輕巧、標準,注意顧及患者感受,必要時邊跟患者解釋邊進行操作;操作后完注意協助患者整理衣服并填寫健康評估記錄。同時,護理教師可以利用到醫院進修學習時間,就臨床護理和教學之間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問題與臨床護理人員探討溝通,找到原因,尋求解決方法,回到教學中力求改進,使培養出的護生更能適應醫院需求。(三)改善實訓條件。加強實驗室建設,強化實訓基地建設,改善實訓條件,為護生進行健康評估實訓課提供便利的條件。本著縮短臨床護理和教學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所學護理專業知識夠用、實用的目的,購置醫學模擬教學器材,營造仿真護理教學環境。根據健康評估實訓課內容,配置多功能心肺聽診、觸診系統和腹部觸診系統,提供護生進行心肺腹檢查練習。(四)課后開放實驗室。在課余時間統一對學生開放實驗室,這可以為護生提供更多的練習機會,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步驟,強化課本相應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形成規范的健康評估能力和實訓技能,以彌補學生實訓課中練習時間短所帶來的不足。健康評估課程開設期間,實訓室全天開放,由各班學習委員協同實訓教師對本班同學進行監督,值班的實訓教師負責答疑,對護生練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示教、指導。同時,充分利用實訓操作微課視頻,在操作的同時進行感官的刺激,加強護生對實訓操作步驟的熟悉和理解。(五)完善實訓考核管理。實訓考核能直接檢驗學生的操作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能了解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以及臨床思維能力,也間接能讓教師了解教學上的紕漏。為達到“以考促學,以考促教”,激發教師和護生的積極性,必須加強實訓考核管理。結合健康評估教學大綱和廣西玉林市衛生學校實訓室情況,廣西玉林市衛生學校健康評估實訓課考核的內容包括健康史采集、生命征檢查、頭面頸部檢查、心肺檢查、腹部與神經反射檢查、心電圖檢查操作。健康評估實訓項目全部完成后進行以真人為實訓對象的技能操作考核。健康評估課任課教師在考核前進行討論研究,制定和統一考試評分細則。監考老師均為擁有雙證的“雙師型”教師,考前經過統一培訓。每項考核項目除設置有操作流程外,增加提問環節,考查護生是否系統掌握理論知識以及是否建立了一定的臨床護理思維能力。單項考核項目滿分為100分,其中操作流程占分為70分,提問環節占分為30分。單項考核80分為考核過關。每項考核必須過關,不過關的護生考后安排練習和補考直至再次考核通過為止。整個健康評估課程期評成績占比:理論考試占70%,實訓操作考核占30%。
總之,健康評估實訓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溝通技巧、身體評估技能、撰寫護理記錄技能和臨床護理批判性思維能力,鍛煉護生的臨床思維能力,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技能型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蔣 銳,姜海斌,楊麗潔,等.高職護理專業健康評估課程改革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3(5)
[2]舒 濤.醫學課程體系改革對教師要求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2(4)
[3]王利平,王靜嫻,齊亞莉.高職護理專業健康評估課程的教學設計[J].西部素質教育,2017(1)
作者:吳婷 單位:廣西玉林市衛生學校
- 上一篇:基礎護理學教學研究
- 下一篇:計算機在護理專業教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