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患護理重要性
時間:2022-06-13 06:35:00
導語:骨科病患護理重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本院骨科2011年1~12月期間的14名護理人員與50張病床作為研究對象。14名護理人員中,年齡22~43歲,平均(27.5±1.4)歲;學歷:本科4名、???0名;職稱: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3名、護士7名。本次研究中的50張病床均為本院骨科住院部的病床。
1.2基礎護理方法
(1)腫脹的護理方法,護理人員協助患者調整肢體的位置,以促進患者淋巴液與靜脈血液的回流,進而減輕肢體出現腫脹現象[1]。另外,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鼓勵患者盡早進行患肢的小幅度活動,必要時可以進行理療,以促進患者水腫現象的消退。
(2)創口的護理方法,在骨科手術患者的基礎護理中,為了避免患者出現創口不愈合或腫脹的現象,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功能的中西藥及制劑。在骨科患者的創口護理中,早期采取局部冷敷方法,有利于降低患者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少滲血現象,達到創口及時凝固與止血的效果。
(3)疼痛的護理方法,骨科患者在臨床診治中都會表現出較為劇烈的疼痛感,特別是攜帶鎮痛泵的患者,為了防止因扭曲受壓而導致患者出現頭昏、惡心、尿潴留等不良反應,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通過聽音樂、看電視或深呼吸等方式,盡量協助患者分散注意力,以減輕疼痛的感覺,必要時可以適量使用鎮痛藥物[2]。
(4)心理護理方法,在骨科患者的臨床診治與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有效的心理調節,協助患者及其家屬緩解心理壓力,也有利于患者積極配合護理人員開展相關工作,進而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現象的出現。
(5)傷口感染的護理,在骨科患者的基礎護理中,傷口感染的護理措施主要包括:①通過給于藥物或營養支持等方式,增強患者自身的免疫力,預防傷口感染及相關并發癥的發生;②對于患者術后住院期間的全身情況進行密切的觀察,如果患者在術后出現持續體溫升高的現象,則要當密切關注與防范患者出現傷口感染的可能性,并且及時與主治醫生進行聯系,以采取有效的對癥治療措施[3];③對于患者的傷口恢復情況進行密切的注意,觀察患者創口疼痛的原因與性質,查看有無紅腫、波動感等不良反應。
(6)康復功能訓練,根據骨科患者的具體恢復情況,在患者住院期間選擇合適的時機,鼓勵患者進行患肢與關節的康復功能訓練,并且堅持以患部不產生銳痛為主要原則,協助患者及早康復出院。
1.3效果觀察
由骨科護士長按照護理部的相關要求下發基礎護理質量評價問卷,通過患者評分的方式,判定對于骨科基礎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
2結果
本院2010年度骨科基礎護理的合格率為82.6%,患者對于基礎護理工作的滿意率為90.3%。經過1年時間的骨科基礎護理工作改革,本院2011年度骨科基礎護理的合格率為90.4%,患者對于基礎護理工作的滿意率為95.6%,基本實現了基礎護理的零投訴,取得了較為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經c2檢驗發現,本院骨科2010年度與2011年度在基礎護理合格率與患者滿意率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骨科患者的基礎護理工作中,必須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與服務理念教育,這對于提高基礎護理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骨科的基礎護理中,護理人員必須認識到加強基礎護理的重要性,其不但包括簡單的生活護理,而且是落實整體護理的基礎性內容[4]。在骨科患者的基礎護理中,護理人員應與患者之間構建良好的關系,并且協助患者解決迫切需要的問題,從而在患者住院期間為其提供全面、主動、耐心、細致的基礎護理服務。
- 上一篇:糖尿病病人監護綜述
- 下一篇:開發區漁船整治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