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心理護理在骨科病人中的運用

時間:2022-04-12 05:48:00

導語:小議心理護理在骨科病人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心理護理在骨科病人中的運用

摘要:探討心理護理骨科病人中的應用,研究心理護理學在骨科臨床上的不同特點,增強護理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通過良好的心理護理有效的緩解病人的各種不良情緒,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充分重視其心理狀態,并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使病人的情緒調解到最佳狀態,以利于病人早日康復。

關鍵詞:心理護理骨科

心理護理作為一種重要的護理方法越來越受到重視,它貫穿于病人住院的全過程,能較好的解決病人的負性情緒心理問題,起到藥物所起不到的作用。骨科患者多為意外損傷所致,突然使其強迫性臥位,生理和心理上都難以接受,傳統的護理有時難以滿足患者的需求。除了滿足患者的治療和生理需要外,加強心理護理是非常必要的,及時調節患者的心理狀態,有利于患者積極地配合治療全過程,盡快得到康復。

1心理護理的目的

骨科患者入院后,一方面是外傷和疾病造成的身體的痛苦,另一方面是希望得到最好、最及時的治療和最佳護理。

1.1調節病人的心理狀態:心理因素是影響疾病轉歸的重要因素之一。骨科臨床病人多伴有部分的功能障礙和疼痛,多需要采取手術治療。病人一方面希望得到最好、最快的治療,另一方面最擔心手術能不能恢復功能和解除疼痛等。對手術疑慮重重,擔心麻醉意外,手術失敗,術中大出血,神經損傷等,病人處于緊張、焦慮之中,會造成治療上的不配合,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的功能的紊亂、食欲減退、睡眠質量下降,從而影響疾病的治療和機體的康復。此時,護理人員要及時發現病人的心理變化,采取適當的護理措施,給與全面、細致的健康指導,恰當的勸說和解釋,以改變病人的認識方式。美好的語言、友善的態度,可以改變病人的情緒狀態,巧妙的積極暗示又可使病人按照治療方案行事,從而使病人在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態下接受治療和護理。

1.2幫助病人適應新的生活環境:病人從家庭到醫院,周圍的人和事物都是陌生的,難免產生緊張恐懼心理,影響飲食和睡眠。因此,護理人員應熱情接待每一位新入院病人,主動介紹醫院環境、規章制度,盡最大努力滿足病人的需要,讓病人感到溫暖。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其生活,使病人心情舒暢,精力充沛,增進健康。指導病人科學有效的功能鍛煉,健康指導,分散病人對疾病的注意力,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

1.3幫助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保證完成各項工作重要基礎,病人在住院期間這一點也顯得十分重要。護理人員與病之間的關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合作基礎上的人際關系,而且是治療疾病的一種手段。護理人員的儀表、氣質、行為、情緒,潛移默化的影響病人的心理狀態。護士與病人交談時準確感受病人的情感,理解病人的處境和他們的要求,促進相互間信任與理解,拉近護患間的距離,幫助病人盡快建立良好人際關系,良好的護患關系是一種極有效的鼓舞力量,是醫治疾病的良藥。病人間的溝通比護患溝通更有效,也是一種較好分散病人注意力的方法。因此,病人入院后護士除了向病人介紹病區環境外也要介紹同室病友,以盡快使病人適應環境。

2心理護理的技巧和藝術

2.1善于使用美好語言:語言是人們進行情感交流的橋梁,護士在與病人交談時能否達到相互理解,除交流的內容、環境、交談雙方的知識經驗外,應用語言的技巧和藝術是很重要的。護理人員在接觸病人時首先應有禮貌,主動向病人問好,根據病人的年齡進行稱呼或稱其職務,使用語言親切溫暖、通俗易懂,對不同職業的人采用不同的口吻,使溝通恰到好處,消除病人的恐懼心理。要耐心傾聽病人的敘述,要善于使用安慰性和鼓勵性語言,使病人感到心理上的支持,精神愉快,增強治療信心。在病人情緒不佳時,更應注意關心體貼病人,要有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的心理狀態,這樣才能得到病人的信任、理解與合作,積極地使病人投入到整個治療過程中。

