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危險因素及護理管理
時間:2022-02-18 10:17:47
導語: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危險因素及護理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呼吸重癥監護室(RICU)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PA)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及護理管理。方法回顧性分析RICU病房感染的90例多重耐藥PA感染患者(PA組),與未發生多重耐藥PA感染的102例患者(NPA組)進行性別、年齡、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狀況APACHEⅡ評分、基礎疾病、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侵入性操作率、手消毒達標率、免疫抑制劑應用、血清白蛋白做對比分析,查找耐藥菌株出現的危險因素。結果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基礎疾病、侵入性操作率、手消毒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APACHEⅡ評分、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免疫抑制劑應用時間、血清白蛋白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危險因素,加強預防管理,減少多重耐藥的產生及擴散。
【關鍵詞】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細菌感染;危險因素;呼吸重癥監護室;護理管理
PA是引起醫院內感染的一種常見致病菌,可引起多種醫院感染。隨著重癥監護室的增多,PA在醫院的多重耐藥的也不斷出現,增加了臨床診治的難度,嚴重影響患者預后[1-3]。作者通過駐馬店市中心醫院RICU90例多重耐藥進行回顧分析,查找相關高危因素,以減少銅綠假單孢菌的多重耐藥,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駐馬店市中心醫院R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92例,其中多重耐藥PA感染患者90例(PA組),非多重耐藥PA感染患者102例(NPA組)。PA組均排除細菌定植,對于同一病例多次檢出銅綠假單胞菌只能計一次。病例符合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
1.2觀察指標
采用回顧性分析,記錄以下指標:性別、年齡、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狀況APACHEⅡ評分、基礎疾病、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侵入性操作率、手消毒達標率、免疫抑制劑應用、血清白蛋白。指標均選取患者入RICU后24h內最大變化值。
1.3菌株來源
晨起留深部痰于無菌試管,無菌原則取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患者的下呼吸道痰液,即刻送檢。痰培養前行常規鏡檢,鱗狀上皮細胞<10個/低倍視野及多核細胞>25個/低倍視野,即為合格標本[4]。
1.4細菌鑒定及藥敏試驗
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進行,分離菌株由美國DADE公司生產的MicroScanWalkAway-96自動細菌分析進行菌種鑒定,同時測定敏感試驗。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基礎疾病、侵入性操作率、手消毒率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APACHEⅡ評分、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免疫抑制劑應用時間、血清白蛋白方面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3討論PA廣泛分布于自然界、醫院環境中,容易造成醫院內交叉感染,嚴重影響患者預后[5]。
本研究表明長時間住院,機械通氣時間長,患者自身嚴重基礎疾病及身體抵抗力差是銅綠假單胞菌多重耐藥多重耐藥的高危因素。針對以上高危因素,加強護理預防管理,減少多重耐藥的產生及擴散。重癥科內帶菌的醫務人員可通過手傳播給患者。雖然本研究,發現多重耐藥PA與非多重耐藥PA手消毒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臨床監測提示患者住院期間多重耐藥的傳播與醫務人員不規范的診療及護理密切相關[6]。切斷傳染源是控制醫院內感染重要的措施。這要求護理人員在接觸感染性疾病患者以及做各種醫療操作前后注意手衛生,嚴格無菌操作。對多重耐藥患者應該盡可能單間隔離,明確警示標識。加強對清潔工人消毒感染培訓,定期對病房周圍環境消毒。醫院感染信息化管理,發揮護理感控網絡的作用。將RICU、檢驗科和院內感控辦公室結合,發揮各部位重要的作用。一旦發生廣泛耐藥的PA,明確職責,保證病原菌資料得到各部門充分的分析,并根據患者自身條件、環境,采取針對性措施。
加強護理人員感染防控知識培訓,提高護士認知水平。注意提高護士的專業素質、慎獨精神,使護士自覺遵守規章制度,通過常規的消毒隔離措施督查、相關知識考核等措施,時刻提高防范多重耐藥的感染,將預防和控制貫穿于護理工作始終。加強患者自身狀況監測。本研究提示兩組APACHEⅡ評分、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免疫抑制劑應用時間、血清白蛋白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重PA感染患者平均血清白蛋白低,免疫功能紊亂。在重癥監護室接受較多的侵入性治療,容易誘發條件致病菌在呼吸道黏膜繁殖,向周圍侵襲和擴散造成感染,一旦菌群失調,則造成內源性感染[7]。
總之,針對本院RICU多重耐藥的PA,需要采取綜合措施。對于以上方面重視,發揮醫院綜合力量,及時有效制定相應感染防控措施,減少多重耐藥的產生及擴散。
作者:董永軍 李海明 甘文云 單位: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呼吸及危重癥醫學科
參考文獻
[1]WalktyA,DecorbyM,NicholK,etal.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ofPseudomonasaeruginosaisolatesobtainedfrompatientsinCanadianintensivecareunitsaspartoftheCanadianNationalIntensiveCareUnitstudy.DiagnMicrobiolInfectDis,2008,61(2):217.
[2]李家泰,李耘,王進,我國醫院和社區獲得性感染格蘭陰性桿菌耐藥性監測研究.中華醫學雜志,2003,83(12):1035-1045.
[3]王麗娟.西安地區耐亞胺培南銅綠假單胞菌耐藥與產碳青霉烯酶基因分析及感染危險因素研究.第四軍醫大學,2013.
[4]王選錠.呼吸道標本的病原學規范化檢測.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0,19(9):1007-1008.
[5]王曉紅,張曉麗,王勇,等.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的臨床感染分布及耐藥性分析.中國全科醫學,2012,15(8):2583.
[6]RafailidisPI,IoannidouEN,FalagasME.Ampicillin/sulbactam:currentStatusinseverebacterialinfections.Drugs,2007,67(13):1829.
[7]劉菁菁,張菁,賀茂林.老年急性腦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危險因素和預后相關性研究.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13(9):824-826.
- 上一篇:管理會計變革與創新影響因素及對策
- 下一篇:護理查對制度在手術室護理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