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觀察與護理學研究

時間:2022-08-15 09:21:04

導語:臨床觀察與護理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臨床觀察與護理學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肺切除術后放置胸腔引流裝置的觀察和護理方法與臨床意義。方法回顧性分析120例患有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病變胸科術后放置胸腔引流裝置的臨床護理資料。結果本組120例患者,術后應用胸腔引流裝置,無并發癥發生。結論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病變發作肺切除術術后應用胸腔引流裝置,可提高肺切除的治愈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病變;肺切除;胸科術后;臨床護理

肺切除術是胸外科手術中應用較多的一種手術,其手術創面大,術中出血多,術后滲血及滲液占一定的數量,加之肺部分切除術后肺粗而漏氣,為及時排出胸腔內積氣積液,促使肺早期充分的擴張,預防術后并發癥,故術后必須放置胸腔引流裝置。如何正確觀察胸腔引流裝置和掌握護理措施,是保證患者早期恢復健康的重要保證[1-2]。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120例有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病變患者作肺切除手術,術后放置胸腔引流裝置,取得較好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肺切除術后引流裝置的觀察與護理

1.1肺漏氣的觀察與護理:①1度漏氣:患者在咳嗽或用力屏氧時從引流管內排出少量氣泡,提示肺泡漏氣。此期能夠愈合,鼓勵患者多咳痰,排出痰液使肺擴張。②2度漏氣:患者深呼吸或說話時出現氣泡,表示有較多的肺泡漏氣。一般都能愈合,囑患者少說話、少咳嗽。③3度漏氣:患者平靜呼吸時即有氣泡溢出,常見于肺粗面范圍廣,又有阻塞性肺氣腫或支氣管漏氣。囑患者避免大聲講話、咳嗽和深呼吸,這樣,肺粗面大都能愈合;如果瓶內氣泡過多影響觀察,可給瓶內注入95%酒精5~10mL,可驅散泡沫的形成。如果肺擴張不良,拔管后可行呼吸功能鍛煉向瓶內吹氣泡。④假性漏氣:肺擴張良好,但引流管有裂痕或銜接松動,水封瓶內亦出現氣泡。應查找原因及時更換。l.2引流管通暢的觀察及護理:引流管內水波柱的高低即代表胸腔負壓的變化,一般隨呼吸上下波動,胸腔負壓正常時,吸氣末-7~-8cmH2O,呼氣末-3~-4cmH2O,肺不張時出現高負壓,肺擴張良好時,負壓波動不明顯。當水波動消失或不明顯時,應考慮到:引流管的位置是否不當,引流管是否扭曲,管腔是否被血塊纖維素塊堵塞或隔肌上升頂住引流管口等,應查找原因給以相應的措施,為達到術后引流通暢應定期擠壓引流管[3-4]。1.3滲液與滲血、出血的觀察及護理:①滲液:術后滲液應是從血性逐步轉為漿液性,數量由多到少,如果胸腔內有感染則滲液增多、混濁。應做胸腔引出液細胞計數和細菌培養,抗生素稀釋后胸腔內沖洗等措施。②滲血、出血:切除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滲血與出血。一般術后24h不超過400~500mL引流液的顏色鮮紅→淡紅→淡黃→→血清樣滲液。如果超過400~500mL,色鮮紅、常提示胸腔內較多滲血或出血,如果患者輕度氣急、心率>110次/分,出血體征不明顯,此時應予輸血,保持引流通暢,血壓平穩者可取半臥位,利于胸腔內積氣積液的排出。如果引流量每小時100~200mL,持續6h或24h總量超過1500mL,顏色鮮紅、血壓降低,患者有休克征兆等,說明有張力性血胸或活動性胸腔內出血,此時,應平臥或頭足各抬高30°,高壓給氧,快速輸血,必要時給予動脈輸血,止血藥、強心藥、升壓藥應用、保暖等,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做好剖胸止血的準備工作.注意患者的體位,保持引流管的通暢,同時,注意觀察引流液的數量、顏色和性質,并做好記錄[5-6]??傊?,胸腔手術后,認真觀察患者血壓變化及引流液的量、顏色、血紅蛋白的含量,是診斷術后胸腔內是否存在活動性出血的一種可靠方法。

2護理

全肺切除術后引流裝置的觀察及護理:全肺切除后置下胸管一根,控制負村,根據氣管位置開放引流,如氣管向健側移位,開放一次,100~150mL,放液的速度應緩慢,如氣管偏向患側出現高負壓,可在管端包無菌紗布3~4層自管口緩慢的放進適量空氣,使縱隔逐漸恢復,保持在正常位置。注意操作中勿放氣過猛,以防縱隔擺動[7-8]。

3討論

3.1拔管及拔管后注意事項:當胸內積氣積液已排盡,聽診呼吸音清晰,經透視肺擴張良好,即可撥管[9]。3.2撥管后注意觀察敷料有無滲血、滲液,如有應及時更換敷料[10]。

作者:韓麗麗 佟瑤 榮碩妍 劉敏 張曉琪 譚明希 單位:遼寧省遼陽市中心醫院