2.2避免傷害性語言:傷害性語言不僅加重病人的心理負擔,帶來消極的情緒,而且通過大腦皮層與內臟相關的機制擾亂內臟與身體的生理平衡。如隨意訓斥、指責病人,會挫傷其自尊心,給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后果。

2.3積極的暗示性語言:暗示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活動,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產生的心理現象。暗示既能影響病人的心理活動,又能影響人的生理活動,所以積極地暗示可使病人得到良好的信息刺激,從而心情愉快,情緒高漲,精神振奮,促使病人積極地配合治療,使疾病向積極的方向轉化。避免使用消極的暗示性語言。

3手術前的心理護理

其心理變化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對手術的害怕,二是擔心手術的結果。怕的是疼痛與死亡,擔心是否出現意外及致殘等。大量的臨床觀察和研究證明:病人術前的恐懼和焦慮,將直接影響手術效果,如出血量大,刀口愈合遲緩等。因此,術前應進行充分的心理咨詢,耐心聽取病人的意見和要求,闡明手術的必要性和生要性,根據不同的病人,用恰當的語言交待術前注意事項,術中必須承受的痛苦,術后注意事項及鍛煉方法等。如頸椎后路手術的病人,術前練習俯臥位以適應手術需要,并重點說明他本人在術中的有利因素,使病人深信醫護人員對其的病情十分了解,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盡最大努力地消除病人的緊張情緒,積極地配合手術治療,使其順利渡過這一關。

4手術后的心理護理

手術后病人最渴望的就是了解疾病的真實情況和手術效果,由于身體組織受到程度不同的損傷,都會經歷刀口疼痛,身體不能自主活動,病人多有焦躁不安心理。因此,對術后病人要注意以下環節:

4.1讓病人了解手術效果:病人回病室后,醫生和護士應以親切和藹的語言進行安慰鼓勵,告訴病人手術進行得順利,只要忍耐幾天刀口疼痛就會恢復健康。多數病人擔心意外發生,此時護士應及時的向病人提供有利的治療信息,以減少病人術后過度痛苦和焦慮。

4.2幫助病人緩解疼痛:病人術后刀口疼痛是普遍現象,與手術部位、刀口方式、個人疼痛閾值、耐受能力有密切關系。病人如果過度敏感,情緒過度緊張,會加劇疼痛。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理解病人的心情,注意從各個具體細節來減輕病人的疼痛,如術后6小時給予藥物止痛。也可同時應用鎮靜劑,以加強上痛效果。

4.3鼓勵病人積極配合治療、正確對待人生:骨科病人大都要經過一段相當長時間的恢復過程,如果術后恢復良好,即使再痛苦也有補償的希望;如果術后效果不好或者術后帶來部分生活功能破壞或殘疾,將會給病人心理上造成嚴重挫傷,尤其是突然殘疾,會使病人的理想破滅,病人的需要和動機不能滿足而產生一些過激行為,如挑剔、罵人,蠻橫無理。在護理工作中要同情關心病人,對治療不合作的病人要耐心解釋勸說,使病人勇敢承認現實。

5心理護理的意義

5.1有利于推動護理學的發展:隨著醫學的進步與發展,護理模式也發生了轉變,護理工作不僅要為病人提供身體、生理需要的服務,還要做好心理社會的服務。護理的對象不僅是疾病,而是一個有意識、有思想、有情感和各種心理活動的人,即為病人提供整體護理。

5.2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在臨床實踐工作中,由于病人來自不同的社會環境,從事不同的職業,個人的性格、愛好、生活習慣、經濟地位和心理需求都不同,對疾病的認識也不同。他們既有一般健康人的心理特點,又有病人的特殊表現,因此,護理人員運用掌握的心理護理知識,了解、分析、掌握種類病人不同心理狀態,有目的、有計劃的制定護理措施,通過干預病人的心理活動,使千差萬別的病人都能達到治療和康復所需要的最佳狀態,起到藥物起不到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權陽順,鄒曉華.心理護理的療效評價與影響因素探討[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11):933.

[2]蘇秀菊,胡素芬,牛素梅,等.創傷骨折病人的不良情緒及護理對策.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12):1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