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學習模式在院校護理學教學中應用

時間:2022-11-05 04:21:17

導語:移動學習模式在院校護理學教學中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移動學習模式在院校護理學教學中應用

摘要:傳統學習模式受時間、地點等束縛,而隨著互聯網、計算機、智能手機的推廣和普及,移動學習模式出現并越來越受到重視與關注,其應用也變得愈加廣泛。移動學習模式具有自主性、個性化、互動性等顯著特點,學生開展個性化的自主學習的需求相整合。學校硬件設施的升級,為移動學習模式推廣提供保障,也為移動學習模式在高職院校護理學教學中應用提供可能。結合九江職業大學護理學院實際情況,探討移動學習模式在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實際應用表明,移動學習模式有利于調動學生主動性,滿足他們自主學習需要,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推動課程教學改革,提升教學效果也具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移動學習模式;高職院校;護理學;教學平臺;教學資源

高職院校護理學是一門專業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同時也是一門比較難掌握的課程。傳統課堂教學中,主要由任課老師單獨講解,教學內容缺乏直觀性和形象性,理論與實踐脫節,難以激發學生興趣,也制約課堂教學效果提升。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推廣應用,再加上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學習模式出現并受到廣大師生關注。事實上,將移動學習模式用于高職院校護理學教學,可以讓學生在任何時間、任意地點開展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習的自主性與靈活性,調動學生熱情,激發學生對高職院校護理學知識學習的興趣,促進教學質量提升,因而其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一、移動學習模式的概念與特點

(一)移動學習模式的概念

移動學習模式是隨互聯網技術發展、移動智能終端設備廣泛應用而產生的,具體是指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支持下,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學習。同時,移動學習所使用的移動計算設備能有效呈現學習內容,并提供師生雙向交流途徑,滿足師生及時聯系與互動需要。

(二)移動學習模式的特點

與傳統學習模式相比,移動學習模式更加便捷、更為個性化,其顯著特點表現在以下方面。

1.自主性

通過移動學習模式的應用,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束縛靈活自主學習知識,他們能根據自身興趣愛好隨時隨地學習。例如,可以坐在教室學習、躺在草地學習、坐在圖書館學習、坐在客廳學習、漫步在運動場學習??傊?,學習地點不受任何束縛,學習形式多種多樣,學生可根據自身實際自主活動,完全擺脫時間和空間束縛,實現傳統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

2.個性化

在高職護理學教學中,移動學習模式的應用讓學習呈現出明顯的個性化特征。例如,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可根據自身基礎知識水平、知識接受能力、教學目標和要求,制訂個性化學習計劃,有效滿足自身學習需要。他們可靈活控制學習進度,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由安排學習活動,進而突出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的個性化特征,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需求。

3.互動性

移動學習模式的推廣和應用,離不開計算機和互聯網支撐。同時,在現代信息技術支撐下,通過智能學習軟件的應用,有利于師生交流互動,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疑問時,利用移動學習平臺能及時向任課老師請教,任課老師也可以及時解答學生遇到的疑難,進而方便師生互動,顯著增進任課老師和學生的聯系。同時在學習平臺支持下,任課老師還可以及時對學生考核評價,有利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便利相互間的合作與討論,讓學習過程呈現出明顯的互動性特征。

二、移動學習模式在高職護理學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的普及,再加上學校硬件設施不斷完善,近些年來,移動學習模式得到大規模推廣。并且滿足高職護理學教學需要,也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

(一)學校硬件設施有保障

為掌握高職護理專業學生擁有移動學習設備的情況,筆者對九江職業大學護理學院護理專業學生開展問卷調查。調查顯示,目前九江職業大學護理專業學生擁有移動學習設備(包括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的學生人數達100%。同時,學校已普及有線和無線網絡,能保證教室、圖書館、餐廳、宿舍24小時有網絡連接。擁有智能手機的學生開通手機包時或包流量業務的比例達100%。學校網絡中心配備多臺服務器,能存儲豐富的教學資源,滿足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需要。學校配備電教中心,并擁有專門的視頻編輯設備和錄音播放設施,滿足任課老師編輯、制作視頻、音頻資料需要??傊?,這些條件和硬件設施的配制,為高職護理學教學中應用移動學習模式奠定基礎。

(二)移動學習模式推廣有基礎

隨著微課、慕課的推廣和應用,廣大任課教師逐漸掌握微課、慕課使用技巧,他們能熟練應用互聯網和計算機加工并制作教學視頻,并通過網絡將這些資源分發給學生,滿足學生移動學習需要。此外,每年校級、市級和省級微課教學比賽的開展,也調動任課老師的參與積極性,吸引越來越多任課老師制作并使用網絡課件。同時還讓任課老師積累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視頻制作和使用技能,更好地利用移動學習模式開展教學。隨著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穩步推進,學校也越來越重視教學信息化建設,注重組織任課老師信息技術使用技能方面培訓,這為移動學習模式推廣和應用創造條件。

(三)高職護理學教學有實際需求

護理學是高職護理專業的重要課程,不僅知識點多,學習任務繁重,而且實踐操作內容多。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讓學生具備扎實的護理理論基礎,增強學生動手操作技能,為整個社會培養更多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教學中發揮現代信息技術作用,采用移動學習模式是必要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學習模式中有大量視頻資源,護理學教學中引入這些資源,對提高學生護理知識應用技能和動手操作技能具有顯著作用。例如,學生可根據護理學知識學習需要,利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并反復瀏覽視頻,熟悉護理流程和護理操作要點,讓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呈現在學生面前,有利于提高學生動手操作技能。還可以將真實的護理情景拍攝成視頻資源并展示給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收集真實病例和護理場景圖片,直觀形象地為學生展示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印象,深化他們對所學內容理解。同時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更好地滿足高職護理學教學需求,有利于課堂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移動學習模式在高職護理學教學中的實踐

為創新高職護理學教學模式,推動教育教學信息化進程,提高任課老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技能,九江職業大學護理學院在護理學教學中,探索并應用移動學習模式。

(一)設計移動學習模式教學平臺任課老師申請并建立移動學習微博、微信公眾號、QQ群、移動學習論壇,并將其命名為“移動學習小課堂”,學生注冊并申請加入。課前2-3天,任課老師將教學資源上傳至“移動學習小課堂”,并群消息提醒同學們合理安排學習進度和計劃。學生課前觀看微課視頻,根據教學進度安排學習內容。此外,學生除接收群消息和學習資源外,也可以在“移動學習小課堂”提出問題,與任課老師和其他同學交流互動,發表自己的觀點并開展討論,從而構建起“移動學習平臺—自主學習—交流共享”的個性化學習模式。

(二)制作高職護理課程教學資源為促進移動學習模式得到充分利用,合理制作教學資源是必要的。要堅持內容微型化、結構課程化、過程趣味化、素材廣泛化原則,提高教學資源制作水平。移動學習常常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因而課程時長控制在5-10分鐘之間為宜。合理設置課程內容,遵循新課導入、知識講解、示范示教、師生互動、考核評價、交流反饋的順序。要將文字、圖片、視頻、音頻、動畫等形式綜合起來使用,增強教學資源趣味性。除使用課本資源外,還要引入社會熱點問題、科普節目、新聞報道等內容,確保素材來源廣泛,新穎、實用。

(三)把握移動學習模式應用流程在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前提下,首先進行課前討論,以小組為單位對臨床病例、學習主要內容、熱點問題等進行探討,并提出疑問,有利于任課老師有針對性地講解。然后由任課老師對學生疑難點、熱點問題深入講解,梳理教學重難點,復述學生所要表達的主要問題,促進學生知識內化,提高解決問題能力。課后任課老師在移動學習平臺案例分析、單元檢測等拓展內容,讓學生利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學習,鞏固所學知識。在評價方式上,將移動學習成績、課堂表現、期末成績綜合,分別占30%、30%、40%比例,最終記入期末總成績。

(四)移動學習模式應用效果分析九江職業大學護理學院自2015年9月開始,在護理學教學中嘗試采用移動學習模式。經過將來3年的探索與實踐,移動學習實現從無到有,移動教學內容實現從簡單到不斷豐富的轉變,其應用效果也愈加明顯。目前,護理專業學生的注冊率和使用率均達到100%。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也表明,他們更樂于接受移動學習模式,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滿足他們自主學習需要。總之,移動學習模式有利于調動學生主動性,滿足他們自主學習需要,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推動高職護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提升教學效果也具有積極作用。

四、結語

移動學習模式是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發展和推廣應用的結果。高職護理學教學中應用移動學習模式,不僅順應教育教學創新改革的要求,同時還能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補充,有利于滿足學生自主學習需要,調動學習熱情,對提升教學效果也具有一定作用,因而在高職護理學教學中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周俊,謝麗琴,賀麗春.手機移動學習在內科護理輔助學習中的效果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58-61.

[2]郭亞茹,何詩雯,晉溶辰,陳偶英.移動學習模式在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護理學雜志,2017(19):86-88.

[3]張寶玉,朱曉菊.移動學習模式在高職基礎護理學課程中的應用探討[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88-90.

[4]楊茜.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在護理教育中的應用現狀[J].全科護理,2017(23):2849-2851.

[5]金鑫鑫.淺談智能手機APP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5):234.

作者:程莎靜 單位:九江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